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服务探讨

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服务探讨

[摘要]在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正大力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挽救自然,挽救生态,挽救环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缓。科学利用现代化气象地面观测和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结合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地面实况调查,发展多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立体化实时监测与诊断分析业务服务。针对干旱、暴雨、洪涝、暴风雪、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开展监测诊断分析业务。为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提供决策服务。

[关键字]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一、前言

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它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各地极端性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出现沙漠扩展、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各地每年不同程度的出现干旱、暴雨、洪涝、暴风雪、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情况,人民生命受到威胁,财产损失严重,危害极大。环境与气象、生态与气象、人与气象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治理生态环境,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后果

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造成结构变化,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就会形成生态失调,造成生态灾难。我们都知道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变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厘米,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厘米,这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人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破坏臭氧层,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l%,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增加0.6%。土地蜕变沙漠化,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人为破坏大自然,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而环境污染又引发外来物种等原因。

三、结合我国现状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自然环境先天不足,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森林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旦原有的环境被破坏,极易造成洪涝、水土流失乃至泥石流、山崩、塌方、滑坡等灾害。改革开放后,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环保法制宣传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执法责任制,保障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权力,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的民主性,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健康发展。我国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大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环保工程,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牢固树立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开展多途径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早日现实。

四、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气象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对主要农业气象要素的专业化观测,为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农业气象已成为各地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相对成熟的一项重要专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报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气象产品特色服务增加,农业气象与经济信息服务发展较快,已成为农业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限,针对性不强,时效不高,覆盖率不足,不能够完全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农作物生长模拟机理模型尚未建立,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评估起步较晚,灾害评估定性多,定量少;农业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完善系统,推进生态农业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生活。

五、农业气象为保护环境提供决策服务

提高农业气象针对性、精准化的预报预警水平,实现农业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多元化。加强监测分析的精细度,合理对现有生态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代表性、观测内容、观测项目、观测方法进行普查。完善监测分析业务,巩固地下水位、土壤风蚀、沙丘移动等基础监测业务,提高监测产品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巩固发展生态、农业气象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情报业务。巩固发展生态、农业气象情报信息指标库与诊断评价模型和机理性评价模型。加大气象灾害的监测诊断业务,利用气象地面观测和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结合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地面实况调查,发展多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立体化实时监测与诊断分析业务服务。针对干旱、暴雨、洪涝、暴风雪、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开展监测诊断分析业务,为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提供决策服务。

作者:赤杰1张华2常文庆2 单位:1.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2.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