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翻译角度下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

翻译角度下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

一、汉语和英语的行文特点

中国的汉语文字博大精深,不仅有语音、语调,而且还包含各种结构,每个词的组成也都有其特殊的内涵,即便是同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也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汉语文字是一种规则最少、省略最多、最灵活、最简洁和含蓄的语言,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学性最强的语言,是充满了各种想象和真实感情的语言,它的表达充满了暗示性和会意性。在文章中,成语、叠词的连用更能表现出行文的气势浩荡。例如:“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江河流于期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这里的“浩浩荡荡”,“一泻万里”,“绝壁断崖”,“回环曲折”,这些四字格和成语的使用把长江的声势浩大、奔流不息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长江的气势浩荡,更能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英语多是长句、从句和被动句,具有形合的特色。如:Thecablesarenormallymadecontinuousthroughthetopsofthetowers,downthroughsidetowers,wheretheseexist,andthenceintotheanchorage.(译文:钢缆一般是连续不断的,通过桥塔塔顶,向下穿过侧塔(在有侧塔的那些地方),然后再从侧塔穿越到缆桩。)此句是典型的长句,首先它使用了“aremade”被动结构。其次句子被三个逗号分成了四个小句。但都是来修饰主语“Thecables”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形合的特点。而某些句子多使用省略句,例如:“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are)tobeswallowed,andsomefew(are)tobechewedanddigested.(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当谈论一件事时,为避免重复,通常使用这种句型,这样看起来言简意赅。

二、对习语的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翻译习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尤金奈达曾说过:“一切翻泽,包括诗歌和散文,一定要首先考虑接受者的感受。所以,从翻译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言,它的最终目的是评价所有翻译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在习语翻译时,译者应多运用汉语的表现特点,争取将英语谚语的内涵和风格表达出来,让人们能更深刻、形象的领会到异国的风俗习语。如:TheProofofthepuddingistheeating.若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将其直译成“要检验布丁,就要吃一吃”也无可非议,若加以变通翻译成“亲身下河方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更赋予汉语的特色。又如:Noventured,nothing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这些习语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更加注重四字成语的使用,喜欢用一件相关的事物去比喻另一件事物,这种间接表达的方法,使文字读起来更文雅,也更委婉。这也体现出了中国是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国家。而英语则侧重于直接描述事物的本来面貌,使读者一目了然,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西方的低语境文化。

三、诗歌的翻译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诗歌《无题》的前两联,诗歌中作者假借春蚕、蜡炬委婉而深刻的表达出对情人的思念,那种刻苦铭心的想念让人凄然泪下,本诗情景交融,句句都表达出对相见不容易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惆怅之情。英文翻译如下:①Sohardwefinallymet,yetseparated,springdidnotlast,flowersfaded,thatiswhyIamsodejected.②Silkwormsproducesilktilltheydie,flametwinklestillthecandlerunsout,Iwillloveyouforever.解析:该译文将作者的基本心境表达了出来,只是某些在东方有特定意义的景色和意像,西方译者不能完全体会,因此失去了某种意境。如:译文中没有将原诗中的“东风”翻译出来,因为它在东方有一种特别的情愫,而西方人则体会不到;“thatiswhyIamsodejected”在原诗中虽不存在,但意译出了作者的心情。②句中虽将“春蚕”及“蜡炬”按词语翻译了出来,但是西方人却不一定理解它们在东方人心中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很可能还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于是译者添加了“Iwillloveyouforever”,作为对理解的补充。

四、翻译中的宗教文化

西方人大多信奉基督教,他们相信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多有“圣经”,“上帝”,“教堂”,“洗礼”等宗教词汇;许多历史典故则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而中国人则信奉佛教和道教,多有“玉帝”,“观音菩萨”,“慈悲”等宗教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历史典故,如“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卧薪尝胆”等。YouarejustadoubtingThomas.Youwon’tbelievewhatItellyou.句中doubtingThomas出自圣经,Thomas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此人生性多疑,喜爱猜忌,后来英语中用doubtingThomas来形容多疑之人。了解了该词的文化背景后,我们便可以将其翻译为:你这个人太多疑了,我说什么你都不相信.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ingsbegintobreathe.根据基督教的说法,上帝创造了人类,而人又来自尘土。所以句中creation代指“上帝”,而clay指“人类”,如果我们提前明白了creation和clay这两个词的宗教意义,就可将原文译为:老师是创造的见证者,他们目睹了生命的呼吸和成长。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不同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转换的过程,更是两种文化学习、认识和传递的过程。所以在翻译中,除了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原则之外,对文化进行研究也是一名合格译者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名合格译者应该有的修养。

作者:郭凯丽 王桂莲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民族翻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翻译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翻译协会

语言与翻译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