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矿区含煤岩系环境研究

矿区含煤岩系环境研究

太原组可分为3段(图2):①下段(K2砂岩~11号煤)存在3个旋回,发育有砂岩、暗色泥岩和11号煤,沉积了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等,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磨圆度较高,含黄铁矿结核;泥岩中见生物扰动构造,含大量植物炭化体,局部发育小规模灰岩,见海相动物化石(海百合、蜓、腕足等);②中段(11~9号煤)底部沉积厚层砂岩,中上部煤层发育,9号煤夹矸0~8层,发育有块状层理、斜层理、水平层理等;③上段(9号煤~K3砂岩)下部发育厚层砂岩,上部发育厚层泥岩。太原组中、下段显示障壁泻湖潮坪沉积特征,上段受到陆源物质的影响明显,属浅水三角洲环境[2-5]。

山西组山西组为一套以河湖相为主的含煤岩系,其岩石组成:砂岩及粉砂岩占43.09%~80.83%,泥质岩占2.69%~29.17%,不含石灰岩,煤占0~11.88%。山西组可分为2段(图2):①下段(K3砂岩—3号煤)由浅灰色石英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3号煤组成,发育有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斜层理和块状层理;②上段由灰褐色砂岩、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其特征显示出河流湖泊沉积特点。

沉积体系特征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中下段,沉积相类型包括障壁岛相、潮坪相、泻湖相、沼泽相等。1)障壁岛相。发育于太原组下段,岩性以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含砾石,受海浪冲刷和簸选作用,砂岩分选好,成熟度较高,发育有楔形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等。粒度曲线呈多段式(图3),跳跃、牵引总体含量较高,悬移总体含量很少。平均粒度Mz=3.42,标准偏差σi=0.71,偏度Sk=0.056,峰度Kg=1.03,根据萨胡(Sahu.B.K.)环境判别公式计算出判别值为-3.67,属于障壁岛向海侧海滩砂[6]。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呈钟形、箱形及短锯齿状,反映沉积时受潮汐和波浪作用影响明显[7-9]。发育有潮道、障壁砂坝、海滩沙丘等微相,局部砂坝决口发育有冲越扇。2)泻湖相。主要发育在太原组下段、中段,岩性由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及钙质粉砂岩组成,边缘泥炭沼泽发育,化石属种单调,含腕足、腹足类及植物化石碎片,生物扰动构造发育,代表了正常海水介质条件的沉积;沉积物见水平纹理和波状层理,反映低坡度、浅水、潮汐作用为主的水动力条件,以发育菱铁质结核或条带为特征,岩心中见新鲜的细粒黄铁矿,介质沉积环境还原为主。粒度曲线以跳跃为主,牵引总体缺失,悬移总体含量较少(图3)。电阻率曲线平直或低幅微齿化,伽马曲线小幅波动,略有起伏,9号煤发育过程中受到陆源碎屑影响明显,夹矸层数较多,伽马曲线波动频繁,高幅窄频峰值连续发育。3)潮坪相。分布在障壁岛岛后及泻湖周围地带,包括泥坪相、混合坪相和砂坪相等沉积微相。沉积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受潮流簸选,颗粒分选较好,常见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粒度曲线表现为多段式(图3),以跳跃和牵引总体为主,一般有2个次总体,悬移总体很少。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幅值较小,曲线光滑,呈箱型或平缓变化的微锯齿状,煤层或砂岩发育时,曲线幅度增大,曲线呈长锯齿状,反映水动力条件周期性变化。4)沼泽相。沼泽相主要发育在泻湖边缘,泥炭坪随海退可进一步发展为沼泽,此外浅水三角洲体系和河流湖泊体系内都有发育,岩性以黑色、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植物发育繁盛时沉积成煤。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在太原组中、上段及山西组下段部分,沉积时极浅的陆表海环境使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较小,显示出浅水三角洲典型特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等沉积相[10]。1)三角洲前缘相。分布局限,岩性以灰黑色粉砂岩和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磨圆中等,分选较差,砂体厚度大,内部见多个冲刷面,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测井曲线波动频繁,一般在潮道沉积底界突变,向上幅度逐渐减小,顶部渐变。2)三角洲平原相。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泛滥平原、决口扇、泥炭沼泽等亚相。分流河道沉积中细粒砂岩,底部含砾,分选较差,具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正粒序。分流间湾以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岩心中见大量菱铁矿结核和蠕虫状黄铁矿,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构造。决口扇为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具板状交错层理和逆粒序;泛滥平原主要是泥岩和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丰富植物化石;泥炭沼泽在本区形成煤层。测井曲线高幅窄频变化频繁。

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山西组,沉积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石。受陆源物质影响明显,沉积煤层夹矸较多,层厚较薄。1)河流相。岩性以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发育有板状层理、楔状层理、斜层理和块状层理。垂向上发育典型的正粒序(图2),发育有边滩、河漫滩、河床滞留等沉积微相。分流明显,间湾发育,沉积了不连续煤层。粒度曲线多为二段式、三段式。例如K3砂岩(图4)粒度曲线三段式,百分含量曲线双峰态,标准偏差σi=0.41,分选较差;频率曲线偏度Sk=0.048,正偏;峰度Kg=1.28,为典型河流沉积,电阻率曲线多表现为钟形,少数为漏斗形。2)湖泊相。规模不大,水体较浅,边缘沼泽发育,沉积了较厚砂岩、砂泥岩和泥岩,洪涛山剖面内发现较大云母片,发育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微波状层理等。可见生物潜穴,富含植物炭化体。

煤层展布特征

由于沉积环境差异性,不同沉积期形成的煤层展布规律各异,太原组中下段属于障壁泻湖潮坪环境,该时期海侵作用强烈,持续时间长,潮坪广布,形成了发育连续稳定的11号、9号煤,11号煤形成于海退末期,海水自西北向东南逐步退却,西部、北部潮坪、泻湖广布,因此11号煤整体上西部偏厚东部偏薄、北部偏厚南部偏薄;受海侵影响9号煤在矿区南东部分叉出8号煤,使得9号煤整体上呈现西部偏薄东部偏厚的局面;6号煤、4号煤形成水下分流间湾,沼泽环境,受河流作用影响,其砂体展布呈鸟足状,形成的6号煤、4号煤不连续,仅在局部发育;山西组3-1煤、3-2煤形成于分流间湾、湖岸沼泽环境,在研究区发育规模较小,仅个别矿区有所发育。表1为金海洋矿区276个钻孔中所见煤层统计信息,部分钻孔未钻遇按零值处理。此外,元素分析结果也表明,太原组煤层形成时受海水影响比山西组显著,V、Mn、U、P等微量元素在太原组煤中总体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常量元素Fe、S含量在太原组煤中也高于山西组煤。就太原组而言,U、V、Fe等表现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这与沉积相的分异特征吻合。

结论

1)金海洋矿区含煤岩系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沉积相包括障壁岛、泻湖、潮坪、沼泽、三角洲、河流、湖泊等。2)成煤期间发生多次海侵旋回,主要煤层形成于海退末期,成煤条件较好,煤层夹矸较多,反映了成煤期环境变化较为频繁。3)矿区可见8层煤,11号,9号煤层发育稳定连续,其他煤层局部发育。由于海侵作用影响,9号煤在矿区南东部分叉形成8号煤层,6号、4号形成时受三角洲分布控制,发育不连续。4)金海洋矿区沉积相南北分异,东西展布,主要煤层发育与沉积相对应。受沉积环境分异影响,研究区煤层厚度西部、北部较大,发育稳定,东部、南部较薄,分叉尖灭,此外整个区域厚煤带和薄煤带条带分布,有煤带及无煤带相间排列。

作者:张海涛朱炎铭王义海蔡图王怀勐张建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