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结构城市化论文

产业结构城市化论文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互动的实证分析

文章利用前面构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城镇人口比重作为指标,构建计量模型,模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城市化之间动态影响路径,揭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提升的具体作用机理和相互影响关系。

1.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文章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平等对待系统中每一个变量及其滞后值,以便找出变量之间互相作用的机制、路径以及相互关系和对冲击的反应。而脉冲响应是建立在VAR基础上,可以把握来自每个变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若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则协整分析是必要的,通过协整分析可以揭示价格变量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前述分析,文章选择的变量共有3个,分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市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化过程。文章采用非农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记为INSU。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可以度量要素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常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文章借鉴干春晖等(2011)的研究。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互动关系检验(1)变量平稳性检验文章采用ADF检验方法,单位根滞后期选取依据SC(SchwarzInfoCriterion)最小值原则。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序列LNURBAN、LNINSU、LNINSO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但可以拒绝这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这三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经过平稳性检验说明三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故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文章使用Johansen方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确定合理的滞后阶数,通过AIC和SC准则。根据数据的波动趋势以及模型本身的性质,文章选择检验类型是存在截距没有趋势项的类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存在1个协整关系。(2)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用来确定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变量之间影响的方向,其检验思想为若自变量本身的变动或通过误差调整项领先当期因变量的变动,则说明自变量为因变量的Granger原因。文章依据Johansen变量协整方程的结果决定误差修正模型的设定,并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的Granger原因;但城市化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Granger原因;产业结构合理化也不是城市化提升的Granger原因。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直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并不一定带来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同时,城市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并不一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作用路径的实证检验上述的协整分析,只是说明了变量之间存在着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这种长期关系和变量之间的短期传递路径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路径,需要建立VAR模型。如此可发掘三者之间具体的传导关系与时滞,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刻画具体的冲击响应路径。完成这两步计量后,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的互动作用机理与路径,将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1)基于VAR模型的分析(2)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解释利用前文LNURBAN、LNINSO和LNINSU建立的无约束VAR(4)模型,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可以分别得到LNURBAN和LNINSU对来自三者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分别选择CholeskyOrdering:LNURBAN、LNINSU、LNINSO,可以得到其combined脉冲响。城市化对来自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产生逐渐增加的正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开始是逐渐增强的负向影响,随着时间累积又会产生逐渐增强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产生先增加后减小的正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逐渐下降的正向影响。

4.小结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显著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正向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的促进效应比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从脉冲响应图中也能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形成了较好的互相促进的作用路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比城市化对产业高级化的影响更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市化还没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冲击引起城市化先负向再正向的变动。

二、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政策选择由于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较同步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此,政府在制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扎实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合理有序地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以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巩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发展水平。因此,首先政府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继续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更好的巩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2.合理布局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扩大城市化发展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业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城市非农部门的顺利流动,需要城市产业部门为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产业是就业的载体,因此要加速城市化水平,必须合理布局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结构会相继出现轻纺工业结构、重化工业结构、高加工度结构、高技术化结构等阶段。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萎缩,并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替代的现象。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劳动的替代提高,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弹性较高,能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因此,政府要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机制,降低政府干预,矫正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抑制企业过多地用资本替代劳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一方面要推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引进、推广,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制定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扶植政策和区域产业转移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城市化发展的规模。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城市化发展的质量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制约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质量的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最强,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滞后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阶段,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第三产业既包括零售业、餐饮业和生活服务等传统部门,也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咨询业等新兴部门。要发挥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优化提升作用,必须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这不仅需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升级改造,更要关注金融服务、通讯网络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完善配套性服务的新兴行业,提升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作者:张学东李志翠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