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现状探索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现状探索

【内容摘要】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和解析,例举大量理论著作和业界学者理论观点论述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发展情况。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热点问题进行论述,说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性、必要性和深刻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来,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国内国外新形势,中国企业认识到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力量。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可获取的重要资源,既是支配其它资源的重要力量,也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组织竞争力是企业不能被模仿的优势,这一内容正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关键内容;二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战略的高度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将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其他资源整合配置,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解析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始于西方。西方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一国国民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通常将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传统人事管理萌芽和发展的阶段。

1964年,迈尔斯、马姆和皮格尔斯等认为,传统人事管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形成了更加全面和广泛的概念,对人的管理成为这一理念的中心,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正式提出之前,也就是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是传统人事管理从萌芽到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人事管理体系已趋于完善,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随着管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和深入,由一般行政事务管理,延深到集中式的管理。这期间,企业雇主的管理意识也由工作效率为中心转变到重视职员个体差异,注重人际关系,激励机制等,这一阶段还出现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和专职的高级人事管理人员。

(二)第二阶段,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演变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此阶段可以视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时期。随着1965年,雷蒙德•迈勒斯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人力资源模型”的概念。这一时期的相关理论研究从传统的人事管理监督制裁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激发,从消极惩罚到积极激励。1972年达特尼克在《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出了“在组织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点;1979年翠西和彼得森在《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中进一步阐明,“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际和工业关系应包括招聘、甄选、绩效评估、薪酬和员工开发以及劳资谈判等基本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直到1992年,经由斯托瑞的深入研究才得以解决。

(三)第三阶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完善阶段。

这一时期学者们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1984年,迈克尔•比尔(美)的《管理人力资本》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迈进和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中体现出来。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观念频出,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赖特(Wright)和麦克马汉(Mcman-han)等人(1992年)为人力资源战略下的定义是:企业为了能够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有计划的、具备系统性和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斯托瑞(1992年)在其发表的论文《Devel-opmentintheManagementofHumanResources》中提出了注重实际效果的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斯托瑞模式,后期被广泛运用,他认为战略就是一种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韦恩•F•卡肖等人(1995年)认为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把它作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战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联系。马托森(Mathis)、杰克逊(Jackson)等人(1999年)从经济和技术的变化发展;劳动力的质量和适用性;人口多样性;组织重组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对产业转型和组织重组的适应性进行研究。戴维•沃尔里奇(美)等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克服来自8个方面的挑战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国内理论研究现状解析

我国对识人用才看法和认知自古就有,孟子提出“不用贤则亡”。《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晏子曾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以来,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企业管理当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操作者和学院里的学者才真正开始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形成研究体系后进入决策系统,才能为行政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随着政府行政决策的推行,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才能真正使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工作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和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企业竞争真正迈入了人才竞争激烈化的阶段,所以实施正确的人力资源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国内,赵曙明、王通讯等一批学者开启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的先河,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环境研究形成了我国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才学理论专著,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跨国经营方向的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我国对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从理论、目标和职能三个方面解析如下。

(一)理论方面。

研究以人力资本为主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战略和管理模式。陆国泰、张德、于凯成等人在借鉴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对我国人力资源战略理论体系进行深度研究并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许庆瑞(2002)等人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石扬令等人对在加入WTO之后而有所改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中,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许小东研究了战略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

(二)目标方面。

对如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进行研究。萧鸣政认为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应该总结三点:第一,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人力资源的需要;第二,对组织内外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管理;第三,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进一步维护和激励。朱舟等人(2001)认为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是从雇主、公司员工以及雇主与员工方面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人力资源战略是为企业最终实现整体目标而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属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所在,所以人力资源战略的目标也是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的。

(三)职能方面。

主要是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择、人力资源开发、薪酬和福利、劳资关系等主要职能进行研究。李剑锋、杨海辰等人认为招聘是引入环节,也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环节,企业对外招聘人员是要全面测试,重点选拔,注重招聘效果。于衍平、张建国等人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对员工的薪酬福利、绩效管理方面的激励,它要求在实施激励机制时要注重系统化和科学化,指出必须充分拉开对企业贡献度不同的员工之间的待遇差距,建立真正对企业发展行之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徐芳等人认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职能已经从培训与开发转向了包括职业开发和组织发展在内的职能转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人力资源战略理论研究已从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单一性、简单化和相对独立化转变为一种全方位的战略规划、研究和开发。由此而见,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特点:第一,视人为资源,将员工视为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对人力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和投资,确立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第二,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使用主动开发型的管理模式,激发潜能,协调冲突,实行科学的员工激励;第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现出战略型和策略型的管理;第四,向人性化、制度合理化和领导民主化方向发展,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建立可行的绩效评估体系;第五,强调企业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和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范承林.国际化经营中的人力资源战略[J].企业管理,2008,10:58~59

[2]郑伟.强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55~59

[3]刘玮.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经济师,2008,6:191~192

作者:迟蓓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