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精神状态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精神状态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一、舞蹈中精神内涵的创造

1.以蕴涵文学思想内涵的形态为标志

文学和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件舞蹈作品所反映的文学意境几乎都是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文学意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都是舞蹈艺术追求的目标。舞蹈作品如果缺少了文化底蕴的充实、文学意境的展现,那么它怎么能够揭示人物深刻的内心,又用什么来打动我们呢?事实上,舞蹈作品不立足于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就难以进入更高的艺术层次,只能成为缺乏舞蹈独立意识的艺术附庸。舞蹈作品创作者要坚持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为基础,努力创作以蕴涵文学思想内涵的形态为标志的舞蹈。以古典舞《庭院深深》为例,舞蹈以一个古代年轻妇女为主线,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美丽感伤的舞蹈意蕴打动了观众。这种意蕴就像诗一样,让人拥有慢慢赏读的兴趣,使人渐渐走入那个妇女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她的心酸、她的憧憬和她的无奈。观看后,我们会思考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妇女们,在自己的漫漫人生中,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消损着自己的红颜,但是他们依然对未来有憧憬、有期待,可是这也许只是幻想,回到现实中还要继续煎熬。从这个舞蹈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品渗透的文化内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文学意境。

2.以高雅文化品味和意趣为依归

中国的舞蹈艺术与中国古老的历史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荣获荷花奖的《踏歌》,以其轻灵曼妙的舞蹈动作和蕴含的中国古老舞蹈形态备受观众喜爱。它所展现出来的意向是意味深长的、是抽象的,需要我们从历史文化对人的心理影响谈起,因此我们有必要理解舞蹈背后特殊时代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有繁荣也有衰败,有统一也有分裂,就是这样的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文化,成就了国人对人生的感悟。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处在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人们的观念在转变、社会机制也在改变,但是历史是延续的,一脉相承的,文化是不会变的,当人们看到反映历史的舞蹈作品时同样会产生共鸣。《踏歌》反映了中国的动乱年代,用一种写意的方式展现出了人性的美好,这种意象是对人生的赞美和追求,是历经磨难之后感悟出来的人生真谛,展现的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所以说舞蹈的美学和史学价值是难以言说的。因此,舞蹈作品的创作要基于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意趣,以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实作品的人文性和历史性。

3.以精神审美规范为主旨

精神审美是一种更为高级、更为深入的审美活动,它旨在挖掘精神世界的内涵和力量,促进精神修养的提升。由21个聋哑人共同演绎的《千手观音》深深震撼和感动了我们,或许观众未必懂得这舞蹈里的宗教含义,也不知道这个作品从前人作品中汲取了多少营养,更不知道某个动作要怎么做才算标准到位,但是我们却浑然不觉地被感动,这是因为他们展现出了百折不挠、自强自尊的人文精神。他们没有语言、没有浮夸的动作,只是把内心灵魂的舞动传递给我们;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但是他们却用专注的心灵配合着音律的跌宕起伏,为我们呈现了一席精神盛宴,他们的心与天籁之音在共鸣中涅槃,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了长久的震颤。这种超出肢体美感的精神审美正是舞蹈所要追求的主旨,可以说,精神审美是舞蹈乃至所有艺术的精髓,能够展现精神内涵的作品,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舞蹈是一个广博深邃而又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只有让精神审美充满这个世界,才能使舞蹈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4.以当代人们的精神困惑为创作源泉

打动观众内心,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舞蹈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艺术财富。当代的舞蹈作品要充分挖掘社会现实事件,找到事件背后深层次人们的精神困惑,弘扬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能够在引起人们内心世界波澜的同时,把现实中的“真、善、美”“丑与恶”“亲情、友情、爱情”推到一个极致,揭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惑。这种作品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令人感动之余的回味和思考,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也是对社会文明的推动。舞蹈《父亲》,在当今多表现母亲题材的情境下,编导独具匠心地选择了易被儿女“忽略”的父亲题材,用女儿发自内心的呼唤,倡导儿女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充分展现了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时面临的精神困惑,对人们的精神有很大的震撼。

二、结语

对于舞蹈艺术,重要的不是可以看到的肢体舞动和高超的动作技巧,而是基于精神内涵的创造性想象,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活动。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精神内涵的展现和对人们内心世界的触碰,实现舞蹈作品的真正价值,从而展现舞蹈艺术的真谛,给人们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作者:李博超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