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物理课堂中增加恰当的“探究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做新课堂的主人.笔者在实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

1从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就是创设问题.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一课时,笔者运用PPT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春天冰雪融化;冬天漫山遍野的霜雪;烧水时水壶上方的白气,白气又在茶杯盖子上凝成了小水珠等.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们非常熟悉.此时笔者就抛出了问题:冰、雪、霜、雾是如何形成的?烧水为什么会冒白气?白气为什么会在盖子上凝成小水珠?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亲切之感,学生自然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去找材料自己制作实验仪器,这样的实验仪器由于是源于生活的,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来测试液体压强与深度两者的关系;做色散实验的话,可以随便找几块碎玻璃等等.学生面对这些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实验器材”,不仅能够让他们进一步明白物理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2创设恰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就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新颖而有趣的实验,这样就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小实验.当鸡蛋从瓶口进入瓶子时,学生们都惊呆了,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声.此时,笔者适时抛出了问题:小小的瓶口,为什么可以吞进鸡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也上得无比顺利,他们太想通过学习知道答案了.这充分说明,恰当的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巧妙地“改头换面”,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条件》一节时,笔者就做了如下设计:首先,把教材上的实验设计成了学生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研究哪些条件会影响到凸透镜的成像;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小组讨论,集中集体的力量来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条件.这样,我们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就是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和探索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一节时,笔者没有按照教学参考的建议来按部就班地授课,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设想,让学生来想一想,猜一猜.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猜想:有的学生认为感应电流与磁场的强弱、磁场的方向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感应电流与电路的闭合有关系,同时还与磁场强弱、闭合电路运动的速度以及方向等有关系;还有的同学认为感应电流与磁场面积有关系.无论这些猜想是否正确,最起码他们做到了第一步,敢于猜想.然后在论证猜想的时候,学生们又一次集思广益,想到了许多论证的方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相当活跃,并且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究,那么和谐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而教师就是这种学习氛围的创设者与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甚至还可以争论,让学生感觉到在学习中大家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与尊重,让他们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发表了具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发表的观点有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或者批评,而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这样一方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对正确的观点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我们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让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假设,积极思考,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

作者:韩光朴 单位:丰县师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