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媒体艺术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初探

新媒体艺术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一个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和意义追寻为核心的“概念时代”的到来,未来属于具有“高概念(HighConcept)”和“高感性(HighTouch)”双重品质的人。新媒体艺术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以“新媒体艺术与自我”为轴线,贯穿新媒体艺术与科技、新媒体艺术与生活、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等课程模块,采用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结合我们身边的各种资源一同审视、探讨、分析、创造、重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新媒体艺术课程。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

随着一个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和意义追寻为核心的“概念时代”的到来,未来属于具有“高概念(HighConcept)”和“高感性(HighTouch)”双重品质的人。我们的课程也应随时代脚步而更新,将新媒体艺术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更多地将多媒体、新技术将融入创新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右脑思维,开拓学生多元智能、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又能为培养具有美感、情感、懂得交往和寻求意义的优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新媒体艺术与高中美术课程

未来的世界是多元的、未来的世界是虚拟的、未来的世界是充满创意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视讯科技—新媒体”的符号,需要我们去用心发现、体验。新媒体艺术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以“新媒体艺术”为轴线,贯穿新媒体艺术与科技、新媒体艺术与生活、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等课程大模块,采用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结合我们身边的各种资源一同审视、探讨、分析、创造、重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新媒体艺术课程。新媒体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影像与其他美术媒材相结合,艺术性地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延异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式。这让摄影、摄像、录像以及投影等元素也融入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来。将新媒体艺术引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与以下几点特质有关:强调观众介入和参与,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在展示效果上具有异质性、互动性、融合性、非重复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以非线性的叙事逻辑将美术、音乐、戏剧、诗文、计算机、影像、劳技、光学等跨学科内容融入多维空间中,是一种开放的可变艺术。以夸张、异化的形象激活观众的感官,着重强调艺术思维和肢体介入。强调在自我与环境间的思辨,给予社会场域以人文情怀的美育关照。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嬗变,艺术的外延和内涵也络续转变,本研究将新媒体艺术与高中美术相结合开展创意美术课程也十分契合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潮流与人文理念。

2高中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设计概述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1]新媒体艺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开设,能积极帮助学生进行高层次艺术思维能力的学习。因此,笔者开设的新媒体艺术课程力求让学生学会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创意,敢于大胆质疑,了解媒体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原理与思想,掌握利用相关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学生可以在多元的情境中密切新媒体艺术与自我、生活、艺术、文化、科技、社会、未来的联系,获得积极审美体验和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此外,本课程还能让学生对媒体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新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掌握利用新技术主动获取与加工、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交流与评价知识的能力,发展信息素养、科技素养、媒体素养。具体说来,新媒体艺术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设计如下:

2.1课程目标

(1)明晰“新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周围的视觉文化现象,深入探索、鉴赏与批评不同形态的新媒体艺术。(2)感知新媒体艺术的特质、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思辨新媒体艺术作品与人文情境、生活环境、社会生态间共相互生的美学关系。(3)通过多元媒材的体验与尝试,培养学生的影像感知能力、创意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

2.2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艺术鉴赏、创意园区新媒体艺术考察、新媒体艺术创作等一系列主题性教学活动,采用串线性、共享式的统整模式进行课程整合,利用计算机、PPT及相关影像资料、互联网、艺术思维导图、绘图纸笔、美术档案袋等教学资源,力求建构多维、立体的课程,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有机联系。

2.3课程模块设计

模块一:新媒体艺术与自我活动目的:师生围绕“咱们学什么?为什么学?咱们如何学?与谁一起学?”四个议题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教师一同选择、探讨、建构、编创属于自己的课程。活动项目:头脑风暴、课程会、议题讨论、新媒体宣传会等以供选择。学习要点:组建“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了解新媒体课程的由来与概念,一同商议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活动安排、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构建和谐民主学习气氛,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社会经验出发,结合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使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创生意义的资源;师生可以围绕“我看新媒体”、“我与新媒体”等相关议题展开辩论演讲,或围绕“新媒体艺术”“数字化时代”等关键词展开头脑风暴活动。模块二:新媒体艺术与科技活动目的:掌握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搜集资料的方法;以批判的眼光宏观当今社会的变化,明确新媒体时代下视讯科技发展的诸多表象及其特征。活动项目:网络虚拟考察、知识竞赛、主题调研会、视频媒体艺术展等以供选择。学习要点:学会运用常见的信息检索工具进行学习,包括“网络学习资源基础、网络学习资源获取方法、网络交流的沟通桥梁、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四个任务;通过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既学习到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应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综合实力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项目实践,申请博客,协同完成以“新媒体艺术与XX”、为议题的网络检索报告。模块三:新媒体艺术与生活活动目的:结合自身生活环境和经验阅历,从思维开拓、创意设计和调查实践等方面理解新媒体与生活的联系,锻炼用新媒体手段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项目:创意思维墙、校园设计工作室、模拟项目签订会、新媒体手工坊、家校参与户外采风、言语写作等以供选择。学习要点:建议从身边校园文化入手,利用电子数位板、CAD等绘图软件设计草图,师生共同创设兼具意趣性、交互性、主题性、文创性、时代性的学校环境,以求传达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文化精神;运用原型启发、希望点列举、逆向思考等方法进行互动,锻炼学生多向思维、放射思维、换元思维,为新媒体创意制作打下良好思维基础;项目实践,尝试各种手段建设我们的数字化校园(方案、模型、实体改造等);小组完成田野调查报告,并尝试设计新媒体解决方案;模块四:新媒体艺术与文化活动目的:通过跨文化体验,力求培养学生世界公民意识,参与国际交往的态度和志向,以及多元视角所带来的宽容心态。活动项目:文化主题日、虚拟漂流瓶、多元文化旅、中国动漫游等以供选择。活动要点:站在世界文明与民族文明互动发展的原点,结合社会生活事件,理解地域、亚文化、伦理、种族、性别等问题,展示影像、交流评析,培养国际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新媒体的角度理解多元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冲突与融合、积累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自觉建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精神;项目实践:举办多元文化综合媒介展,力求跨越过去和未来、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把社会评论、大众审美融入新媒体作品中。

3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新媒体图像文化在极大地丰富、提高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技术手段和效率的同时,也以冰冷的数字技术标准造成了人的感知方式与审美经验的“同质化”。将新媒体艺术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不仅能给予全球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而且对继承、保护、创新本土文化,构建21世纪的创造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据此,笔者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通过动态的发展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密切联系,精选设计多层次的、具有弹性的、符合学生审美建构水平的教学内容。从审美内涵和形式上来建构高层次的教学。第二,教师应积极建构以学生学习经验为中心的、结合社会性议题的视觉艺术课程,注重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经验统整、知识统整,视觉文化资源与社会公共资源的统整,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第三,改变思维,以学校美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中的力量为动力。[2]应改革师范学校教学课程、加强职后教师培训计划,提高美术教育者的新媒体艺术素养。总之,美术教师应充分认知新媒体艺术教学与跨学科美术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功能,助人学渔,引导学生构建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钱初熹.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3]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作者:孟庆利 单位: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

网络新媒体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