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论省域城镇化问题

浅论省域城镇化问题

贵州省大量贫困农民的存在,很大程度是由经济落后,观念落后,城镇化率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造成的。201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49.68%,贵州却只有33.81%。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达51.27%,而贵州的城镇化率也只有36%左右。假定,现在全国城镇化率51.27%保持不变,未来8年内,贵州的城镇化水平也需要提高15个百分点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还将会有635.7万人进入城镇生活。这为贵州省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较高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那么,我们是否做好迎接城镇化高潮到来的准备呢?城镇容量及功能(比如就医、上学、交通等)是否具备,原住城里人是否善待新进城的农村人,是否能解决转移人口的就业等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短时间内尽快解决。所以说,“国发2号文件”对于贵州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大勇,更需智慧。贵州要实现历史性跨越,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就必须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因为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都必须经过的道路,是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的特点是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集聚众多的生产要素,而工业化则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城镇化可以使当地经济建设投资更加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通过城镇化、工业化达到集聚经济的目的,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第三产业,也必然要推进城镇化。因为只有城镇化和工业化才能带来更多的第三产业需求,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贵州的城镇化有着对全局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贵州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其贫困面大和贫困程度深均居全国前茅,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攻坚区。2011年,全省人口4238万,人均GDP16412.9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35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人均耕地只有0.66亩,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贵州不仅人多地少,而且土壤贫瘠,产量低,且地势起伏,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这就造成了贵州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进城镇,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短贵州与全国差距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人民收入重要举措。其次,贵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上游,肩负长三角和珠三角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如果贵州的生态遭到破坏,对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重地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传统农业毁林造田的生产方式,对生态有着很大的破坏力,所以,未来贵州的农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农业、科技工业、绿色农业的现代化农业道路。然而现代化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要求高,这更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富余现象。因此,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镇生活,不断减少乱砍乱伐、乱开乱垦,以及垃圾的乱堆乱放、乱排乱弃,减轻生态负担,无疑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为什么贵州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庞大,而城镇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就在于贵州的工业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低。贵州的城镇化率低,固然说明贵州的经济落后,但也表明了贵州发展工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富余为贵州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力的先决条件。以前,贵州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最大的短板是资金和技术,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支持将会提供巨大的支持,贵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和美好前程。首先,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西南地区著名的“煤海”,崇山峻岭中的大江大河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汞、重晶石、辉绿岩、磷、铝土矿、稀土、镁、锰、镓、锑、金、硫等矿产储量在国内排名前列。长期以来,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资金支持较少。国发2号文件的,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瓶颈。文件中将贵州正式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要“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内对外大通道,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随着国家的资金、政策支持,贵州企业将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城镇化步伐也将随之加快展。可以预见,大量农民工将会回流本省本地,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工业园区模式,不仅节约资源,便于排污处理和规范管理,而且,工业的集中,更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如果把工业化部署的“园区”同城镇化一体化统筹兼顾,更会赢得双赢局面。其次,贵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红色文化、民族歌舞,多姿多彩,别具一格,这是贵州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得天独厚优势。贵州旅游业的薄弱环节是基础设施滞后,如果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产品,建设出一大批精品景区,打造出一大批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贵州的旅游业必将兴旺发达,促进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这样,旅游业助推服务业,服务业助推城镇化的良性循环局面就会形成。

城镇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城乡共赢。一方面,进城人口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工作,在满足自身发展和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留在农村的人口可以获得土地等更多资源,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铺平道路,既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能够大幅提高收入。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并未与土地脱钩,除了在城市的工作,每年还需兼顾家乡的土地,导致精力分散,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在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归进城务工人员所有,土地无法得到有效耕种,导致部分耕地荒芜,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这就形成了一方面留在农村的人口土地资源短缺,一方面土地撂荒严重的现象。因此,只有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两不着”的局面贵州经济落后,观念落后,城镇化发展滞后。为了走出经济洼地,实现贵州跨越式发展,必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笔者认为,贵州首先需要打破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传统观念束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大量农民投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热潮中来。土地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政策处置滞后会成为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因而,政府应该超前谋划,统筹兼顾的对转移进城镇农民的土地提出有效的处置政策,为农民进城及土地流转铺平道路。要做好农民流转土地的补偿工作。土地是大多数农民手中为数不多的资本,对农民无论是对宅基地还是对承包地流转进行补偿是鼓励农民进城,打消农民后顾之忧的必要措施。这个措施应该根据实际类别实行多元化,不宜简单的等齐划一。比如,对离城镇较远的转移进城农民土地可采用“带地进城”或住房优惠吸引;对有条件规模化经营地区农民可采用土地入股,并在城镇为其集中规划建设优惠住房;而对城镇周边农民土地则应考虑现金补助和提供集中优惠住房;对工业园区的农民则应考虑提供集中的优惠住房和就业安排等措施。

本文作者:梁正国作者单位:中共贞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