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化在工程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工程文化的作用

在跨文化背景的工程文化建构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助于丰富工程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多维性与丰富性,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高效的方式方法。

(一)工程背景教育功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也呈现出蓬勃之势。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跨国经济行为已不再显得陌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已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独特的宗教,因此在价值观、道德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工程文化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培养符合国际标准,却又能立足于实际,解决好中国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在实际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跨文化审美,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面临着一个多文化共存的发展环境,在工程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了解本民族文化,认知他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有效、有益的交流,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二)工程生态教育功用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可以看到,工业文明让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打破了和谐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得不面对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充分证明,人类活动如果不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以内进行,即使可以创造文明,或者推进文明,但也要承担自然反噬的恶果。其实早在数千前年,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已经记录了人们对于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周易》有云:“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正是因为坚信天地育人的理念,因此易经以六十四卦描绘出天地人共存,万物共荣的独特体系。而宋学大家朱熹也曾说过“: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可见人与万物平等这一观念起源早、流传时间长,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存,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得到共识的生态哲学命题。虽然此时人们的生态伦理学意识稍显稚嫩,但不得不说,这些观念在当前资源流失、环境污染等复杂情况并存的情况下的工程文化建构具有十分积极意义。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提倡生态上的和谐,也提倡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由各种生命个体构成的世界,万物平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顺应天性的生命存在模式,值得人们去客观对待。而作为自然最有魅力,最值得人们去欣喜与敬佩的,便是它孕育生命、培育生机的模式。人类作为自然中存在的生灵,只有能够欣赏自然所带来的生机,才能够真的达到天人合一,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提升自己与自然沟通的能力。而当人与自然能够充分沟通时,便能更加充分且合理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三)工程道德伦理教育功用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道德约束机制。孔子有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基于仁,又扩展出恭、宽、信、敏、惠五德,从而勾勒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体现的节俭节约;由“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体现的诚实守信;由“敏于事而慎于言”所体现的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优质元素,为工程文化的建构与企业文化的拓展提供了珍贵可靠的资源。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行为准则、价值取向融入工程文化,将传统文化道德之维应用于现代工程文化建构,接地气、合实际。不仅可以丰富工程文化内涵,为工程文化的实施与推广提供更多样的表现形式,更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引,客观评判民俗文化与舶来文化之间的交互关系,解决文化冲突,推动企业发展与工程技术进步。

作者:张宇张喜君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