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分析

研究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分析

研究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西南民族地区民俗风情绚丽多彩,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无论是原始自然景观或是原生态文化都丰富多样,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一,民俗风情绚丽多彩。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创造出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构成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第二,地貌景观奇特多样。西南地区属于青藏高原向两广丘陵过渡的地带,自西向东分布着青藏高原、横断山地、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地貌奇观荟萃,颇具“天然未雕饰”之自然美。其岩溶地貌堪称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完美的自然博物馆,是闻名于世的岩溶风景游览胜地。第三,气候独特、珍稀动植物丰富。西南地区纬度较低,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皆宜旅游。独特的气候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无数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它们既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2.旅游发展区位条件相对较好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其他民族地区相对较好。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区地处于我国西南边陲,自然单元与文化单元相对独立与独特,使这一地区拥有丰富而奇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从旅游市场条件来看,该区虽然地处我国边疆地区,但与我国其它民族地区相比还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这里距我国中部、南部及华东地区的距离相对较近,尤其广西地区濒临沿海、紧接珠江三角洲,成为吸引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客源主要的目的地。从旅游目的地网络区位来看,该地区东部周边分布着如西安、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众多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地区与西南地区不仅距离近,而且在资源、客源方面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区域地理位置奠定了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旅游经济合作的基础。边疆旅游的发展,可以大大改善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的品位的环境与条件,有利于生态旅游的推进与发展。3.游客旅游心理需求期望值大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景观、再加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使该地区在游客旅游心理需求中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从游客的出游目的地选择上看,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与我国其它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众多游客的心目中,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未来随着旅游产业向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传统的旅游项目将受到极大的挑战,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民族旅游、参与性旅游将成为热宠,这将使西南民族地区的游客心理指向将更加突出与显现。

(二)劣势分析1.旅游人才、技术力量不足,生态旅游市发展滞后人才与技术力量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西南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区,经济、交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吸引全国更多的人才与技术力量。近些年,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传统的旅游项目居多,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尤其是高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不够,生态旅游市场尚未全面打开。要想打开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市场,改善传统不合理的游客结构,真正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者,该区还有许多文章要做。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旅游投入资金生态旅游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在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但西南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明显滞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就总体来讲,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用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资金还相当紧张。从宏观上看,政府投入到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还十分有限,而民间经济又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生态旅游投资的理念,这些都会制约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与推进。3.公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淡薄生态旅游的出发点是游客要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并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与体验;生态旅游者与管理者应该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但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受经济、教育因素的影响,许多当地居民甚至是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生态意识不浓、环保意识淡薄,很多人不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缺乏对生态旅游的足够认识,这样就难免会出现个别地方旅游投资者与经营者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只顾眼前利益,过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与政绩,缺乏长远意识,不重视社会效益;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生态旅游一词被当成旗号借用、滥用,误导欺骗生态旅游消费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生态旅游泛化现象。

(三)机遇分析1.旅游需求及其产业拉动机遇随着全球及我国旅游的不断升温,旺盛的旅游需求及其产业拉动会大大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强,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的社会需求将更加旺盛,这必将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此外,随着我国生态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传统的旅游项目将不再受到热宠,日趋成熟的旅游者与多元化的旅游消费结构,会促使人们选择更高品位的生态旅游。2.政府与行业政策环境机遇随着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及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该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将面临更多的政策机遇。目前,西南各省区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多数省区已把旅游业确立为重要支柱产业,把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作为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已成为各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战略转移的重要方向之一,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可见,良好的政策环境机遇,为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3.交通运输发展机遇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不可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交通网络发展迅速,交通结构更加完善。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轻轨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大改善了游客的出行条件,为更多人更远距离的旅游提供了可能。西南民族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区内外的社会经济交往和文化信息交流,并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威胁分析1.旅游行业竞争威胁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省市、地区都将旅游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旅游争夺愈演愈烈。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要面临与周边旅游发达地区的竞争,而且还要面临与传统旅游项目的竞争;不仅要面临资源、设施、道路交通等硬件环境的竞争,而且还要面临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员工素质等软件环境的竞争。因此,对于地处边疆、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交通网络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要想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产业,把西南民族地区打造成全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高地,真正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者,所面临的竞争与威胁是不言而喻的。2.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活动是一把双刃剑,旅游业在给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为其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方面。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垃圾、废弃物的增多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大量游客增多引起的噪声污染等。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会使当地的GDP提高、通货膨胀、地方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过分依赖旅游产业等。社会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同化、地方传统的价值观变化、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等。

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确立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努力把西南民族地区打造成全国的生态旅游高地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该结合该地区旅游、经济、环境的发展现状,确定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战略方向。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游客旅游需求的心理指向性强,但许多地区经济基础差、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选择那些投资少、对环境影响小的旅游项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要摈弃传统的粗放式的旅游开发,转而采取既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能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还能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使当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旅游形式。[2]因此,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该确立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要抓住当前全国生态旅游热的机遇,结合西南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发展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强联合,精心打造,努力把西南民族地区打造成全国的生态旅游高地。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原则西南民族地区要想发展好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应该确定好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原则。第一,资源保护第一原则。把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放到第一位,要在旅游资源开发之前必须先考察、先论证,做到合理规划,长远开发,以不牺牲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为前提。第二,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4]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必走之路,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第三,生态旅游开发优先原则。生态旅游是谋求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因此,该区旅游开发首先要注重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重点突出生态游、山水游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第四,科学性开发原则。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从科学规律,要按旅游的发展规律办事。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形象打造,都要遵从科学规律。第五,独特性原则。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应该抓着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战略认识,通过强力打造,从而形成完整、独特的旅游形象。

(三)积极做好生态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与开发规划工作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要做好生态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开发规划工作,它是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要先对各种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总结出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与特征,然后再对各类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并按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排比站队,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先后顺序,构建起该区旅游资源信息库。最后,要对生态旅游资源制订出科学、全面、符合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方案,开发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整体与局部兼顾,长期与短期结合。

(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进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世界生态旅游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宏观管理,科学依法管理是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合理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管理包括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项目的审批、市场监管及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各地政府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宏观发展政策,这是发展的先导。在项目审批方面,要支持那些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多样性,增强地方生态旅游特色,可吸引更多生态旅游者的旅游项目。其次,政府部门要强化机制管理。要营造良好的评价、监督机制,加强生态旅游诚信指标体系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更有效的产业调控、部门协调、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旅游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最后,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不仅要建立旅游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体系,还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体系,走依法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道路。

(五)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之一。西南民族地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这些优势。这就要求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强化生态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使旅游者、管理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要通过宣传与教育,让每一位游客在旅游中获取生态知识,享受文化体验的同时,把保护环境变成自觉的行动,做到休闲娱乐、环保两不误。旅游管理企业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培训企业员工来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与监管。另外,把生态环保教育,纳入到当地公民的日常普及性教育中,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作者:付景保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