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历史学文献产出的计量分析

历史学文献产出的计量分析

1988年大连市委党史工委开展了党史资料的整理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大连市的历史学研究文献整体产出量较少,年最高值为253篇明显低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领域。一是由于历史学研究受资料、技术等条件限制较大,有待于考古史料的不断发掘,才能将研究推向深入。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较少等方面的综合问题。

一、文献产出的学科领域分布

从历史学文献产出的学科领域分布来看,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学科领域主要分布在“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封建社会”、“中国人物”、“中国考古”等研究领域。大连市的历史学研究领域比较广泛,重点突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有涉猎,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史,包括传统课题的通史和断代史。同时,许多研究者对外国人物、外国史等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是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整体来看,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仍是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2]。研究历史人物,评价其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是历史学研究中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人物研究更是成为历史研究最活跃的领域[2]。例如上表中大连市对中国人物研究的文献有340余篇,对外国人物进行研究的文献也有近30篇,这说明人物研究也是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二、高被引文献的分析

文献间的引用是知识传承与流动的重要途径,对样本文献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展现大连市历史学学科领域研究的高质量论文,挖掘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节点文献,反映该领域的演化情况[3]。从表2可看出高被引文献中的前三篇均出自大连大学的胡凡教授,从其论文的主题来看,主要是对明代历史的研究。这表明胡凡教授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明代历史。现将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8的文章陈列如下。

三、文献高产作者统计

发文量是衡量研究者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大连市历史学科的高产作者进行统计,展现大连市科研产出较高的历史学研究者。排名第一位的是辽宁师范大学的都兴智,发文量43篇;第二位是大连大学的王禹浪,发文量42篇;第三位是大连民族学院的关捷,共发表29篇。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发文量并不是衡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唯一指标,特别是历史学领域研究的文献专著,研究报告等都是反映研究者产出的重要方面。同时由文献的被引频次等计量指标体现出来的文献综合质量更能体现研究者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素质[4]。

四、高产机构的统计分析

高产机构的发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研究机构的整体科研能力。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列出前10所高产机构(表4)。其中,辽宁师范大学发文813篇,占全部样本数据的40.36%,以明显优势位居第一。大连大学发文350篇,占全部样本数据的17.39%,排在第二位。大连理工大学发文104篇,占全部样本数据的5.17%,列于第三位。

五、大连市历史学文献研究热点与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

使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2133条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分析结果。借助CiteSpace软件,不仅可以得到直观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而且可以输出关键词共现频次、中心度和突现率等计量指标数据,为文献的定量分析提供客观依据。其中,关键词共现频次是研究热点和被关注程度的直接体现,中心度反映了关键词在整个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而突现率对新兴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

(一)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热点主题的探测考虑

文献量逐年分布的具体情况,本研究时间跨度选择为1952年至2012年,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运行得到历史学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从网络图谱的整体来看,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以“大连市”、“大连”、“日本”、“抗日战争”、“张学良”、“”、“”等为核心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群组,这说明大连市研究者注重对断代史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包括对革命史、区域史的研究。“清代”、“公元前”等为核心的关键词,表明大连市在对中国通史方面文献产量较多。具体来看,在大连市历史学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共现频次较大的节点主要有”大连市”、”大连”、”日本”、”抗日战争”等,共现频次最多的“大连市”一词的共现频次达72次,“大连”占第二位,频次有46次,这表明了在大连市历史学研究中学者对本区域历史的关注。其次是“日本”、“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等,这充分证明抗日战争相关问题在大连市历史学研究中是一个热点问题[6]。另一方面,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中介中心度的指标通常反映节点关键词在网络图谱中“中介”的重要作用,一般是连接网络中不同群组的关键节点。在选定的阈值下,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共有3个关键节点(中介中心度大于0.1),”大连市”、”大连”和”中国共产党”,这也再次表明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大连”的研究在大连市历史学研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大连市历史学研究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

最近几年来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增长和提高。这些论文一部分是独立完成的,还有较大部分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作者或科研机构共同完成。通过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的作者合作分析功能进行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探测大连市历史学研究论文产出与合作的互动关系。

1.大连市历史学文献作者合作的可视化分析通过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对大连市历史学相关领域的产出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大连市历史学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科学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合作产出量最多的几位作者分别是都兴智、王禹浪等,而且关键节点作者特别明显。这些高产作者多是同一个单位。如王禹浪、王善军、关捷同在大连大学,这说明历史学研究的特点要求学者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大连大学对历史学的研究还是相当重视的。

2.大连市历史学文献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对文献产出的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测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机构合作情况,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大连市历史学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展示了大连市历史学研究的合作情况,图4中有5个明显的大结点显示的科研机构[7],也是该领域的科学论文的高产机构,即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等。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科研机构合作的情况并不普遍,最有影响力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只有一两所院校。学术交流活动仍需加强。

六、结论与展望

高等院校的历史学科是大连市历史学研究和发展的主力军,历史学的进展与高校的历史学专业的发展规模、科研水平、研究方向、关注热点等息息相关。尤其是高校相关研究者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学的发展。但目前大连市的历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汇聚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批专家、学者;大连市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越来越注重挖掘本土历史;历史学文献产量逐年增加,历史学研究不断与国际研究接轨等。然而大连市的历史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大连在城市化建设中重现代化建设,对大连历史态度冷漠。二是当下整个大连市研究历史学的高校虽多,但缺乏有权威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三是历史学合作研究的平台尚未形成。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为大连市历史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其次积极搭建历史学研究平台。如定期召开大连市历史学学术交流会等。最后是通过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民众宣传大连历史知识,培养民众对大连市历史的自觉感和认同感。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历史学是一门注重第一手资料收集与解读的学科[8],本文主要是对大连市历史学文献情况进行分析。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前的学术影响力,真正的历史文献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9]。

作者:乔文娟侯剑华姜中才单位: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