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产兵团城镇化水平分析

生产兵团城镇化水平分析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一)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动态(时间维度)分析

在测算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过程中,以《兵团统计年鉴》(2004~2011年)数据为资料来源,以时间维度为基准,对兵团2003~2010年各年份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函数模型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2003~2010年兵团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结果(见表2和图1)。1.兵团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出现一定的波动。2003~2010年,兵团非农业人口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从2003年的116.4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32.12万人。其中,2003~2005年,兵团城镇人口在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之后,大量农牧团场人口向兵团四个城市及38个重点小城镇集聚,使城镇人口增长率达到最大值7.5%,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以来,人口城镇化水平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十一五”初始阶段尚处于调整时期,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有所下降,2007年以后,兵团城乡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产业发展的中心逐步由团场转向城镇,产业结构逐步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不断上升,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兵团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03~2010年,兵团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从0.05上升到0.81,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逐步递增的态势:兵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212157万元增加到4482739万元;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57.7%增长到63.8%;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从2003年的7208.15元增长到2010年的14559.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兵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也较为明显,分别从2003年的723890万元、10660元上升到2010年的2028683万元、26741元,2010年分别是2003年的2.80倍、2.51倍;经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兵团依据自身特色,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周边团场农牧职工人均纯收入逐年快速增长,2003年为3477.90元,2010年已经达到8782.55元,农牧职工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兵团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先平稳、后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2003~2006年,兵团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相对低下,社会城镇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7~2010年,兵团根据“十一五”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的成就,使社会城镇化水平迅速上升;城镇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0%以内;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人口参保率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奢侈品消费迅速增长,城镇每百人拥有汽车数由2003年的0.74辆增长到2010年的8.41辆,涨幅达到11.36倍。4.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3~2010年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由0.13上升到0.79,2010年是2003年的7.55倍。2006年之前,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值低于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经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兵团城镇化进程,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主要在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带动下缓慢增长,2006年以后,人口城镇化已经不是提高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方面,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基本与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值同步提高,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值超过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而迅速上升,经济发展成为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参照城镇化水平动态演变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值划分标准(见表3),对兵团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如下阶段划分(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2003~2008年,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依旧处于城镇化建设的落后阶段,这一阶段兵团城镇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通讯、水力、电力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不高,对外开放力度不足等构成了限制兵团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009~2010年,兵团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引导和促进兵团城市和一般团场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使城镇化建设得以稳步推进,逐步从落后阶段走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静态(空间维度)分析

分析兵团各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状况,以《兵团统计年鉴》(2011年)及兵团各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为资料来源,将兵团14个师作为研究个体,按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维度为基准,对2010年兵团各师实际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中的计算公式,依次得到2010年兵团各师的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值(见表5)。从整体来看:2010年,兵团各师城镇化发展水平不一,差距比较大。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有农八师、农七师、建工师、农六师、农一师、农十二师,基本分布在北疆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农八师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最高,达到0.67,农三师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最低为0.15,两者差值为0.52。农八师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位于疆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又是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北疆地区的商贸中心,为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农六师、农七师、农十二师也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发挥着重要的增长极作用,能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因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有农十三师、农四师、农十师,得分分别为0.35、0.34、0.31,这三个师由于其城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且缺乏现代工业基础,城镇化发展缓慢,尚处于落后阶段。与北疆各师相比,位于南疆地区的四个师中,除农一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外,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均过于偏低,其中农三师和农十四师的城镇化进程近乎处于停滞阶段。

(三)对兵团各师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为了探究新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地域特点,进一步比较兵团各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兵团14个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其聚类方法选择的是组间连接法,对距离的测度方法选择的是平方欧式距离法,同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的是Zscores方法把数值标准化到Z分数。运用SPSS软件按照以上方法得出聚类分析谱系图(图2),为了简单明确地说明问题,将类间距离定为5,此时兵团14个师聚成4类,如表6所示:一类地区: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是新疆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它主要包括农八师,其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评价值分别为0.76和0.81,位居兵团各师首位,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二类地区: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一般,它主要包括农七师和建工师。该类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带动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拉力,其中建工师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99.7%。三类地区: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主要包括农二师、农十三师、农五师、农十师、农四师、农六师、农一师、农十二师。其各个师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大多数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评价值均相对较低。四类地区:该类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最为落后。它包括农三师、农十四师、农九师,其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均在0.20以下。此类地区各师由于地处南疆和西北疆边界,受其地理区位、气候条件、人为因素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仍占绝对优势,农业人口比重大,工业发展缓慢,导致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政策建议

1.加快兵团中心城镇建设,分层推进城镇发展。城镇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也不应该不分主次地一起推进。应当把兵团城镇的发展重点放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的集中发展上,在已建设的38个团场小城镇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的小城镇,着力优化其产业结构、增强城镇功能,提高集聚能力,努力改善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以推进小城镇进一步升级,使之快速成长为小城市,进而对团场及周边农村发挥增长极作用。此外,各师也应确定2~3个优势镇来重点培育、重点建设和重点发展,以使它们能够在经济集约化、城镇现代化方面对其他小城镇产生影响,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各师区位差异,改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又是地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于南疆和西北疆边境各师基础设施建设较之北疆地区相对落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工业发展也相对缓慢,因而制约了当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兵团需要加大对落后师市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的运输能力,以便利各师对内对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同时,应加快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水土开发,改善兵团南疆垦区生态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平台,增强其经济城镇化发展实力。3.提高城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兵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第一产业转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这些转移的劳动者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兵团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兵团应采取优惠政策不断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优化人才结构,加大对普通劳动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城镇人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搭建平台,进而推动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