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文化发展对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影响

社会文化发展对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影响

[摘要]提升社会动员力是高校基础党组织推进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国家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则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力的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特点分析入手,认为社会文化发展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文化发展;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持久的、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其态度、期望与价值取向等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1]17。《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团结带领师生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师生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社会动员是党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个政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其社会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上。因此,加强党的社会动员能力成为高校党组织推进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异质化的态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呈现的特点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从广义上讲,它概括了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包括一定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2]4117,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当今世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的被各种文化所包围,文化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更给“象牙塔”的高校带来剧烈的冲击,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文化现实。

(一)社会文化传播方式上的多元开放性

改革开放推动了政治与经济格局的不断分化,在消解一元性文化的同时,中国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相互融合,使社会文化呈现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的态势,在文化传播方式上更具开放性。一方面,在文化产品中,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科学与迷信、高雅与通俗、理性与非理性等文化因素并存,并由此形成相对于主流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3]100。另一方面,现代信息传播与复制技术的应用,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开放,传统口头、书面和印刷文化的权威被打破,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使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甚至他们的需求和消费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导社会文化主要方向的因素之一。

(二)社会文化内容上的世俗化和功利化

市场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当前社会文化的繁荣,可是,一旦经济和市场成为操纵文化行为的首要动因时,文化的生产、流通、传播和消费的世俗化、功利化特征凸现出来,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大众文化空间中蔓延、泛滥,大众文化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迎合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不惜弄虚作假,甚至把一些媚俗煽情、粗俗淫秽的内容正大光明的登上大雅之堂。显然,文化本身具有的教化、启蒙和理性批判的社会功能在大众文化的功利化面前被弱化、消解,也造成人们价值判断的错位和道德标准的混乱。

(三)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上的分化与融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的生产与发展受制于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决定了文化的排他性和垄断性,传统社会存在的精英文化、市民文化和民间文化被一元化的全民文化所取代,人们在观念、价值信仰、规范乃至审美情趣上都高度一致。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和规范向社会渗透和扩展,自由、平等及人的主体性日渐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结构元素,理性主义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得到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各种各样亚文化群体的涌现,主流文化被日渐分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乃至各种反理性主义、反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等在全球化浪潮中得到发展,在现代传媒的推动下与本土文化不断融合,传统文化所确定的地域边界、雅俗边界甚至是年龄边界在这个分化与融合的过程中日益模糊[3]100。

二、社会文化发展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的影响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动员、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师生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承担着重要职责。多元的、开放的、世俗而又功利化的社会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空间,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必然成为高校教育与管理者无可回避的文化现实,给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带来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社会文化传播方式强化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

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是时代的反映,体现着现代工业文化精神与民主政治意识的大众文化在强大的媒体优势推动下,能够积极引导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改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目的是帮助和推动师生员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活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然会给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和强化社会动员提供许多有益的选择和条件,在社会动员的方式、内容、效果上不断丰富和强化。首先,社会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借助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报纸、杂志、布告栏、信息窗、校园广播等传统的动员媒介逐步被新兴的社会动员媒介如微博、博客、微信、学习软件、电子杂志等所取代。其次,社会文化发展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可以不断的充实和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的内容。与过去党的社会动员内容仅限于文件资料的宣读不同,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组织通过现代传媒提供的信息资源,快速而便捷的接触多元文化的世界,充分的从社会文化环境中吸取各种养分,在动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动员效果上得到普遍提高。

(二)社会文化内容弱化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

社会文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是指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所提供的价值理念和党的社会动员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如果不一样甚至背离,在一定程度会降低社会动员的影响力,导致师生员工对社会动员产生疏离、隔阂、抗拒。显然,当前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大众文化的异常强势,其对时空的占有比例远远超越主流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主流文化不同,大众文化表现的是一种经济性、快餐式、娱乐性、通俗性的消费文化,它追求的是简单的物欲和感官享乐,人们在价值取向和追求上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也影响了一部分师生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觉悟、政治信仰等应有的关注和热情,传统价值中的理性沉思精神和时代使命感逐步被淡化甚至消融。

(三)社会文化发展变化消解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

消解是一个化学概念,本意为用酸液或碱液并在加热条件下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的方法。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消解表现为:大众文化反映的价值观与社会动员所达到的价值教化相对立,其所蕴含的负面力和破坏力会直接否定或批判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会瓦解高校基层党组织多年树立的政治权威。比如,近年来盛行的网络恶搞之风,就极具有颠覆性。屈原、雷锋、、等英雄人物、时代楷模被无端地恶搞和嘲讽,正面的、严肃的、权威的东西被一些人以“自由”“民主”之名悄然解构,主流文化价值在戏虐中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三、对策与思考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关系到国家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落实。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社文化发展的新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目前各级高校党组织无法回避、正确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借助新媒介载体,进一步强化社会动员力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文化冲突、观念碰撞、思想渗透、多元价值并行成为当今思想文化领域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种文化价值的冲突势必对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虽爱国热情强烈但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思想开放活跃,但思想认识缺乏稳定性;网络依赖性大,但网络鉴别力有待加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较强,但思想趋向现实性好功利性。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握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及特点,放下传统灌输的架子,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将积极健康的信息融入到大众文化环境中,新的途径和新的手段一方面为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党建宣传方式上的创新和运用,在动员范围、动员速度和内容上对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时效性和针对性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党建工作者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动态,在考虑到师生党员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征基础的上,把即时的党建动态信息通过新媒介,如短信、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各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中,确保动员宣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新媒体对师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引导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承载和桥梁作用。

(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

方向,克服社会文化对社会动员力的负面影响在开放、复杂的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下,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思潮的交汇地,大众文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动员和教育均产生了强烈冲击。但是,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政治领导核心,党组织决不能沦为大众文化的附庸者和追随者,无视话语权主导地位的丧失而无所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政治上清醒,信念上坚定,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基本的价值尺度和标准,一方面要主动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识别能力,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和辨别,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能做出有说服力的解答。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强化阵地意识,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与方法,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加强校园核心文化建设,构建提升社会动员力的动力来源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通过校园这一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思想阵地,积极探索校园核心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基础,把主旋律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师生员工在活动中感受,联想,理解,领悟,最终实现认知的深化,情感的升华,价值观境界得到提高,从而为党组织有效开展社会动员获得心理基础和动力来源。

四、结语

总之,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变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高校教育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文化现实,基层党组织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并适应这个文化环境。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动员的方式和手段,挖掘新的动员内容,以增强社会动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杨福忠.从社会动员能力看当前国家同农民的关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3).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袁玉芳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