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谈

0绪言

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以专章(第三章)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任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该文件修改后作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这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党中央在此文件中明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过的十年历程,在农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择要强调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以此作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健康发展的一种展望。

1务必处理好形象工程与民心工程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本质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故而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而不是首先考虑所谓的“显示度”,搞成形象工程,为领导脸上贴金。现实中,一些地区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上马“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这本身无可非议。可在实际做法中不顾农民真实意愿,随意拔高建设标准,砸一笔钱树一个典型,大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不惜为此举债,这就是政绩观出了问题。因为靠举债建不成新农村,让老百姓过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党中央早就明确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务必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2务必处理好单一工程与系统工程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二十个字的建设目标,“生产发展”才能奠定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要基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指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但是,确有一些地方避重就轻地只取“村容整洁”四个字或者其他某一方面,将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割裂为单一工程,降内涵丰富的工作肤浅、简单处理,这是对中央精神的严重误解。

3务必处理好大拆大建与保护传统的关系

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建设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平坦等表面化的东西,大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新一轮的农房大拆大建的趋势。在西南某个省份,甚至一度提出口号,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彻底消灭那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茅草房。新农村建设不能成为割断历史文化传统推手与帮凶。我国广大农村往往蕴藏着独具一格的传统建筑遗产,这是一项不可再生的社会财富,必须给予珍视。特别是已经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的,更必须加强保护。当前,国家七个部委联合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就是为了保护传统,就是为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4务必处理好适宜生活与方便生产的关系

中国无数的乡村或聚落是经年历月缓慢形成的。它们的选址营建,往往深刻地考虑了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聚散规模,也是充分照顾到农耕生产的合理半径。用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和谐,人们安居乐业来形容它们并不为过。但是,曾几何时,农民聚居成为时髦之举。通过适当集聚、统建新村无疑有利于节约宅基地、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住质量。可如何把握好集聚度,十分值得认真研究。在类似重庆这样的山区农村,就更要谨慎地实施移民聚居工程。有些地方片面追求聚居,导致“赶着牛羊上楼房”、“骑着摩托担大粪”等等怪异景象的出现,显然没有充分考虑适宜生活、方便生产的原则。这样的新村由于不乐业,条件再好最终也难以安居。天津某大型农民聚居新村,因为村民需要坐班车才能到达耕作地点,结果由拟推的示范工程沦为了反面教材。

5务必处理好乡村特色与城乡雷同的关系

乡村有乡村的特点,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混同起来。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标准搞新农村建设,生搬硬套小城镇建筑形式,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不能盲目向小城镇看齐,更不能步小城镇建设千篇一律的后尘。对于乡村建设,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应该缩小城乡差别的没有缩小;在地域传统特色方面,应该体现城乡区别的没有体现。这个问题值得人们警醒!

6务必处理好超前发展与和谐持续的关系

福建漳州市西坑村曾经是福建省闻名遐迩的模范“小康村”,那里“家家住别墅、人人盖新楼”的山乡新景一度引得众口称赞。但是数年前有报道说:由于举债修建别墅,西坑村43户村民建别墅的80多万元贷款9年了,本息一分未还,信用社只能去法院起诉他们了。西坑村未来和谐持续发展的情景堪忧!西坑村的事例应当警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不能“拔苗助长”,只能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保持适度超前发展,否则难以为继。

7结语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

作者:龙彬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