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近海污染论文:近海污染特点及防范措施

近海污染论文:近海污染特点及防范措施

本文作者:张顺峰1于洪军1徐兴永1曹建荣1,2刘文全1苏乔1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聊城大学

主要入海污染物来源分析

环渤海近海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面,其中陆源污染物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来源。陆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携带农药和化肥的入海径流、沿海油田排污等。海上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排污、海上平台排污、油轮泄漏、近岸水产养殖废水和海上的倾废等。

1陆源污染物仍是环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入海的污染物中,陆源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据统计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渤海每年承受着来自陆地28亿t污水和70万t余污染物,接纳的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一半。2009年,对渤海沿岸的100个排污口进行检测,发现渤海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75%的监测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BOD5、总磷和CODCr。在20个重点监测的排污口中,7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其中劣于国家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到40%。2009年监测的渤海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为CODCr、油类、氨氮、磷酸盐、重金属等,其入海总量为94万t[2]。环渤海地区入海污水总量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持平。沿海城市的生活污水和进入河流的农药化肥等流失也成为陆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2大气沉降物是渤海污染来源之一

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许多自然物质和污染物质从大陆输送到海洋的重要途径。在某些沿海区域,经由大气输入的若干痕量物质的总量几乎相当于河流的输入量,有的甚至更多[4]。2009年,国家海洋局在大连海域、青岛海域、长江口海域和珠江口海域4个重点海域继续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分别代表了中国四大海域近海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大连海域大气中铜、铅和总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无明显变化趋势,镉沉降通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在渤海区域开展了大气污染物湿沉降通量的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渤海无机氮湿沉降以硝酸盐为主,无机氮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重金属铜和铅的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1]。

3海水养殖是环渤海污染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局部海水溶解态和悬浮态物质输出大大增加。2009年,渤海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75%。其中海水增养殖区中,36%的海域面积未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海水富营养化指标是海水中主要污染要素[2]。国内外学者对海水养殖进行的研究表明海水养殖对近海环境的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氮、磷的排放,造成局部水域水体富营养化;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对养殖区海水造成污染;一些野生种群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干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5]。海水养殖对海水污染的程度取决于养殖系统的强度,其中包括养殖的生物种类、养殖密度、投喂状况等。此外海水的盐度、温度以及生长的不同阶段等因素也会影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4海洋运输及采油平台溢油污染日益突出

海洋石油污染可分为突发性污染和慢性污染。突发性污染包括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泄漏、井喷事故和油轮事故,慢性污染有港口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放、工业民用废水排放、含油沉积岩遭侵蚀后渗出等。1997—2009年,辽东湾和莱州湾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显著上升[1]。2009年,在渤海共发现4起油污染事件[2]。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输油管道爆炸,大连市环保部门在附近海域设置了7个监测点采集样本,结果显示,除一个点符合海水水质二级标准外,其他6个点均超过海水水质二级标准,石油类最大值超标16.5倍。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km2,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并已开始影响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海水水质。从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油污的危害不容忽视,油膜凝聚浮在水面上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杀手[6]。首先,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据估计,海洋藻类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气占全球产氧量的1/4);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影响。此外,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从而富集到人体内,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

5海洋垃圾也是环渤海近海污染重要原因

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3类。海洋垃圾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污染,还能威胁航行安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影响。海洋垃圾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导致。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70%的海滩垃圾和59%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1]。

近年来环渤海污染的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近10年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的数据资料,针对渤海近海污染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了分析。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污染海域的面积也在增加。主要污染区域在近海,尤其在渤海湾、辽东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渤海中心区基本未受污染。2002年严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的营口市附近的近海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和汞,渤海湾和莱州湾海水环境良好。2004年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黄骅市附近海域,莱州湾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2007年莱州湾严重污染区域扩大,成为三大海湾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2009年渤海污染较2007年有一定的控制开始好转,三大海湾近海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2010年的污染区域比2009年有所增加,可能与2010年7月16日重大溢油事故有关。最近两年采取了相应治理措施,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海水质量逐渐得到好转。环渤海区近海营养盐含量偏高且有每年递增的趋势,而且水体中氮磷比例失衡,大部分地区水域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以致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结构。近年来,环渤海各省市近海的无机氮含量变化状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河北近海水质较好,无机氮含量呈递减的趋势;天津近海水域无机氮污染最为严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已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山东河北近海水体中无机氮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赤潮也是环渤海近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特点是:发生时间逐渐提早,发生次数逐年增多,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也日渐严重,仅次于东海。渤海水体富营养化海区面积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0%,其中赤潮发生主要集中在鲅鱼圈—辽河口、锦州湾、秦皇岛、曹妃甸、天津—黄骅及黄河口等近岸海域[7]。笔者统计了2002—2010年的渤海赤潮的发生次数和赤潮面积(表1),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渤海赤潮次数增多,范围扩大。从2004年开始逐渐得到控制,有逐年减轻的趋势,近两年来赤潮发展程度又有所加重,因此渤海赤潮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原因是海水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严重超标、氮磷比例失衡。

防治措施

1开展渤海污染源的监测与风险评价

由于海洋污染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来源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全面展开渤海立体监测工作。重点开展对污染源的监测与普查、海水交换与污染物质交换过程监测、污染物时空变化监测等工作。定期开展对一些可能造成近海水体污染的关键途径或区域如入海江河、陆源排污口、养殖区、油气田区和倾废区等时空变化监测。通过监测了解渤海的污染现状,摸清了污染源,初步掌握了污染物入海量。为下一步开展渤海环境容量研究、制定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此外,应加强对污染源的风险评价和预警,利用统计学毒理学等学科知识,估算生物与人体健康可能危害的概率和程度,在充分保护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原则下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来开展污染治理[8]。

2加强对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监管力度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和生活的污水要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尽量降低污染程度。首要的问题是对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放的监管。不仅着眼于对工矿企业排污口的排放标准进行严格管理,还要注重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废物的产生。还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9]。城市生活污染物的合理处理利用便可以变废为宝,将部分生活垃圾转化为能源再利用,尽量减少公害和污染。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可以选择填埋法或焚烧法进行处理,以减少向海洋排放。

3进一步加强海洋倾废和海洋工程管理

为此应严格执行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规范倾倒审批;开展倾废船舶实时监视监控试点工作,实现海洋倾废全程监管。对批准的倾倒区和放油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排放量和排放标准进行严格把关,全面实现排海污染物的制度化、目标化、定量化。对石油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高对溢油污染事件的监控能力。

4加强海水养殖污染控制

针对现在海水养殖中种种不合理因素,应提倡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集约化养殖,通过科学的分析确定海水养殖密度、养殖结构,饵料搭配、使用药物等问题。通过实施各种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控制海水养殖污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利用技术来控制海水养殖的污染。可以配备新的环保设备对养殖的海水进行过滤杀菌、降解氨氮物质、加氧等一系列处理,养殖池只需添加少量新水,即可循环再利用。这样既可节约水资源和煤电资源,又可减少养殖废水排放,降低海水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效率。应当鼓励科研工作者多做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出更好的海水养殖方法,提高养殖废水处理率,逐步控制无机氮、磷酸盐等主要污染物要求达标排放。

5健全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各条例规定之间的协调性和衔接性,有利于在执行时相互配合。并且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综合性,做到跨行业跨地方对渤海海洋环境的综合保护。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真正使法律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海洋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渤海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增强人们海洋环保意识,加强人们保护海洋的自觉性。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