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

论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

一、合资企业技术获取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

现有研究强调技术获取方的内部学习能力、与技术转移方之间的关系资本在新技术获取方面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技术转移方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促进学习效果的技术转移能力。从技术学习历程来看,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间如同一种师生关系,技术转移的效果即合资企业技术获取的质和量必定与传授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息息相关。综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网络观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主要受以下两维度因素影响:

1.内部能力。跨国公司的内部能力决定了其技术转移的先决资源条件。跨国公司具备特定领域内的最新管理或技术发展的知识,将有助于了解合资企业的技术需求,技术转移自然就更顺利⑥;跨国公司国际市场合作经验的积累,包含了知识转移过程的处理经验,也将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独特能力,显著改善对合资企业的技术转移。

2.共享意愿。要有效的触发知识共享意愿并不容易,Szulanski指出,企业不愿意与人分享知识,其可能的原因包括害怕知识所有权的转让而造成在组织中原本的优势丧失、先前知识共享行为未受到适当的肯定与回馈、个人时间或资源的缺乏等三种原因⑦。对于合资企业而言,由于知识溢出给潜在竞争者的危险,使得跨国公司可能不愿意与其知识重叠的本土企业共享知识。若跨国公司没有知识共享的意愿,合资企业的技术获取将难以实现。唯有增加跨国公司的知识透明度,使合作方能够互访知识资源,才能激发合资企业的学习潜能。因此,当跨国公司通过注重开放交流、积极管理支持、派遣专家或培训支持等途径开放共享知识,合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有效平台①。

二、研究假设

(一)跨国公司内部能力

1.相关知识拥有。跨国公司的相关知识基础代表了其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熟悉程度,进而决定了转移先进技术的能力。知识粘性可能阻碍合资企业从跨国公司处学习新的技术技能,而跨国公司拥有相关知识,更能清楚知道合资企业的知识欠缺,实现与合资企业的知识对接,从而引导合资企业成功地从其处获得新知识。Minbaeva等人也指出,相关知识积累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清楚有效地转移知识,减少经营不确定性、提高经营绩效。

2.先前合作经验。拥有更多合作经验的跨国公司往往具备更多的合作管理知识或隐性的管理秘诀。从先前合作经验中学习可以建立起“学习如何传授”的方法体系,构成企业独特、难以复制的内部资源,有助于提高其在新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Tsang认为,跨国公司的成功合作经验,不仅有助于熟悉合资企业的市场环境,而且为技术转移实施提供了强化激励,增强知识分享意愿,致力于发展其嵌入性知识的转移能力③。根据以上分析,有如下假设:H1a:跨国公司相关知识拥有对中外合资企业技术获取显著正向影响。H1b:跨国公司先前合作经验对中外合资企业技术获取显著正向影响。

(二)跨国公司共享意愿

1.与合资企业的开放交流。技术获取需要通过双方信息共享并构建密切合作关系。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的开放沟通,可以减少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的误解与曲解,有助于推进合作伙伴间的学习进程④。Park等也认为合资企业往往需要母公司的技术支持,促进关于业务活动的技术和诀窍的交流群组的构建,将显著提高合资企业的技术获取水平⑤。

2.主动参与管理。跨国公司的积极管理参与,可以改善技术转移所依附的渠道环境,为先进技术及其他复杂知识的转移提供清晰地路径指向⑥。Lyles和Salk指出,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合资企业管理,为员工从思路提出、概念化到成形的整个流程提供制度支持,使知识的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可以帮助合资企业吸收和采纳技术或秘诀。

3.外籍专家流动。知识连接体的存在,使合资企业新知识获取并集成到现有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增加。外籍专家作为知识连接体,可以引入新技术信息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与合资企业员工互动,促进了个人技能和经验的共享和传播,帮助提升合资企业中本地员工技能和能力,。Tsang指出,外籍管理人员流动,有助于个人隐性知识的共享,特别是在知识共享、开放交流的环境下,隐性知识将被细化和明确,技术转移就会加速。

4.培训支持。跨国公司针对合资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培训支持,通过直接教学和训练形式,提升了员工品质,帮助合资企业能够快速消化、吸收、转化其所获取技能。Lane等指出,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的员工培训上的投入,因为提高了合资企业的吸收能力,使得技术转移更为顺畅。

三、研究方法

以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外合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实施问卷发放。过低的股权可能使得跨国公司没有技术转移的意愿,而过高的股权下跨国公司占绝对主导,也不能反映合资企业的技术学习特征,因此样本限定为跨国公司的股权在20%−80%的合资企业。为了尽可能增加样本容量,提高问卷回收率,委托与受访企业关系密切的管委会人员代为转送,并于问卷中附以信函,注明回收期限,在发放后,进行电话跟催。本研究之问卷发放300份,回收问卷142份,扣除18份信息不全或填答错误的问卷,有效问卷合计为124份,有效回收率41.3%。

参考前人研究,变量量表如表1所示。采用likert5级量表﹙最低为1,最高为5﹚,让调查对象根据其合资企业状况进行评估。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的标准,表明量表信度良好。考虑以下控制变量:﹙1﹚跨国公司类别﹙港澳台公司为1,其他为0﹚;﹙2﹚所有制结构﹙外资控股为1,其他为0﹚;﹙3﹚文化相似性;﹙4﹚企业规模﹙合资企业员工人数﹚;﹙5﹚企业年龄﹙合资企业成立年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讨变量间的作用关系。在回归分析之前,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析出三主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71.7%。相关知识拥有、与合资企业的开放交流、积极参与管理与技术获取是首要主因子,解释了28.7%;先前合作经验和技术专家流动为次主因子,揭示了22.4%;文化相似性和培训支持为第三主因子,解释了20.6%。无单一因子解释绝大部分的变异量的问题,因此同源误差较低。而后,通过五个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假设:M1至M3,检验自变量对不同类型技术获取﹙新产品开发、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影响;M4检验自变量对整体技术获取的影响;M5以交叉项替代模型M4中的管理参与项,关注于管理参与和培训支持的交叉作用。

四、结论及展望

本文从跨国公司角度探讨了技术转移者的能力属性对合资企业技术获取的作用,结果显示,包括相关知识拥有、先前合作经验、与IJV开放的沟通、积极参与管理和外籍专家流动等因素对合资企业技术获取产生积极影响;而培训支持必须与参与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培训的正向综合效应。与以往关注于知识获取方的吸收能力或社会资本因素不同,本研究表明,学习效果不仅受获取方先天能力和关系资本的影响,而且也受转移方的技术转移能力影响,这将有助于现有组织学习理论的完善。此外,本研究结果为国外市场扩张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合资企业的技术获取程度依赖于外国母公司的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管理援助、外籍专家转移。培训支持的教育效果的发挥的重点在于同参与管理的密切结合。合资企业的技术及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的透明度,跨国公司在经营国外市场时,有必要为合资企业在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等要素资源进行持续输入和供应,增强技术转移能力,才能促进合资企业的成功,实现共赢。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针对合资企业进行模型构建,而未考虑其他经营合作模式。未来研究可扩展到其他合作模式,以增进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能力作用的理解。此外,实证检验地域范围和样本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容量,在其他地域环境中加以验证。

作者:唐锦铨单位:闽江学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