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世界历史思维研究

邓小平世界历史思维研究

“世界历史”观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思想基石。它是邓小平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闪光点,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邓小平世界意识的理论内涵邓小平同志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一)邓小平世界历史意识的理论内涵

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层面:首先,从全球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目标和途径置于全球化发展的大时空背景中审视和提炼。其次,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对世界影响的角度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在当代遇到了大挫折,但经受住了考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改革业必将从这些考验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着繁荣健康的方向发展。他指出,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中国的改革如果成功,将会给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从全球高度阐述了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二)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意识论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扩张,把整个世界从狭隘的“民族历史”改写成了开放的、联系的“世界历史”。马克思指出,世界是一个整体的历史,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中国在封闭环境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世界性的思维和伟大改革家、战略家的敏锐眼光,科学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他指出,中国要发展,就要打破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充分说明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1.中国历史的教训证明必须对外开放。在中国近现代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针对曾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闭关自守,我们没有赶上几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被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无情地抛在身后的教训。邓小平曾沉痛地说过,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也吃过闭关自守的苦头。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历史。“长期的闭关自守,让曾经强大的东方大国变的贫穷落后,并经历了百年的民族苦难史。他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2.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兴起,让世界连为一体,世界步入了开放时代。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和交通手段的出现,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其次,经济生活全面国际化,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邓小平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观察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得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必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因该摒弃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以互利共赢、存同求异为目的,共同发展。社和资不是敌对的,可以共存。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要善于学习,取得国际社会的的帮助。学会引进来,走出去。要把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近现代的苦难已经让我们落后了很多,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科技落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因此,我们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技术。

二、邓小平世界意识同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共同开放

邓小平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不仅我们发展中国家要开放,发达国家也要开放。他认为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也要实行经济开放。在全球方位来看,如果南方国家继续贫困下去的话,北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很可能会没有出路。世界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体,发达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他还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在当今的时代不实行开放是没法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得搞开放,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必然潮流。对一个国家而言,积极的参与国际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追求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商品价值的最大化,“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必然选择。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邓小平世界历史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造性价值的部分。该理论涉及三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是关于产业革命以来,对世界整体发展的规律性再认识的问题,即发展观问题;第二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第三是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的国际关系。

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他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着名论断,正是包含了这种发展观。中国的对外开放,符合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被实践检验正确的。同时,邓小平的开放理论很好的处理了“社与资”两大阵营的关系问题。的对外开放政策要义之一是不仅要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上建设社会主义和推进无产阶级革命。但事实上两者很难协调一致。而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领导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并实行向国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放,借鉴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引进大量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从而使我国走上经济腾飞道路。正是由于改革和开放带来的成就,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积极角色,让中国既能在“一球两制”的对立和斗争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能通过“社与资”两大阵营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求得发展。

三、传承邓小平世界历史意识,搞好对外开放工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继续以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意识为指导,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一)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大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展开的。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说在对外开放中,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为主体不动摇;在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我们中国这样大国搞经济建设,主要依靠自己,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内因是关键,外因利用好了,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他要求我们把技术引进和技术开放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利用国外的资本,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资本积累;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更要注重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坚持自力更生是根本,实行对外开放能有力地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的原则。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稳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关键。中国要发展经济,关键是稳定;世界要发展,和平稳定同样是关键。总之,只有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对外开放才能顺利进行。

(二)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我们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还是基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都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走出去”的领域是广泛的,包括产品、技术、设备、资金和人员等,都要积极走出去,而企业走出去是关键。与此同时,政策、法律法规要与之配套。在“走出去”的实践中要继续摸索经验,制定和完善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走出去”的活动。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三)扩大对外开放视野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应当有世界历史的眼界。我们只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言,要放在整个世界体系中来考察;对一个省或地区的发展状况,要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来考察,这样我们才能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要树立全球化的世界性思维,树立大局观。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当代全球问题这个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坚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科学判断,继续推进经济建设2.要加强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创新。我国加入了WTO,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学习WTO的基础知识和规则。只有懂得国际交往的规则,才能提高在国际上办事的能力,以增强自身应对全方位开放条件下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WTO机制维护我国的在国家上的正当权益和对外开放中的主动权,兴利除弊,加强自我保护,推进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地把我国享受的权利转化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3.不断推进体制的完善,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形成。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是: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增强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实行国民待遇;逐步开放市场。对此,我们要建立服务型的政府,多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少利用行政手段。不断的优化有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我们要尽快地按照WTO的基本规则来建立、健全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平化,提高经济整体素质。4.充分利用外来资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更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打入中国市场。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积极、稳妥、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技术。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