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论文

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论文

一、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各高校的教育实习基于场地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是指由各院系把参加实习的所有同学按平时学校成绩、组织管理能力、性别、特长等搭配分成若干实习组,到教育实习基地参加实习,选派指导教师到各实习点蹲点指导,统一管理的实习方式。而部分学生回原毕业中学或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参加实习,或个别自主联系参加实习,这种方式的实习称为分散实习。由于大部分中学都有升学压力,学生自行联系中学学校实习的成功率并没有很高,大部分师范专业的学生还是以集中实习居多。

1.实习时间设置安排不合理。

首先,实习时间的设置安排,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实习工作就时间来看,我国各师范院校大都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年(大专在第五学期,本科在第七学期;大专学生实习期为六周,本科学生实习期为八至十周),实习内容侧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师范院校安排学生至实习点进行实习的时间,实习学校一般都要进行期中考试,而大多数师范院校安排的时间正好是卡在期中考试前后,实习学校这时让师范生进行授课练习,就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若不让师范生进行实习就会影响学生本身是否能够完成实习任务,对高师院校与实习点学校两者来说都存在困难。此外,相对于国外实习的时间安排,我国的实习时间安排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国外教育实习的时间大都在15周以上。教育是一门艺术,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长期在实践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练习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否则很难驾驭课堂。两个月的实习时间看上去很长,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仅仅是使实习生从教师的角度初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对教育的一些感性认识而已。因此,为了使教育实习更好地达到其效果,适当地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是有必要的。

2.教育实习基地选定建设困难。

目前,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幅度扩招,每年需参加实习的师范生也大幅度增加,而当地的中学数量基本是稳定不变的,随着需要去中学实习的师范生人数增加,导致当地中学“有心无力”。除此之外,目前,存在着师范生的数量增加,但其质量并没有一起大幅增加的现象,致使当地中学担心大量的实习生的到来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业水准。现在要建设新的教育实习基地是不容易的,一方面,对于高师院校来说,随着学生的增多,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对于实习基地的中学来说,大量实习生的涌入,增加了中学许多额外的工作。实习学校除了需要提供师范生的实习岗位,还得安排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有可能会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进度与中学生的心情。而且,目前,实习经费并不十分充裕,学校在协调实习生的安全、饮食、住宿等方面往往会捉襟见肘。同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往届实习生的管理不善导致实习基地教学工作产生干扰,以致于实习学校不愿意再接收新的学生。作为参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则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能够更多地走上讲台,而实际上,上讲台的机会不多,实习生觉得在帮中学教师打杂,没有得到实际锻炼。很多师范生两个月实习下来才上了一节课,他们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寻求一个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是比较困难的,会对教育实习产生较大影响。

3.教学实践的专业课设置欠缺。

高等师范院校在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往往是比较欠缺的,一般都是偏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大概占整个课程学分的10%左右)。在本科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应该是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而不应该放在学术研究的前期培养上。有不少教师上课喜欢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方面的东西拿来展示,这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有距离。这几年,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培养而轻视实践,甚至一些教师把本来实践意义很强的课上成一种不伦不类的理论性课程。所以,学生在通过实习后,甚至不知道自己大学四年到底学了什么。我们的专业课设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践课程少了,比如,怎样做班主任,中学生心理研究等课程;二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时间应该提前,低年级没有多少课,高年级的课程太多,不合理。这主要因为,低年级时,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还比较强,但是没有多少课;而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因为考研和就业压力,学习的劲头并不大,有的甚至是一点也没有积极性,可这时倒有很多课程,学生缺课现象明显多起来,学习效果不好。所以,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的设置还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

4.教育实习评优机制尚待完善。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评定工作通常是由几部分组成,主要包含:实习前试讲、行为表率、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高校的部分师范生认为有一个好的实习成绩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比较有优势,所以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同学对实习优秀的称号“争破头”的情况。而同时,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反正不可能拿到优秀,就对实习敷衍了事。目前,对于实习成绩的评定存在比较大的主观因素,集中实习的同学大都由实习点学校评定,分散实习的同学返校后还需参加学校的实习汇讲才能判定,导致出现部分同学对待实习的态度比较消极。例如,部分学生宁愿闲着没事待在寝室玩电脑,都不愿意去实习学校,等到快实习结束了才到处找教案抄在实习手册上。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也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指导老师在学生的实习结束后一般都会按照实习生的要求在实习手册上盖章签字,并写上几句客套的、好听的评语。除此之外,由于分散实习是由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虽然大部分都是通过正常渠道,但也不排除通过关系找实习单位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些同学根本没有去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工作,而实习单位给学生评定的成绩却是满分的现象。在最后回学校评定优秀时,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同学却在一起评定,难免会有同学感到不满。虽然有些学校采取了分散实习返校后“回讲”的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情况是:有些同学天生表达能力很强,那么就算他没有参加实习,讲课的得分还是很高。出现这些情况,主要还是在教育实习评定工作中,学校没有高度重视,故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对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工作的对策研究

1.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实习时间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及延长。

实习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就业前最真实的实战演练。短短的八周时间对于平时所学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师范生来说太短暂,他们大都只能通过观摩来学习,但事实上,要做一个好教师,光是靠看与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战训练。对此,我们应结合大部分高等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将实习生的实习时间与学校的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做个规划,在两者不冲突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另外,学校可以在学生低年级时,增加见习实践的次数,让师范生尽早地适应中小学的工作。而且,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最后一学年的自我安排比较丰富的情况,学校应考虑是否能够将学生的实习时间往前调,或者分段进行。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保证教育实习稳妥进行,提高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热情。

2.适当提高教育实习的经费,构建高等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双赢”。

俗话说“: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有了足够的经费,实习基地在运作起来也轻松,毕竟安排学生食宿、派老师专门指导这些都需要经费,经费有了,彼此的积极性高了,实习的效果也会提高。当然,如何提高教育实习的经费是目前各高校都比较头疼的问题。实习经费是由教育相关行政部门规划的财政输出的一块。既然教育实习对于高师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那么,学校应该努力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尽量增大教育实习在整个学校经费中的比例。另外,学校可以与学生沟通,说明经费紧张的问题,征得学生的理解,并组织学生参加有偿的社会服务。例如,家教、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这些项目本身就属于教育实习内容的一部分,既可以使实习生受到实际锻炼,又可以减轻实习时的经济负担。

3.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改革,以便适应当前社会。

针对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上出现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欠缺的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社会机制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比如说,学生大都反应大学四年学的都是书本理论知识,去工作应聘才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学校应针对这一现象,在学生大二、大三时增开班主任教育、中小学生心理研究等将来学生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提早了解相关知识。在学生大四时请有关单位的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开讲座,主要就是针对如何应聘工作或如何竞争上岗,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在大学四年中,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上讲台能力,以便适应当前社会。

4.加强对教育实习评定工作的态度,完善有关机制。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评定工作应该是严肃的、严谨的。首先,学校应该端正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强调实习的意义,不能让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学校除了原来就存在的硬性指标作为标准外,还应将实习生的态度、实习手册的填写、出勤情况也同时作为考核条件,特别是针对学生实习场地的不同,考核条件也应相对应的改变。比如说,实习开始前安排每个同学进行实习汇讲,记录每个同学的讲课水平、分数,待分散实习的同学实习归来再安排相同的老师听他们的回讲。我们不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习实现有质的飞跃,但是至少与实习之前相比在某些方面应该有提高。同时,设置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的机制,加强学生彼此的竞争意识。各教学系部也应对老师对学生的评分进行核实督查,完善教育实习评定的公平性,保证教育实习的稳妥进行。

三、展望

本文从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当前的教育实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更规范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使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衷田田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