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又面临着人口数量激增、资源不足或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单纯依托自然资源消耗与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无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也无法提升经济效益。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且将人力资源进行经济资源转化,才能实现自然资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的目的,才能达到经济增长模式根本转变的作用,这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主要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利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作用;利用策略;集约型发展模式;教育投入

人与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创造者,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动力,人力资源是超越物质资源的主要资源,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在信息社会,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富有竞争力的利刃。”其结构、素质与创造力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增值、还能进行新价值的创建,也对其他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1.1人力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

作为一种宝贵、珍贵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人为本,与其他经济资源相比,其具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与社会意识。在经济活动开展中为主导地位。其可利用自身知识智力进行工具创造,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也将增加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作为一种时效性资源,开发、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都会受时间制约。基于此,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适时性与及时性,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降低人力资源浪费。作为生产者,人口、劳动力数量都不是决定人生产能力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而对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人口、劳动力质量。在人口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剧增也会造成人力资源供给短缺问题。只有人力资源丰富、高质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传统发展模式往往依靠资金、物资与劳动力的高投入、高消耗与高污染实现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资源、能源消耗过度现象,甚至破坏生态平衡。为此,必须按照区域情况与发展现状,根据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劳动者素质提升,实现区域经济节约化发展。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升与改善人力资源质量对人力资源开发起到决定作用。因此,人素质提升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还需对人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据大量实践证明,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发展对其起决定作用。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越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对人力资源开发决定性作用加以重视。

1.3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转变

作为经济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主要条件,人力资源开发可对现阶段经济生活出现的各类矛盾进行有效缓解。作为一种物质资本依托型经济,粗放型经济为达到经济增长,需进行物质资本、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而集约经济为人力资源依托型经济,利用人力资源开发可对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进行大大提升,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在世界总财富中,79.6%为29个经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其中67%为人力资源比例,16%为创造资产点,17%为自然资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无法从根本上转化为集约型。在快速增长经济的同时,也加大了自然资源消耗量,特别是工业物耗在工业总产值比例中已达到70%。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力度较低,劳动力资源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升经济集约化程度,必须有效处理劳动者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转变。以2010年我国三大产业比例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所占比例分别为10%、46%、44%。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优化了市场竞争秩序,还在各个行业间促使劳动力形成逐步从低级转变为高级的趋势,进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2.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源基本质量

近年来,教育复兴取得了具大进步,但仍存在教育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局面。以教育投入而言,资源性供给不足并不是导致教育投资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因素为制度性供给不足。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并没有从根本上调整人力投资的供给环境,如高等教育部门计划经济时期色彩极为浓重,致使人力资源投资市场环境较差,进而对社会资源向人力资源投资市场迈入产生阻碍。此时,即便是降低了未来消费的贴现率,也无法从实质上增加教育投资力度。为此,必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力资源的根本质量。也就是说为取得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突破对单一物开发的落后观念,充分结合人、物开发,致力于人口素质整体提升。同时对区域内教育事业大力扶持、开发,对区域人力素质加以盖梁。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各个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2.2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人力资源,用好人力的新机制

减少失业、贫困与根据经济发展规定对劳动供给进行调节、改善为人力政策的三大目标。为达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各个区域为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会根据市场需求,自发性地对人力资源素质加大培养力度或增加教育投入。通过市场经济发展,可将高素质人才吸纳到所需区域,且增加就业。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内经济效益位于边际地位的各类产业则会转向下一层次城市,进而扩大就业容量,合理有效配置各要素,进而有效缓解城市人口膨胀现象。第二,改革现行体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区域人力资源利用往往涉及方方面面,通过现行体制改革,可达到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与宏观调控的目的。在各个部门有效配合的前提下,科学预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规划方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需将市场配置作为人才配置的基础,同时利用法规制度等,减少人才外流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有紧密的联系,其发展效果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直接作用。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不仅体现在直接的产出贡献,还具备间接的推动功能。为此,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旭.西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钱士茹,王丽霞.战略人力资源的协调开发机制研究—基于不同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环境的比较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作者:张湘晖 单位:许昌市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