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科院校动画专业建设与改革

工科院校动画专业建设与改革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新的要求。广东工业大学发挥以工科为主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建设动画专业,将艺术与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独资的华南创新园,搭建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平台。整合国际优势教育资源,实现与国际动画人才培养方式同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动漫人才。

关键词:工科院校;动画专业;建设;改革

一、我国工科院校动画专业建设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近几年,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大高校动画专业如春笋般发展,很多工科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在工科院校所开设的动画专业里,有着和专业院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也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创新特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教育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工科院校开设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创新,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探寻出工科院校动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工科院校发展动画专业的优势

(一)互联网给动画专业带来了新发展

自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后,己成为各类传统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第一个单列的动漫产业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表明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现代动漫产业体系逐渐形成。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带给传统动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利用“互联网+”将网络技术与动画行业进行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以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资源共享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事动漫行业生产的企业、团队、甚至个人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微初创型的动画团队在互联网时代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动画专业对技术实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动画的制作必然会涉及美术、造型设计、音乐、计算机技术、光影物理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领域。工科类院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较为成熟,技术层面上可以支持各类动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觉效果。香港设计大师叶伟山谈当今设计思想时,提到设计师应当具备“以变应变”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动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思想。“以变”就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适应市场、行业需求而做出的改变。“应变”则是应对互联网给动漫产业带来的变革。在网络媒体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于新媒体技术发展,高校动画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三)工科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工科院校动画专业的招生生源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生,还文理兼收,学生高中的知识背景存在差异化。工科院校会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师资各方面情况来制定符合自身学科背景的培养方案。使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动画行业的需求,顺应时展,培养出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动漫高端人才。工科院校所开设的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能培养学生动画专业的艺术性,又能展现出工科类院校的专业特长,培养出体现交叉学科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特色人才。

三、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一)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利用好广东工业大学良好的工科技术条件和齐全的专业设置,结合国际优质教学资源,顺应数字时代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服务广东本土产业是主要任务,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动画专业。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使动画专业渐渐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省内国内一流示范性专业,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动漫人才。

(二)创新探索与大胆改革

1.迅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构建良好的学科基础。广东工业大学并不是动画专业创办最早的学校,相对于电影学院和专业艺术院校,其起点是比较晚的。广东工业大学于2006年开办动画专业,于2007年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短短三年的时间,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后发优势,没有经历一些艺术院校在摸索阶段的“动画与新媒体”“多媒体动画”等等各种尝试性的设置,而是秉承了工科院校的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作风,从一开始就考虑了动画、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之间的融合性和交叉性,迅速构建了完整的专业体系,成为至今为止广东省高校中“动画和数字媒体”学科中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大学。其专业依托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和现有动画艺术设计的教学研究实践,有效地把基于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学科进行交叉和整合,形成打造品牌优势专业的良好基础。

2.依托工科技术优势,大胆进行专业整合。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之父格罗佩斯在德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强调将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把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学科整合在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里,开创了艺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的先河。在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这三个专业,归属于三个不同的专业类。动画属于艺术学学科门类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艺术学学科门类的设计学类,数字媒体技术则属于工学学科门类的计算机专业类。一般的院校通常把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设置在同一个学院或系,数字媒体技术通常设在计算机系、信息系或机电系等纯工科的院系里面。美国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立的创新设计学院——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构建创新设计系,在这个体系里,就包括跨专业创新整合的课程。广东工业大学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于2015年将原来设在机电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果断的调整到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统一教学,统一管理。为跨专业融合的创新教学提供的重要条件与保障。同时更加符合动画、数字媒体的专业规律,而且与教育部的专业教学指导导向完全一致。

3.整合三大优势资源,立足服务本土产业。广东工业大学一方面引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香港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与具有软件开发优势的印度韦洛尔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整合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第二方面是将动画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整合为一体,第三方面是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独资的华南创新园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平台。通过引进各国先进软件系统开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动漫设计与编程、等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化其相关产业领域的运作及管理,重点服务于珠三角的动漫游戏产业和相关生产制造业,如服装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等。这个整合不仅引进了国际优势教育资源,搭建了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平台,也突出了工科院校的优势特色。

(三)具体建设方案

1.有效建立并利用国际化的教学团队,造就一支教学水平高,设计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具有省级或部级教学名师水平的团队带头人。 

2.建设完成符合专业特色教学和科研的设计实验室;完成特色教师工作室,设计博物馆,动画实验室等软硬件资源建设,营造一流设计创意及相关教学环境。相关设备到位并付诸教学及科研项目。

3.打造动画专业(艺术生源)、中印国际合作班(文理兼收生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良性创新氛围,实现专业特长互补协作的整合教学机制。

4.联合华南设计创新园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平台服务地方企业。引入广东省知名动漫企业,引进行业专家进课堂,与企业一起打造多方位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广东地区的生产制造业紧密结合,为动漫、游戏的衍生产品,如玩具、文具、饰品等方面的产业升级服务。

5.实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2+1+1培养模式,指的是 2年专业基础课程+1年工作室课程+1年企业实践;还有3+0.5+0.5培养模式,指的是3年专业课程+0.5年国际交换+0.5年项目实践。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动画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性对接。

四、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专业改革成效

(一)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必须要以全球化的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广东工业大学广泛开展与印度、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合作交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着重建立与印度软件业的深度合作关系,建立让师生与世界顶尖设计师能够协同开展教学、研究及设计实践的有效系统。教育家阿特尔巴赫认为高等教育要跨国化,从2005年起德国不莱梅大学每年为广东工业大学提供国际化师资,参与本科生教学与专业建设,联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国际科研项目合作。整合国际优势教育资源,特别是印度的软件开发优势对动画专业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让国际一流师资为我所用,提升教学与研究的品质与层次。

(二)整合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让教学与科研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 TAFE 体系和英国的“三明治”都能体现出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广东工业大学聘请企业精英和企业技术型人才到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特别是针对影视特效、动画特效、交互设计等技术类知识。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依托华南创新园动漫衍产生品的开发平台,拓展师生社会服务平台。

(三)跨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1.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文科和艺术类背景的学生需要学习C语言、脚本设计等技术类课程,理科学科背景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艺术设计的课程。2.毕业设计的跨专业合作。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开题,数字媒体技术的老师和学生在动画与数媒艺术的题目中选题,然后组合成艺术与技术的跨专业团队,每个团队同时配备技术与艺术背景的指导老师。3.跨专业工作坊。所有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跨专业工作坊,各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相互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至2 016 年先后 2次举办的“岭南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国际工作坊,由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其工作坊的作品在南方日报展厅、YACA国际动漫展公开展出,并两次得到《南方日报》的报道。

(四)实现更高科技产业化的动画产品。依托工科背景,通过整合的课题设置强化学生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跨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摄影室、录音室、交互实验室、3D虚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及高端设备提高学生设计实施能力,为动画专业服务。2015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展示作品《魔板》,从作品的创新想法,造型设计,编程设计,交互等都是由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合作完成。2015年学生创作的广府风俗增强现实(VR)系列漫画,获得广东省计算机大赛二等奖。

(五)优化产业对接模式。2+1+1培养模式与3+0.5+0.5培养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画与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工作室课程、项目课程、企业课程更好的与企业对接,实现无缝的良性对接。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专业与奥飞、深圳华强、腾讯、网易等广东省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项目,定向输出优秀毕业人才。

五、结论

在新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工科院校开设的动画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工科强大的技术师资和硬软件设施,都成为动画专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力量,正好弥补了专业艺术院校在技术上的短板,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跨界创新能力。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后发优势,抓住动画专业的本质核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动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开了先锋先河,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成效显著,也对广东省乃至全国动画专业建设的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翔. 动漫产业背景下动漫专业教学思路与模式探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 田少煦, 李陵. “艺术设计(装潢)”与“广告学”——相关专业整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装饰, 1999(3). 

[3] 付百学,杨林,王兴彬.工科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视角,2012(18).

[4] 汪兰川,张娜,周思.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动画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理论研究,2016(14).

[5] 葛蔓.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6] 宗传玉.对“大动漫”产业背景下工科类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设计教育, 2014(05).

[7] 贺希.新媒体时代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环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探索,2016(06).

作者:汤晓颖 区雪兰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