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化学教学研究(3篇)

高职化学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高职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绿色化学是现如今高职化学教育中受到教师重视的一项内容。因为化学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有着一定的区别,需要涉及很多实验内容,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环境有污染的实验试剂等,如果不在源头上对其进行化学预防,将很可能会造成化学污染,而绿色化学实验主要就是通过减少污染的方式来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教育问题;绿色化学;高职教育;环境保护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同时为我国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化学污染,最为常见的为臭氧层损耗、酸雨、白色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会破坏我国的环境,也会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而绿色化学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式化学发展模式,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一些无污染的化学试剂或者是污染小的化学试剂来替代原有的化学用品,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化学教育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高职化学教育中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师认为化学污染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化学污染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和科学合理的化学原料,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化学污染。广大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污染的严重性,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来推动绿色化学的发展和建设。

二、设计和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一)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反应物

在同样的环境下,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物质是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化学试剂有很多,有些对于环境无污染,而有些对于环境则有着很大的危害,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在不影响化学实验的前提下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这样既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在电解质的实验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来替换其他的物质,这样能够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提倡进行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与传统的实验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传统的化学实验一般都会使用剂量较大的化学试剂,这样不仅会导致实验室内气味较浓,有些时候也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所以传统化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绿色化学体系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微型实验的运用。微型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剂量上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在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内几乎无气味,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危害,这种微型实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

(三)对部分实验进行改革

化学实验很多都是具有污染性的,如果不及时进行废气处理,长期发展的话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适当的时候应该对部门实验进行必要的改革。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试验中,会产生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此可以进行一些改进,例如在一个洁净的针管中加入少许铜片,排出空气,另在一个小烧杯中注入稀硝酸并加热,这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改进实验仪器

在原有的教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化学药剂浪费,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对此笔者建议通过改进原有的实验仪器的方法,来降低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般情况下改进的实验仪器都具有一定的密封性。比如用密封的成品化仪器来完成有毒的化学实验,碘升华的实验就可以通过试验仪器的改进来完成。在进行此项实验的时候,可以运用碘锤一头滴冷水,另一头在酒精灯上加热,冷水可以令酒精灯起到冷凝的作用,而加热的酒精灯可以令碘升华,这样就可以令碘升华试验反复进行。由此可见,改进实验仪器对于绿色化学实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高职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绿色化学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绿色化学实验能够在提升化学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为实现化学教学体系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在高职化学教学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化学污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方案,不仅会导致实验效率降低,还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而绿色化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实现高职化学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漫漫.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03):45-46.

[2]张娴安.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01):84-86.

[3]王艳霞.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07:78-79.

作者:高兴 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普高转型发展下化学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以辽东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为例,提出了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转型发展;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借此东风,我校拉开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大幕,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幸成为辽东学院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分析化学则是我院转型发展改革的六个基础课程之一。然而,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必需对其进行改革。本文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为例,就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发展,进行了改革初探,为构建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卫生、制药、检验、农学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各高校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体系一直依照固有的模式进行,存在较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上一成不变,定性、定量、四大平衡、四大滴定、重量法、吸光光度法等,其中四大平衡与无机化学一直重复着,恰恰是一些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样品采集、预处理的内容较少,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案例也较少;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这样课堂上看似讲授的内容多、容量大,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专业基础课授课学时不断被压缩,再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因此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二、教学改革措施1.思想观念转变如果在观念和理念上不真正转变,就谈不上转型,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国家及学校下发的有关转型发展的各种文件,摒弃高大上的传统理念,切记与一流大学比,比培养了多少研究生,比培养了多少精英型人才等。不但要接受、认同,还要积极执行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决策,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新形势的一个新生事物,是为国家培养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组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研了多家相关企业,通过分析认识到高校要想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必须以社会需要、企业需求为目标。企业技术人员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肯定不行,但并不是越深越难越好。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一定要以当地及周边的企业情况为样例,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相应的课程内容也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也应基于本地的实际需求来定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辽东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以辽宁地区相关企业需求为主,兼顾其他地区相关企业需求为辅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认真研读人才培养方案,与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老师共同协商,对相似或相同的内容进行压缩删减,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大家知道化学分析中的定量分析包括相对分析和绝对分析,绝对分析主要指的是重量分析法,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不需要与标准物质比较,但操作繁琐、费时,理论体系不是很强。

基于该方法的特点,在理论课上只简单提一下,主要内容留在分析化学综合实训上边讲边操作,即解决了理论课时少的压力,又结合实际得到了锻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重点讲授企业需要的内容。通过调研发现,样品采集、预处理等内容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多,但分析化学在这方面的内容较少,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有关内容,例如污水中金属离子的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这些内容一方面更加贴近于企业生产实际,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第三,强化“误差”、“量”和“准确度”的概念。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关于“量”和“准确度”的概念重视的不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好多学生在计算和实验数据处理上,有效数据及误差常常出问题,导致学生对分析化学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为此在教学中从始至终一直贯穿“误差”和“量”的概念,并引入当前所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误差”、“量”和“准确度”的理解,使课堂内容更有新意和吸引力。第四,加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分析化学的重点就是对样品分析与结果的处理,不论是滴定分析的数据处理还是吸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及吸收曲线的绘制,都是通过实验得到大量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若用手工计算非常烦琐,工作量也大。现在是计算机和信息时代,因此,在教学中强化计算机如Excel等软件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的必要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理论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多媒体教学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还采用翻转课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及实验室教学等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质子等衡式和酸碱分布系数采用的就是翻转课堂的方法,提前一个星期将任务布置下去,不指定某一个人,让学生回去看书、查资料,上课时随机抽签,抽到谁,谁就上台讲,其他同学和老师给讲评,决定给多少分(该分记录到期末总成绩中),抽到的学生讲的都很好,没抽到的通过做题检验,理解的也非常透彻。在讲到配位滴定的酸效应时,采用的就是实验室教学,边讲边做,通过水的硬度测定来验证为什么要在pH约为10的条件下滴定钙镁总量,然后再在pH12~13条件下使镁沉淀后单独滴定钙,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学习兴趣高。吸光光度法的内容,我们采用的是现场教学,师生共同到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和企业人员一起边讲边操作,现场教学即直观又深刻,对着仪器讲解方法原理、特点、仪器结构及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也了解了本课程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了学习目的。

4.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除了考查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察。由于成绩评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关乎奖学金及学位的取得,所以必须要优化教学考核方式。我们的考核形式是多样化的,减少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有的比例,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出勤(5%)、平时作业(5%)、翻转课堂(5%)、实验室教学(5%)、阶段测试(共30%,分三次测验,每次10%)、期末考试(50%)等多项内容,以此来更好地完成考评工作。

三、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改革实践,我们在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一点工作,还远远不够。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改革旧的传统观念,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时、有效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侠.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以宿迁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2):107-109.

[2].章明美,谢吉民.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2):186-187.

[3].何静.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10):118-119.

[4].王海波.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3):161-162.

作者:孟辉,邹本雪 单位:辽东学院

第三篇: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新模式探究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践型应用人才,是以实用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先导、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因此,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化学综合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化学与所学专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高效率教学模式的几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实施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化学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化学教学模式

一、新型化学教学模式的创建依据

1.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对于以为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上的学习程度,这也意味着,化学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和重点。在进行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时,需要以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再辅以化学和生活,以及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内容。

2.岗位价值原则。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虽然是广大劳动大军的一员,但是他们也应该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将化学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尤其是工作常见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实用,所以,化学课程教学的岗位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3.实践性原则。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于化学课程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因此要让学生同时具备丰富良好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交汇融合,实现一种理论和实践循环使用的模式,即尽量多用实践的内容解释一些晦涩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融入基础理论知识。

4.发展性原则。伴随着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材料、产品、能源和技术,以及环境等方面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更多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灰霾天气出现需要更多有关胶体的知识、电动汽车的研制需要更多的电化学知识。计算机硬件材料和石墨烯的研究需要更深入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因此,新产品不断出现,必将涌现出新的化学知识,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就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内的最新情况和先进的科研成果,并及时将这些与学生分享,这样才能切实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

二、化学教学新模式探索

1.专题型。以“化学是生活中的科学,化学的出现给人类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为专题,让化学联系学生的专业化学知识、联系环境保护和生活常识,并通过联系逐渐爱上化学,领略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专题型化学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知识的实用性及社会价值有充分认识。

2.用途联系型。应在进行化学教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课程教学时加入当前最新的价值较高的元素化合物等内容。例如,在讲解卤素元素时,可以结合饮用水消毒、氟斑牙的形成、碘盐对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以及常见的治疗药品等;在学习小苏打的性质时,可联系小苏打中和胃酸;学习维生素C还原性时,联系维生素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结合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辅助进行硅酸盐和硅的元素学习;结合高吸水性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进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知识学习。通过联系型模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化学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3.动画再现型和视频直观型。可以通过动画再现型模式进行密切关系基础化学理论的知识的教学。如可以将情境设定用于化学共价键的学习当中,共价键的特征进行动画再现,成键双方都不容易失去电子,只能相互靠拢,用动画两个原子轨道向中间靠拢的过程,体现方向性;用动画体现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硝酸的挥发性、氨气水溶性、喷泉实验表现氨水的碱性等,总之通过动画再现能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4.实验探索型。化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知识获取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是必须具备的阶段,所以,必须将实验视为化学教学课程中的主要手段和模式,还应在化学教学中体现这一特性。在进行研究时应将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实用性和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实际进行化学教学的实验时,先不要直接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而是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在关键处提出问题,然后再演示操作,最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解决提出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积极思考,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实验,分几步操作,每一步操作各有什么意义?探究式模式,能充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之后引领学生在化学学习领域进行自由探索。

5.社会调查型。社会调查性模式一般用于进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研究中。如调查新型电池的用途;调查热岛效应、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并芘及固体颗粒物污染等环境问题;调查人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调查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调查关系人类健康、环境、材料、能源与化学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达到教学相长,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关系。

总之,综上所述,面对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轻松有趣,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多方面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作者:许虹 单位: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制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