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思考(3篇)

初中语文教学思考(3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营造民族文化的教学情境、在阐述文本过程中讲述民俗文化、搭建宣传民俗文化的平台”的不同方式开展民俗文化教育,以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民俗文化;语文教学

民俗文化一直都是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民俗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民俗意识,继承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营造民族文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在开展民族文化教学的时候,应营造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文化感染与文化教育。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可以采取内引、外联、内联等方式,对学生开展民俗文化的渗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需要,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为了营造民族文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室营造民俗文化氛围,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节日风俗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句谚语等。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传统年画、节日风俗画和一些关于民俗文化的谚语,努力营造一种赋予民俗文化氛围的情境;或者教师可以根据讲课内容,选取合适的视频,等等。

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准确了解文章中所渗透的苏州民俗文化,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民俗文化知识。然后把搜集的资料张贴在教室里,营造一种民俗文化的氛围。还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苏州园林的资料最多、最齐全、最精美,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审美感受中领会苏州园林文化的美妙与精深。教师还可拿苏州园林与西方园林、故宫园林等互相比较,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播放苏州居民的民俗习惯。通过苏州园林民俗文化的营造,让学生了解苏州的风俗,这样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在阐述文本过程中讲述民俗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的篇目中,有许多民俗文化的内容。教师应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挖掘文本中的民俗文化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把民俗文化价值与内涵讲述给学生听。教师在教学中,可从课文的阅读提示、注释、字词句等方面入手,整理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和哲理内涵,可从课文的情节中挖掘特定的民俗文化含义,可从文章的主题上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传统民俗文化有系统的认识,也能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孔乙己》这课,其中也讲述了江浙一带的饮食文化。如鲁镇的酒店布局:当街曲尺形的大柜台,柜台里面预备可以温酒的热水等,这些都是江浙一带的布局。在饮食上,只有穿长衫的,才能踱步进入店面隔壁的屋子,要酒要菜……教师应该在讲述课文的时候,重点讲述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江南一带的民俗文化,间接也对学生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

3.搭建宣传民俗文化的平台

为了开展优秀民俗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搭建宣传民俗文化的平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丰富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拓展民俗文化的视野。在民俗文化的宣传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内容,以课文为依托,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相关的民俗文化专题探索。或者对课文民俗文化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去阅读家乡民俗文化的书籍,了解家乡的服饰文化、节令文化、婚嫁文化等,让学生传承民俗文化知识,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如《江南春绝句》是讲述江南春天的景象。教师可以借此课文内容,让学生搜集本地区是如何庆祝春天的。学生经过一番搜集资料的探究,整理不同的观点与资料。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作者:梁萍 单位: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全新教学形态被师生接受,其中有一种叫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形态被广泛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形态既是新颖的改革突破口,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的一种动力。对这种应用广泛的教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就其感念和性质进行介绍,并根据实际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提高论述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性质

1.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其依托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基础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要形式是调查、观察、交流和协作等,在整个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和现代社会等多方面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和教育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被有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1)综合性。顾名思义,这种教学形态的首要和明显性质就是综合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语文能力,还应该加强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将语文和其他学科有效结合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在运用综合性学习方法时,学生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就是扎实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2)自主性。自住性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动手能力,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解决问题,比如查询资料、咨询有经验的前辈等,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体验,而不是单独只依赖教师的帮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真正掌握学习自主权。

(3)合作性。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遇到问题共同研究和分析,这正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合作性。

(4)实践性。实践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它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再遇到问题时应该通过自己的知识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途径,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在实践活动和训练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1.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教学方法的配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还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并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2.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课堂中,学生扮演者主要角色,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外乎那几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教育制度改革后,教师对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机利用和整合,课外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教学方案更具生活化,学生对待教学能让的态度也会有很大改善。

3.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巩固;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认知。言而总之,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出新认知。教师在实践中应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综合考虑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正确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新教材中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空间,让语文学习更具丰富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多向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语文天地,2013,(10).

[2]易志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赤子,2013,(11).

[3]褚兆之.浅析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2012,(16).

[4]吴实坤.综合性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3,(10).

作者:张蔚 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南园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情景教学分析

摘要:为了能让初中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学好语文,将情景教学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关键。基于此,从情景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论述了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现状;应用

在我国提倡素质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将情景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使初中生对语文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将原本枯燥的课文变得通俗易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情景重建,还应紧扣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景指某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模拟性行为活动,使旁观者产生特别的情绪,从而加深其印象。情景教学指以生动有趣的模拟性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型教学方法。目前,从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来说,情景教学不仅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现状

(一)情景设置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自身对情景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情景教学技术不足,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把握教材,所以,情景设置出现偏差或不合理,导致情景教学方法脱离实际。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大多数教师都存在情景教学方法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未能针对不同的班级、班级内不同的学生、学生间不同的理解水平及知识基础来设置情景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环境也是影响教师情景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师个人想法偏多

部分教师在情景设置过程中,因强加过多的个人想法,使情景设置失去原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意义,最终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情景设置要符合每日的教学内容,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三)情景界限模糊

部分教师无法区分情景教学中“情”与“景”的概念,导致情景教学法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情景教学的意义为:第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第二,为了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总结与归纳,尤其是在理解了作者的中心思想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总结与归纳,将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是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模拟情景再现时,无法明确情景界限,使学生无法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具有教学目的的新型情景教学体系

教师构建具有教学目的的新型情景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求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对情景教学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二是依据每日的教学目的,制定相关情景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应提前做好当天要教授文章的备课工作,全面了解文章的背景人物及写作环境;三是要求教师在情景设置过程中,积极借鉴优秀教师的情景模式,结合班级及教学目的,得出适合自身的情景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具有教学目的的新型情景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情景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特别强调自身与学生是处于同等的学习立场,或利用情景教学法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全面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心境,理解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情景展示结束后,教师可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互相说出自己的疑问及经历,这样一来,有利于教师完成当日的教学目标。

(三)模拟情景再现,建立清晰的情景界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对教材中的情景进行模拟性再现,让学生建立清晰的情景界限,同时加深对于此类情景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实物进行全方位展示,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完成当日情景教学的目标,尤其是由传统模拟性展示向实物展示转变,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结语

情景教学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氛围,还最大程度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想象力与创造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共同摸索出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我国下一代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鑫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的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闫智娟.浅析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2(11):74.

[3]顾耀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才智,2013(5):57.

作者:郭涛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