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影艺术特色探析

电影艺术特色探析

摘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新电影运动中,以岩井俊二为代表的电影人崭露头角。岩井俊二作为日本青春电影的缔造者,唯美清新是其电影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代表作《情书》、《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所表现出对美好青春的赞颂,内蕴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色彩、光线等电影元素的巧妙运用即是其唯美清新艺术特色的确证。

关键词:岩井俊二;艺术特色;青春;情感;电影元素

日本电影在发展的潮流中几经起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电影运动再一次让日本电影达到鼎盛时期。岩井俊二是这次电影运动的杰出代表,甚至称得上是新电影运动的旗手。在拍摄电影之前,他以拍摄MTV、广告、电视节目出道。他不仅是一个导演,而且是一个作家,并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颇有造诣。正是这些丰富的经验使得他的电影更加成熟稳重。他是青春的描绘者,在他的手中,青春幻化成具体可感的影像,在唯美青春题材的电影中,他将美好的青春展现得淋漓尽致,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情感分外丰富细腻,色彩、构图、光线、音乐等元素的巧妙使用,更是展现了此类影片唯美清新的艺术特色。

一、美好的青春时光

青春,是每个人都曾拥有的时期。美好、烂漫、无拘无束、梦想飞扬、孤独、残酷都可以是青春的代名词。青春片,自电影诞生以来,逐渐成为电影不可缺少的一大片种。顾名思义,青春片的主角即是“青春”,青春又意味着成长。作为青春电影缔造者的岩井俊二自然对此也别有一番见解。他将自己对青春的见解与怀念融入到了他的影片中,向观众展示了属于他的青春。岩井俊二说,我嫉妒青春。1于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他心目中的青春。他认为现代导演应该制作吸引年轻人和反映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影片,所以,他的影片中充斥着对青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他用一个个故事来向我们描绘那些青春不复的美好时光。《情书》是岩井俊二电影的处女座,故事借着书信,穿插现实与回忆,讲述了两段不一样的爱情。在回忆中,男藤井树欺负着女藤井树,这些看似幼稚而单纯的手段,却是难以抑制的青春躁动的内心展现。图书卡背面少年速写的画像,记录了男女藤井树一起度过的学生时光,也记载了他们彼此难以忘记而珍贵的青春年少时光。同样,《四月物语》中的榆野卯月,一个人离开白雪皑皑的北海道,来到樱花飘落的东京,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她一个人生活,穿梭在大学校园,参加社团活动,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逛一下街角的书店,看一眼暗恋的学长,这就是她的大学生活。那曾经为了追随学长而做出的努力也是难以忘怀的,就连老师都将她考上大学视为一种奇迹。大雨中红伞下榆野卯月的笑脸是她美好青春的真实写照。榆野卯月的青春在奋斗中悄然而过,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更对应了每一个人的青春。又如,《花与爱丽丝》中,花与爱丽丝嬉笑在上学的路上,一起跳优雅的芭蕾舞,分享着自己内心的小秘密,一起恶作剧,一起追逐喜欢的男孩子,尽管她们并不完美,有着各种小缺点,也会争吵,但却彼此关心,岩井俊二将这两个女孩子塑造得栩栩如生,仿佛她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再一次让我们看见了青春的平静与舒适,向我们展示了青春是自然的生活。这三部电影讲述了三段不一样的青春时光,但它们都是一样的美好,充斥着青春的躁动、真实与安宁,读书时代的打打闹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有那隐匿于心底的小情感,这些或多或少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青春时代经历的,遗忘也好,怀念也罢,岩井俊二用这几部影片将他心目中美好的青春阐释得淋漓尽致,再一次将观众拉回年少时光。

二、丰富细腻的情感

每一部影片都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情感,情感是带给观众的一种独特感受,更是一部影片引起观众共鸣的途径,岩井俊二的影片对情感的刻画更是丰富细腻,尤其是爱情和友谊,那是一种青春朦胧、纯粹的情感。

(一)爱情

爱情,是永恒不灭的话题,自古至今,经典的著作、影片都脱离不了爱情这一主题,岩井俊二最善于描写青春时代的恋爱故事,青涩朦胧、纯真美妙。在他的影片中,暗恋如梦似幻地被缓缓道来,每一段爱情都有着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正如岩井俊二所说,“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情感却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

《情书》以同名同姓的误会为契机,向我们讲述了两段不同的恋爱。不同时空的爱情,却同样的刻苦铭心。渡边博子在男藤井树死后依旧念念不忘,寄出了思念的信,却意外收到了回信,于是,在信件的往来中,博子也了解了男藤井树的过去时光,对自己的恋情也产生了摇摆不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女藤井树的影子。这是一段割舍不下的爱情。而在回忆中,一点点向观众揭示了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朦胧的单恋,幼稚的欺负,偷偷的画画像藏匿于书中,青涩懵懂的感情在时光中不曾褪色。这是年少时期的单恋。最终,博子在皑皑白雪中,喊出了“你好吗?我很好。”她从这段纠结的感情中走了出来,走向了新的生活。而女藤井树也在回忆中念起了这段青葱岁月,那段朦胧的爱恋也浮出水面。这部影片中的两段爱恋,在现在与过去的穿插中,让观众感受到时光、死亡,并不会将真正的感情磨灭,生命是短暂的,但爱情是永恒的,这里的爱情是毫不功利、纯洁而虔诚的,正如那皑皑白雪一样。

暗恋的情怀同样展现在了影片《四月物语》中,影片似乎是榆野卯月的独角戏,记录了她一个人的生活。但在舒缓的描述后,一切真相大白,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她努力地学习,奇迹般的考上武藏野,只是因为那是山崎学长所在的学校。她一次次骑车穿梭在樱花飘落的路上,光顾街角的书店,只是因为听说那里有正在打工的山崎学长。每每念叨武藏野时都会兴奋不已,每一次的对话都让榆野卯月心跳加速,每一次的悄悄打量都让她再一次心动不已,这就是榆野卯月的暗恋,也是岩井俊二自我爱情观的展现。影片的结尾,雨中的榆野卯月笑得分外灿烂。虽然结尾没有清晰的表达,但也足以将榆野卯月的满足与兴奋展露无遗。仅仅是这样小小的相遇,也对得起曾经暗恋的时光。爱情是美好的,暗恋更让人心动。岩井俊二塑造了榆野卯月这样一个女孩,将青涩纯真的爱恋、为了爱情而奋斗的时光、朦胧的情感刻画得格外细致感人。

(二)友情

在岩井俊二的此类影片中,友情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最为美好的友情展现在《花与爱丽丝》中,虽然这是一段美丽的三角恋,爱情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友情也不乏色彩。花与爱丽丝从小一起长大,她们是性格截然不同的好朋友,一个大胆活泼好动,一个内向喜静,她们彼此陪伴着彼此,无论是上学还是芭蕾,尽管吵着绝交,爱丽丝还是答应帮花出演关于爱的骗局,在空空的观众席上欣赏花的表演,花也陪着大雨中舞蹈的爱丽丝,兴奋的去买刊登爱丽丝照片的杂志。最终,她们还是陪伴在彼此的身边。她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是两个女孩子的成长。她们为了彼此学会了牺牲,尽管三角恋是纠结的,但最终也影响不到花与爱丽丝的友谊,这亦是友情的魅力。这是一段温暖的友情。岩井俊二向观众展示了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友谊是闪着光的存在,它是感情的慰藉。

(三)亲情

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并没有过多的专注于亲情的刻画,但《花与爱丽丝》中爱丽丝与爸爸会面的一出戏令人印象深刻。爱丽丝的父母离异,爱丽丝跟着母亲生活,偶尔与父亲见面,见面时父亲嘘寒问暖,赠送给她精挑细选的礼物,他们一起吃饭游玩,在地铁站分手时,面对站台上父亲,爱丽丝用刚学会的中文,对他说出了“我爱你”。这段看似与影片毫无瓜葛,一对父女间浓浓的深情,尽管长期分离,却没有因为距离而冷淡,亲情不会改变,血缘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三、唯美清新的电影元素

唯美清新的影像是岩井俊二此类电影的重要特征,这也成了岩井俊二电影的标签。色彩、超常规的构图、逆光和独特的音乐都是岩井俊二式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色彩

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时代,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所喜爱的颜色,像张艺谋独独钟爱大红色,将红色运用得淋漓尽致,而岩井俊二所喜爱的颜色不止一种,在他的影片中,不论他使用什么颜色,都对应着他所展现的主题,他多用鲜艳而温暖的色调与其美好青春的展现相配合。

1.白色

白色,是《情书》的标志性色彩。北海道的大雪,让我们置身在一片雪白之中。岩井俊二在自己的笔录中曾说,那是一部雪景镜头众多的电影,但在两个月的拍摄期间,下雪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次而已,但幸运的是,每次设定有雪景的前一天晚上,天气便开始变坏,早晨就发现外面一片银白世界。电影中的这场白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奇迹。白皑皑的雪就这样成为了这部电影的标志。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导演用这场白来表现三人爱情的纯洁。也通过博子前后两次置身在毫无边际的大雪的对比,来揭示博子情绪的变化,由念念不忘到欣然放下。导演对白色的应用,不仅紧扣主题,说明两段恋爱的纯洁神圣,更细微的揭示了人物的心绪变化,将人物对爱情认识的改变揭露出来。

2.红色

红色,是一种视感强烈的色彩,它象征着一股昂扬的生命活力。在影片《四月物语》中,暖色调自始至终萦绕于影片,在结尾处,暴雨中的那把破旧的红伞看似与影片的基调格格不入,却是这部影片的点睛之笔。红伞的张扬,使影片从舒缓安宁的节奏加快提升,变得激烈昂扬、活力四射。正是这把红伞,让榆野卯月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将她的暗恋诉诸于外。这抹红色准确表达了榆野卯月极为兴奋的内心,表现了她那深藏于心的暗恋。同样,《情书》中,博子最后一袭红衣奔跑在那片雪地上时,红色与白色相对比,感情强烈,让观众也感受到博子不再像起始时那样迷茫无措,而是一股释然,重新开始出发。

(二)逆光的使用

岩井俊二喜欢自然光的运用,并多运用逆光来营造气氛。在《情书》中,男藤井树躲在窗边看书,逆光拍摄使他沐浴在温和的阳光中,显得朦胧而美好;《四月物语》中,榆野卯月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屋内呈现一片乳白色,让观众随着镜头跟着主角移动,更添一份朦胧美;《花与爱丽丝》中,花第一次参加社团时,社团沐浴在斜阳的余光中,这里也是逆光拍摄,透出温暖甜蜜的气息。同样,在屋内翩翩起舞的爱丽丝,在和煦的光幕中不停地旋转,沉醉在芭蕾舞中的她让人感动。这些逆光的使用,让镜头模糊朦胧,为岩井俊二的影片增加了一种舒适的神秘感,同时,也增添了影片唯美浪漫诗意的气息。

(三)超常规的构图

构图对影片的画面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平衡和对称是构图的重要原则,然而,岩井俊二用超常规的构图同样制造出了美的效果。影片《花与爱丽丝》中,花与爱丽丝上学途中经过一颗很大的樱花树,此时的画面樱花树占据了画面的五分之四,花与爱丽丝仅仅处在画面中央下端的一角,此时的构图极为不平衡,樱花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眼光,让人感受到茂盛的生命力,再看两个活力四射的少女,这一场景也变得和谐美好,人与景物相融合,体现了别样的生机勃勃。最为经典的构图莫过于《情书》开场时的画面,白茫茫的雪地和黑漆漆的树林村庄将画面一分为二,博子由近处走向远处,逐渐变成了一个黑点,这样的构图却没有半点的违和感,反而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博子忧伤无助的内心也让观众一览无余,这也与后面博子的性格形成对比,看似如此无助脆弱的博子却格外的执着。这些构图,虽然违反了普通的构图原则,但在岩井俊二手下,它们却成了独具美感并有特殊意义的存在。

(四)独特的音乐

岩井俊二曾说,如果不拍电影,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制作音乐。从以上三部代表作品中,可以窥视出音乐在他的电影中的确占了很重要的地位。钢琴是岩井俊二常使用的乐器,这在《情书》中得以体现,缓缓流淌的音乐与徐徐渐进的剧情相得益彰,十分和谐。而在《四月物语》中,岩井俊二对音乐的创作更加亲力亲为,吉他、长笛、钢琴的和谐使用让榆野卯月的生活展现的更加美妙和谐。更值得一提的是,《花与爱丽丝》一片中的音乐全部是岩井俊二创作的,清新浪漫舒缓的音乐,更加增强影片唯美青春的氛围,他用音乐将两个女孩形象塑造的更加完整贴切。因此,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音乐不是单纯的配角,它能凸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在影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苏静,江江.嗨,岩井俊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2]岩井俊二.垃圾筐电影院[M].张苓,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22.

作者:赵慧晶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