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旅游体系非线性体制研究

生态旅游体系非线性体制研究

在城市旅游协同方面,赵建强[11]等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集中度等6方面指标对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另外一些硕士论文对协同学与旅游的关系也有论述,韩志强[12]以济南市为案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给予研究,赵力[13]对历史街区与现代旅游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关注,张炜[14]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的关系予以探索。这些研究可以看作为是协同学和旅游相结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但目前关于协同学下非线性和生态旅游系统研究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只有杨建春、吴建国[15]对民族旅游村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演化给予了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旅游系统的非线性协同进行研究,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使其开发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协同学和生态旅游系统分析

1协同学分析

协同学的研究对象为一种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该系统能自发地产生一些的有序结构或者功能行为的一个规律。协同学的最为本质的核心和真正含义是:各种序变量之间相互合作彼此竞争,这决定了系统能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协同学以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为研究基础,并吸取平衡相变中的一些序变量等概念与原理,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研究模型与问题的处理方法。它所研究的开放系统既包括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变化规律,也包括从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的变化规律,真正做到了把无序状态和有序状态相互统一。研究的开放系统是由众多的子系统组成,其这些子系统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弱化以致不能束缚各子系统独立运动,这时子系统无规则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因而系统会呈现一种无序状态;随着控制参量力度不断增加,各子系统之间关联性会渐渐增强,当这种控制参量到了一定的“阈值”,各子系统之间那种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就会显得弱小或零,这时关联性起主导作用,进而在系统中有了协同运动,宏观上的系统结构或类型也随之出现。目前,协同理论与耗散结构论、突变论一起被称为新三论[1]。

2生态旅游系统解析

“生态旅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1987年提出,随后生态旅游成为全球旅游发展一种全新模式,它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及游客实际需求和满意等。其目的是让生态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担负生态责任,在生态容量承受范围内进行旅游,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生态旅游系统是指生态旅游中各个要素按一定旅游规律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由那些与生态旅游紧密联系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运行机制而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它自然与人工一个的复合性系统,主要特性是地域性、脆弱性及生态性[16]。生态旅游系统和协同学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两者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撑,其中,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内部环境包括资源子系统、设施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施子系统等四部分构成,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客源市场环境和政策技术环境等。其中资源子系统作为生态旅游核心吸引物,它是生态旅游系统存在的关键要素等;设施子系统包括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接待设施等,它们是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服务支持;管理子系统包括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它是生态旅游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承担着生态旅游发展的多项任务;支持子系统包括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它对生态旅游系统的正常运转起到保障作用。

3协同视阈下生态旅游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非线性彼此之间的作用是生态旅游系统演化的动力。在生态旅游系统中,生态旅游者和生态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问题,如何让生态旅游者和生态自然环境和谐、协调,首要分析哪些因素能影响两者间的和谐关系。协同学中非线性间的互为作用对生态旅游者和生态自然环境给予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哪些因素对其起正作用,哪些起负作用。在生态旅游系统中,如果生态旅游系统表现内容不断增加,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并且被广大生态旅游者欣赏和接受,那么该系统就会处于正作用之下,其主要表现为:(1)各种途径有效保护好现有的生态遗产,并拓展保护对象的内容,使之更加完整;(2)对生态旅游进行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的投入,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创新性,使得生态更加富有内涵;(3)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并提高普通老百姓的参与度。但对于生态旅游系统发展而言,也存在一些负作用因素,其具体表现为:(1)对现有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思维定势;(2)由于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某个或整体生态旅游产品被冷落,直至被淘汰;(3)对生态旅游缺乏系统而合理地开发和管理,导致整个系统所起的作用下降,运行状态变得脆弱。协同学中,将因非线性协同作用而形成的因素称为序变量,将其相互作用引起的效用称为协同与竞争。协同学中的序变量是表示系统有序或者混乱的一种度量,它一旦形成便会对其他子系统支配作用,主导系统整体演化的过程。在生态旅游系统中,存在多个序变量,它们之间互为依赖又彼此竞争,每个序变量各自决定着生态旅游协同中某一宏观结构和对应的微观状态。生态旅游系统由其序变量之间协同与竞争决定了它由无序状态向稳定化的有序结构迈进。因此在控制性的序变量之下,要尽可能消除生态旅游系统中的负作用因素。

协同视阈下生态旅游系统的非线性机制

宇宙中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来说都是非线性、互相作用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机制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生态旅游,需把生态旅游系统在其他系统作用下的一些规律和生态旅游系统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联合加以考虑。这种双向作用会使其中的一个通过对方以作用于自身,由此形成正反馈或负反馈路径,产生放大或抑制作用,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现象。

1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非线性机制条件

在协同学作用下,生态旅游地存在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在内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具有生态保护与旅游的双重功能,并有开放而复杂的特性,因而生态旅游系统会向着更加有序、更加复杂的方向演进。同时,这种复合系统具有与生态旅游系统相关的内部禀性,同时也有与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相关的外部驱动,两者进行交叉耦合,使得系统远离平衡,因此生态旅游系统开发处于非线性发展状态。(1)生态旅游系统非线性环境形成的外部因素。生态旅游地复合系统中,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内容之间或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交换,在这种相互交流交换中,那些与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相关的外部驱动因素被引入,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非线性环境渐渐得以形成。外部驱动有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这两种因素。直接驱动是指生态旅游在开发初期,接待一些稀少的生态旅游者并觉得大有可为,因而开发逐渐兴起,使整个社会处在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不稳定非线性状态。间接驱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国性的经济建设处于非线性不稳定状态,这为生态旅游系统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并形成巨大推动作用;二是对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过分的乐观而形成的开发热潮,使得各地发展生态旅游系统的非线性不平衡状态加剧;三是政府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生态旅游系统开发带来有利条件,使生态旅游向非线性方向发展。(2)生态旅游系统非线性环境形成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形成生态旅游系统非线性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必须有内部因素的配合才会使得非线性环境的形成顺畅。内部因素是指那些和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相关的资源和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物质基础就是资源,它是生态旅游系统开发非线性机制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市场,它对生态旅游系统非线性环境影响的强度和力度都非常巨大;三是区位条件,它的优劣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且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非线性环境形成与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四是人才、资金和技术,他们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非线性环境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五是生态旅游容量,它对生态旅游系统发展的约束作用很强,一个生态旅游目的地若容量小,将限制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将有不利的影响。这些内部因素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环境形成的影响是比较非常复杂的,有了它们系统才能被约束到某个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为实现更高一级的非平衡相变创造条件。

2生态旅游系统演进中非线性机制

生态旅游系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客源开拓不断深化、生态旅游产业逐渐高级化的过程,具体来说,有如下两个方面。(1)生态旅游系统演化规律。生态旅游系统具有整体性,它的结构、功能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生态旅游系统既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也是该系统继续能够演化的一个基础。要了解生态旅游系统演化规律,首先需研究生态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态旅游产品演化存在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即由成长到衰退,其中主要包括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不同阶段,具体如图1。在每个阶段中,生态旅游产品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生态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1997年,国内学者许春晓在分析旅游产品的演进轨迹和终极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生命准周期的最终结果是“停滞”或“夭折”。生态旅游系统的演化过程是生态风景区资源不断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优化的一个过程。那么在生态旅游系统开发的产品中,“衰退”、“停滞”和“夭折”三种不同类型产品分别是指哪些,它们如何排序,这些问题会导致生态旅游系统的演化曲线变得较为复杂。(2)生态旅游系统演进中的非线性机制。在生态旅游系统演化过程中,以其核心要素为基础,在外部条件和自身的作用下,会形成新的子系统,这一子系统又作为核心要素不断演化,从而形成具有新功能的核心要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微小的变动,都会对生态旅游系统的演进产生极大的影响。生态旅游系统演化进程由于受到外部某些因素影响,它们与自身一些内部因素相结合,使其进入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状态。生态旅游系统演进中除了其开发中所受的必需外部压力外,还承受其他一些额外的外部压力。在不同时间点,生态旅游景区产品会进入成熟期,但由于新的生态旅游产品没有推出,所以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者数量增速减缓,甚至停滞,这给生态旅游景区带来很大压力。就内部因素而言,生态旅游景区容量等因素影响着景区开发。另外,生态旅游已有产品与待开发产品之间关系也是景区开发的影响因素。当生态旅游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耦合时,生态旅游系统演进的非线性环境因此而形成。在此情况下,一旦产生非平衡相变,生态旅游系统开发就会朝更有序高级化方向演进、发展。

3生态旅游系统开发非线性协同

随着非线性环境的出现,一种耦合现象产生了,那即是协同,它是指组织系统之间众多因素在非线性环境下受到某类激励信息的推动,出现为某个共同目标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采取行动的状态、过程或机制。协同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非线性环境的出现,另一个是激励信息的引导。多数情况下非线性协同是普遍存在的,激励信息的产生常则是作为协同机制是否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系统非线性不稳定状态下,一旦生态旅游开发的某些有利扰动出现,便会通过非线性机制加以放大和增强,最终转化为巨涨落进而推动生态旅游开发进一步发展。(1)生态旅游开发激励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通过对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条件的分析,并对其损益和可行性分析,即可得到生态旅游的激励信息。所有生态旅游激励信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对生态旅游开发地区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作全面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为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非线性协同形成一个主要条件便是系统的各个元素需互为联系,相互配合。一旦生态旅游开发激励的传播方式如传播系统及民间口碑等类型等彼此配合,非线性协同局面由此产生。(2)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机制中政府的作用。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故因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政府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机制的成功与否。具体来说,政府主要工作有下面几个作用:第一,信息是政府决策的基础,要强化政府在收集激励信息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系统性、及时性、可靠性等原则,以确保收集激励信息的完整、权威;第二,面对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政府必须利用其公权力资源,指挥和协调生态旅游有序开发,使各利益主体和谐、稳定,这为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在生态旅游开发上,政府需要不断地优化开发环境,并通过各种政策和手段增进生态旅游开发信心,支持和引导生态旅游朝预设的目标开发,最终使生态旅游开发非线性协同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结语

目前,中国及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为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机遇。协同学中的非线性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提供了一个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系统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运用非线性机制加以分析,并提供解决思路,但分析之后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是各地地方政府必须结合它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发展好生态旅游。

作者:伍百军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