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情况调研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情况调研

摘要:本文从黑龙江省课标实施情况、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制定新课标的建议3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国家修改新的中职数学大纲工作,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进行探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标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相关要求,配合国家重新编写数学大纲工作的要求,我们针对本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黑龙江省课标的实施情况

对哈尔滨市几所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如今哈尔滨市中职学校处于课程标准实施的第一阶段,即发动或采用阶段。教师在课程标准实施层级上的情况表现为:处于“不实施”和“机械运用”层级的教师较少;极少部分教师处于“符号化”和“错误运用”的实施层级;大部分教师处于常规化层级;但处于“精致运用”与“促进影响”的高层级的教师较少。总的来说,哈尔滨市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整体实施落实情况一般,中职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课程标准实施程度差异较大。通过对课程标准本身、课程标准的实施主体(教师)和课程标准实施的支持条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3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3个因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远远多于积极影响。首先,自2009年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课程标准本身内容已略显陈旧、不尽科学、不能与时俱进,而且课程标准印发过少且校本化不足。各学校并没有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其次,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实施的方法掌握不够准确,且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较少。再次,教材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最大障碍,部分学校使用国规教材有难度。最后,上级行政部门支持条件不够,各学校数学课时减少现象十分严重,远远达不到大纲要求的128课时。以上是制约黑龙江省课标有效实施工作的几大因素。

二、黑龙江省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生源素质下降,学生数学基础差目前,黑龙江省中职生源大部分来自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在这部分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学习基础弱、学习方法错、学习习惯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尤为突出,数学常被当作中职学习中枯燥、抽象、烦琐的代名词。2.培养目标偏差,教学过程失败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很多的中职教师还在把普通高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还在用应试教育的选拔考试来指导中职的教学工作。由于培养目标的认识偏差,必然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出现失误。3.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教学有效性黑龙江省现有的中职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沿袭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和编排框架,虽然难度降低,但整体改革的力度不够,违背中职学生的认知特性,存在繁、难、旧等情况。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与专业学习相互割裂,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实训、社会实践相互脱节。目前,中职的数学课程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功能,无法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起不到学以致用的作用。4.课程设置尴尬,课时缩水严重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数学等基础学科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数学的学习尤显重要,但实际课程设置情况却差强人意。对于有志升学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是高考必考课程之一。而对于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而言,由于在校80%的学生以就业为主,只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轻知识重技能、轻基础重实训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走向畸形,很多学校对于数学的教学课时一再缩减。5.教与学不再相长,教师整体素质滞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黑龙江省许多中职学校,被边缘化和概念化。许多数学教师将自己定位在中职教育的次要位置上,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教师教学惰性增强,不注重自身的建设和提高,只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教学,缺少专业服务意识,缺乏正确的职教观念和职业认同感。6.教学模式传统,学业评价简单目前,黑龙江省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现象,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整个的课堂教学缺乏引领,忽视学习对象的主体地位,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探究活动。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被动,并且对现存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存在排斥和惧怕心理。大部分中职学校评价手段缺乏创新,对于基础课的学业评价仍旧沿袭普通高中的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数学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直接导致数学教学目标难以达成。7.教材更新缓慢,滞后实际教学黑龙江省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广全等主编的国规教材。本教材依据2009年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编写,至今修订两次。教材知识点的涵盖基本与普通高中教材的内容要求相似。虽然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难度已经降低,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内容强化了职业特色,但针对配套教学资源的使用、针对数学教师专业化教学的指导、针对当前学生生源复杂性的把握、针对多层面用人市场的需求、针对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等诸多因素的欠缺,导致目前实际教材使用困难重重。

三、对于制定新课标的建议

数学教育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是直观想象,代表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代表数学严谨性;数学语言是数学表达和分析,代表数学的广泛性。通过大量文献综述,中职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体现了四大特色: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思想。中职数学的标准制定工作要全面围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展开,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二是要强化“核心素养”观念。中职数学课程应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本学科“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进行详细阐述,并建议把其具体要求分解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中。三是要体现“工匠精神”。中职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遵从关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与技能实训相整合的专业数学课程。四是需要突出中职教学特色。在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以数学知识和实训过程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推进数学的课堂教学工作。

(一)总体建议

一是新课标的编写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职业教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数学课程核心素养与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习个体的差异,及时改进教学策略,加强反思与研究,确立师生教学活动主体的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促进教学中有效生成的意识。二是新课标的制定要根据数学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充分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既要适合教师的教又要满足学生的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后,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引领,教师通过计算能力、计算工具使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了解数学、熟悉数学、实践数学,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课堂教学成为他们不断实践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平台,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专业课教学、职业技能培养、继续学习、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新课标的编写除了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外,还应该适度的突出实操应用与专业方向这一目标维度。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更应对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深层次开拓。新课标要体现数学文化、数学美学、数学建模;增加生活中数学的比重;加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更要让学生能够读懂数学语言,说清数学知识,讲明数学原理,练会数学习题,学生结合知识,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职业模块的专题教学中,要按照教学内容,依据授课对象专业特点,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加强数学实践力度,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四是新课标的制定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遵循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把“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育人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满足综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工匠精神”,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涵养学生的职业气质。

(二)具体建议

1.教学建议

(1)降低教学难度,强化技能应用。课标的核心部分是教学内容。建议新课标的编写以中职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继续降低难度。调整逐渐淡化的内容,删除繁杂运算,减弱不适用的人为技巧,突出专业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普遍适用的有效内容。改变传统数学教育思想,树立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数学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纳入教学总体目标,使中职的数学内容更加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现况,突出体现当前职业教育的特色。(2)构建教与学内容的弹性结构。旧课标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内容构成。3个模块的设计较好地突出了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适合了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课程选择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合理布局,促进教学相长。在基础模块中建议继续降低学习难度,缩减课时,多注重与初中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和继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在职业模块中,各个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学习的需要选修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分类别教学。增加数学应用与各专业融合的内容,真正体现专业角度的数学,适当增加课时数。而拓展模块部分为少数学生选学,主要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准备升学的学生设立。

2.考核与评价建议

(1)数学课程评价应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升。评价要发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提升数学运用能力。(2)数学课程注重弹性评价。由于中职评价对象的特殊性,建议过程性评价多于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行业的评价、跨界的评价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来自不同主体的弹性评价方法,最终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课业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引导,鼓励学生重拾学习自信,突出激励机制,注重考核内容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为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全面、客观、公正的保证。(3)数学考试以学业要求为依据,根据升学与就业的不同适当调整难度。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进行的各类数学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学业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既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需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编写教材建议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编写教材要体现数学课程的特性,承载课程目标及内容,具有职教特色。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2)教材编写要注意整体性和有序性。3个模块要合理衔接,教学内容与要求需逐步递升。数学基础模块要重视必备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职业模块建议根据专业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专题化训练,使数学基础课和相关专业有效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职业素养。拓展模块部分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数学应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种多样。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和编排方式,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密切联系中职学生生活经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运用。积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种介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满足教与学的需要。(4)教材编写要具有普适性。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不同地域的差距、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地域特色资源。(1)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包括教科书、教与学的辅助材料等。学生学习辅助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度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品质及职业素养。教师教学辅助材料要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2)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教师应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以先进信息技术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搜集信息、精心筛选信息,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益。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主动学习的工具,指导学生在网络中搜集资料,辅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共享数字化资源的经验。(3)生活资源。生活资源是指与学生成长相关联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积累资源。在数学学习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自觉运用生活资源,尤其是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等资源,更好地学习数学。(4)地域特色资源。地域特色资源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地域经济特点,创造性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开发和利用。主要是以家乡地域特色为基础,教师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慧媛.大连市中职学校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9).

[2]徐东.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状调研与意见[J].学园,2014,(15)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黄扬斌.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初探[Z].网络.

[5]语文大纲修订工作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Z].教育部职成司.2016.

[6]毕渔民.构建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2):12-16.

作者:毕渔民,陈洁萍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职成教育研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