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9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9篇

第一篇

一、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多数老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是否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那不是我的职责。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教师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完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具备站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能力;少部分学生即使对这门专业课很感兴趣,曾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由于难度太大,也会最终选择放弃。

二、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探索

(一)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概况高校本着服务社会,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的目的,在专业或者课程选择时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考察。所以开设的许多专业都是与社会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但是如果这些专业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那么当学生毕业时就无法与社会接轨,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因此,部分高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程。该课程由专业课老师兼任,在学生所学的专业课基础上,挑选对专业课学习有帮助的知名企业,通过教师在实践活动前后的“导、帮、讲”,同学们在实践中的“听、看、悟”,在实践后的“思、议、写”,帮助学生达到“拓宽知识视野、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大学生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相结合的实施背景和目的作为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职责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目标根本上在于给孩子一种必要的推动力,让他能以正确的方向开始人生之旅。”而这个“推动力”常常来源于将大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钟爱所学专业,精通所学专业,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性人才。

(三)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

1.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建立合作共赢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的孵化器,以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地将校内外资源联合起来,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

2.拓展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业课教师需要在课下花功夫认真备课,找出所教专业课中核心内容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点,并结合手中的资源,进行课堂的延伸。专业课教师要了解本地知名企业,熟知他们经营的状况,通过与知名企业的沟通,帮助学生进入该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并在参观考察前后给予一定的指导。笔者在专业课《管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曾针对课本所学的内容与计划参加社会实践的企事业单位及时进行信息链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者企事业举办的各种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比赛,密切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等。在创业大赛中设有实战营销的环节,要求学生们在校园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营销活动,其实这是一项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帮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积极融入社会。在比赛前,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比赛计划书进行详细和专业的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赛后,及时做总结。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将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作为讲课的案例,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拉近书本与实践的距离。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个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帮助学生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我们知道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往往更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因此教师可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先由教师下达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答案和收获回到学校,最后形成内容翔实的实践报告。以郑州宇通客车的实践活动为例。各学习小组的问题如下:追溯了解“标准化”的历史?宇通客车的“标准化”体现在哪里?什么是流水线?宇通客车的流水线的工作流程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流水线流程?宇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宇通的人性化管理体现在哪里?要想成为宇通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等等。带着问题去实践,可以消除学生的盲目性。防止实践结束了,仍不明白实践的目的。教师所选的这些问题,应紧扣教材,与专业课的内容息息相关。在课堂任务汇报环节,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讲出在宇通客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的问题答案和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获得的答案。通过小组代表在课堂中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内涵。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尽快地积累专业知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自信心。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学的趣味性不是单纯地激起学生的喜悦之情,博得学生的一笑,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引起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或者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抓好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环节。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认真组织上好社会实践汇报课。由各个学习小组挑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演说、辩论和竞赛。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三种评价模式。自评包括:根据自己参与活动的贡献度大小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包括:本组成员之间,根据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度互相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第三方评价:老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每个汇报小组进行评价。评分的内容包括: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组内成员的配合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联系情况等。评分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每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要求每个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或论文,并把结果列入评估环节中去,努力做到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三、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结论

仅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言,“无论是世界还是我们的大学中,变革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学院和大学的主体就是多样化和扩张”一样,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主题一定也是多样化的。只有多样化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要求具备‘实用性’的知识;知识越成为生产力,高等教育越被期望能培养更多有价值的人才”。这充分意味着,以前的大学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注定要成为历史,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定会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大学生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学会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拉近了理论与实践、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广大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樊士聪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篇

1基层是中医药人才发展的广阔天地

1.1基层医药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显示,占全国总人口超过半数的农村,却只享有不足三成的卫生资源;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十年前,缺医少药是农村卫生的最主要问题,现如今,新知识和新技术则是基层医院最大的缺口,归根到底是缺人才。

1.2国家政策积极鼓励中医药人才面向基层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河南省卫生厅《关于选拔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通知》均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服务,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就业。

1.3面向基层就业的优势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基层单位的医疗卫生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中医药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可以得到更多临床锻炼和能力提升的机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达到人尽其能,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平衡状态,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学生成长都有深远意义。

2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医药大学生的锻炼提供广阔平台

2.1社会实践活动对增进学生了解基层具有深远意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和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对扎实有效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当前社会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使大学生加强了与不同社会阶层群体或个体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共同的实践和交流中得到改善和加深。同时,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和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从鲜活的典型事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2.2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深入基层的助力剂以河南中医学院为例,每年暑期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项目化、全员化运作,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专业学习见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通过开展医疗服务、基层医院学习调研、中药材种植和管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基层校友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实现思想成长、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认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2.3贴近基层实际,结合中医专业特色,创新模式,开展全员化社会实践自2009年起,河南中医学院团委与河南109个县(市)的500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意向。根据医学院校教学特点,将学生的毕业临床实习与就业密切结合,通过协商、签订协议等方式,把实习教学医院和单位作为学院就业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见习、实习,积极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地就业,并颁发“河南中医学院就业基地”牌匾。河南中医学院每年组织家在农村的2000余名学生,就近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基层单位参与实践活动,在基层医疗单位参与见习实习,对家乡医疗改革状况进行调研,让大学生在服务家乡、提高自我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加和基层医院的相互接触与信任,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

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医类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战性高、平台广阔,为他们面向基层就业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机会。

3.1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信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中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与人民群众关系紧密的行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就是要服务好人民群众。只有把实践与服务结合,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才能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学习、见习实习活动,正是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服务基层、服务家乡、服务父老乡亲的机会。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在尽自己所能对乡亲们进行一些简单医疗知识普及的同时,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为乡亲们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也许他们的专业知识没有专家老师那么全面,但他们却有着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和最积极的行动。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回校以后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今后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强烈愿望;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群众负责,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服务身边的乡亲,让家乡亲人看到自己成长成才的信念。

3.2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在实践中提高临床能力,在应用中锻炼业务技术对于医学生而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需要一个反复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即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临床的见习实习变为自身的技能。河南中医学院把家在农村的学生组织起来,就近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卫生单位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学人才,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促进他们明确学习方向,激励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医学技能,更好的成长成才。在社会实践的同时,同学们也体会到医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临床疾病一般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为了更好地服务家乡百姓,很多参与实践的同学白天专心工作,晚上继续点灯学结,原来考试后就扔一边的课本被翻了一遍又一遍。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明白学习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对于回到校园的继续学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3.3社会实践与基层发展结合,在实践中书写青春、实现价值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基层的服务中,看到部分村镇缺医少药的状况,了解基层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激发自身服务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通过多年持续的实践活动,学生也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所做的巨大努力,看到乡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毕业时选择基层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中医院校应尽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教学合作单位等途径,积极探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教学、实践合作模式,拓宽中医类大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的渠道。要有针对性地对中医药类毕业生开展在基层“大有作为”的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炼和同人民群众的泛泛接触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丽霞郭婧高磊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第三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建设的意义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也被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2]。其核心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材料、作品和成果收集起来,编制成档案袋;二是根据档案袋的内容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成长进步。将此思想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就是将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制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然后根据档案袋的记录来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社会实践档案袋是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物质载体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是由共青团系统来组织实施。由于难以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评价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基本上是依据实践团队或个人递交的社会实践总结材料、调研报告和媒体宣传报道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片面地强调实践活动结论性材料的撰写与准备,不关心实践过程的实施和体悟,甚至个别地出现“造假”等寻租行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将反映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努力情况、成长情况、学习成就等方面的材料集中收集保存起来,既可实现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的形象、动态、连续、客观的记忆,呈现其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客观地反映出其在实践中的进步、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又能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评价提供有效的物质载体,为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还可促成大学生在档案袋的制作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对于变革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错误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实践档案袋是大学生成长档案的有机组成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属性,能历史再现事件的本源[3]。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为取得成功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动态、持续地展示和反映其在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等方面的点滴变化与成长发展历程,可以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教师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等提供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真实可靠的信息载体,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很显然,由于实践活动是深化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对这一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过程记录,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也必然是大学生的成长档案的有机组成。因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是对大学生成长档案的丰富和完善,对于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客观地记录大学生成长轨迹,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参考、凭证、依据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实践档案袋是锤炼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试金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群体将来步入社会、开创事业的“通行证”。当前,大学生群体整体的诚信素质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极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域就是:个别大学生并未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而是捏造实践事项找熟人写评语、盖印章;个别大学生肆意夸大活动时间,凭空编撰调查数据;部分大学生抄袭实践报告;等等。而因为难以实施过程性监控,学校很难评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存在失信的问题,这就使得原本肩负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意义。因此,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全程、全面、真实、客观地记录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就可以使其时刻感觉到一个监督的影子存在,提醒自己在各环节都要实事求是,切实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砥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试金石”,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诚信品质,进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的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既是记录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凭证,又是学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在社会实践档案袋的内容设计上,我们应秉承既要呈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长过程和收获,又要体现学校、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思想。据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可划分为描述、展示、评估三个部分收集材料。第一部分:描述型档案。此类档案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信息部分,主要包括学校、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指导教师以及实践活动的时间等基本信息。二是活动过程部分,又可分为活动准备阶段和活动实施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材料主要包括实践活动的课题、选题依据、实践目标、实践形式、实践基地、活动实施方案以及指导教师意见等材料;活动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活动实施具体过程以及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方式方法及结果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活动记录、实践日志等,要求图文并茂,如实、详细地记录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二部分:展示型档案。

此类档案主要包括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作品和成果,主要有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图片声像等。这就要求活动参与者要在认真完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对实践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等,撰写和遴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报告以及照片、录音、录像等活动材料,充分展示出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导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系统地从自身参与实践活动状况、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步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第三部分:评估型档案。此部分可分为个人自评、成员互评、教师评判以及实践地评价等板块。评估中,各方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关注非智力因素,诸如实践态度、努力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内容,加大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判;同时,还要特别突出成长性的评价,提出努力方向的建议,最终,学校综合各板块评判意见,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予以客观、多元的评价。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建设的原则

作为一种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质性评价模式,与传统的量化评价方式相比,“档案袋评价”有着明显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认可。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实施档案袋评价的高校还很少,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袋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的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大学生主体地位。收集的档案既要着眼过程,鼓励创新,能全面、客观地记录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历程;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材料的收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在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有效调控,在反思中获得全面协调发展。

2.多元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应体现多元性特点,一方面材料收集要全面,应特别注重对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的归档整理;另一方面在实践效果评估时,应全面把握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更好地体现大学生成长过程的个体差异性、成长方式的多元化特点。

3.互动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作为对评价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要着力改变以往单一性的教师评价主体地位,重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学生评价视角,使实践成效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实践基地、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有效形式。参与各方根据各自掌握和了解的情况,在民主参与、协商沟通的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性评价。

4.发展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档案袋建设应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更加注重档案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要特别注重对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努力程度、潜力发挥及进步标志等发展性指标材料的收集归档。同时在实施档案袋评价时,要特别注重动态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既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路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作者:檀竹茂刘张飞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第四篇

1抓好两支队伍

科学规划和整体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相信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宗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这些,就必须突出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各级学生干部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主体作用。重点是建设好学生会和班级干部这两支队伍。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贴近学生,立足服务。在组织建设上,每学期都开展一个月的班级干部、学团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新生开学时,成立学生干部迎新组,在运动会时,成立学生干部服务工作组,在文明创建时,成立学生干部文明监督组,在学生实习期间,成立学生干部联络工作组等,强化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学生干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文艺演出、繁荣社团文化、开展新生需求状况调查、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调查、成长经验交流等等活动,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训等生产实践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05年以来,护理学院教研室多次召开会议,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专业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二是把第二课堂与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组织形式灵活、突出学生个性、育人成效明显等特点,在高校育人系统中发挥着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系注重将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相结合,重点打造以“服务地方、增长见识”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到实践中去体验创新成果,因此,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山东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与改进取向》荣获2010年山东省高校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护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与多元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三是将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与实施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才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方面结合学院的百部经典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提升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目标,开展了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进社区活动,建立了护理学院与方家村校地共建友好合作单位关系,走进十里堡敬老院-关爱老人、温暖社会系列主题活动,学校临102国道路通安全文明引导服务队等长期性的学生实践活动。

3搭建四个平台

3.1思想素质类第二课堂

主要以大学生生涯设计活动为主线,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为导向,加以设计、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充分把握学生思想实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寓教育于活动中,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特点,确定活动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系统辅导,一年级重在大学适应指导,二年级重在目标调整指导,三年级重在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指导,使学生在参加指导性活动中,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契机,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使命等主题的征文、座谈、演讲、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深深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注入了思想教育的元素,使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提升。

3.2身心素质类第二课堂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以及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呈现出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不断增大的趋势,身心素质急需提高。因此,我们系统地规划了关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活动。身体素质第二课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强体魄,益心志。心理素质第二课堂:聘请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我院大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中心,各班级建立了心理委员。通过专业老师的讲座,开展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每年均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测试超标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与心理疏导。

3.3专业素质类第二课堂

学生的专业素质,除打好专业基础、基本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拓展与提升。包括科学素养的积淀、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提升等等。学生专业素质的拓展一直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加强。举办素质拓展活动,集中邀请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分专业向学生介绍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信息与发展前景等,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开展“读经典名篇,创美文佳句”等读书活动,推荐人文社科、环保科类书籍,举办读书征文、读书沙龙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4实践服务类第二课堂

依托我院专业学科优势,通过组建大学生实践社团,开展服务社会和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和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最终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第二课堂可以说内容丰富多彩、范围宽泛、层次不一。我院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上,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紧扣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主题,科学地构建大学生第二课堂平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层次高、锻炼价值大、受益面广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形成了集思想素质类、身心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实践服务类等四大板块组成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板块的分类是相对的,其中很多活动的功能是多元的,从受众学生的实际而言,达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培养的毕业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8%以上,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此,护理学院被授予“山东协和学院就业先进单位”称号,党支部被评为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辅导员王超等同志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年度全省优秀辅导员”称号。

我们深知,在开展活动中还存在着学生自发性差、形式化、低层次活动多,缺乏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规划、设计,实施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等问题。构建大学生第二课堂平台,对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第二课堂训练尤其重要。我们一定会继续深入学习,进行机制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及时总结提高,开创我院学风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牢固树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人才培养办学理念,强化学生指导与服务,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陈雷孙岩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五篇

一、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最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和有效补充,丰富和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手段和内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体验的主体,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相比于从外部灌输与塑造的方式,以自我为主体的体验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

(一)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爱心、责任心最有效地途径

在“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中有一项《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调查》的问卷调查,63.16%的同学选择如有有机会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69.74%的同学认为每次做社会实践有收获。在其他专业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比较喜爱参与的一种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一些基于爱心、责任心培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融合道德理论、社会现实,帮助大学生自我情感的联系,帮助大学生全方位的锻炼。不仅帮助大学生奉献自我,而且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要履行个人义务,着眼点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尝试关心他人、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实现成功。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从而提升爱心、责任心。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深化作用。最后,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看,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大量鲜活的素材和实例,活动活跃了说理教育的苍白无力和生硬训斥,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在书本上体验不到的心理感受和道德体验,从而形成并深化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

(二)目前基于爱心责任心培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方式

目前基于爱心责任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形式划分,可分为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活动、艺术实践;按照时间段划分,可分为临时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短期的假日小型社会实践活动等。针对大学生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关于爱心、责任心的校园及社会调查,参观敬老院、聋哑学校,参观革命圣地、爱国主义圣地,开展帮扶孤寡老人、失学儿童活动,开展三下乡、服务社区活动,开展军民共建、学民共建活动,开展义务清扫、家电维修、法律帮扶、环保宣传、交通协管员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开展做家教、摆地摊、发传单、做兼职等勤工助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要立足于学校、学院和学生特色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而且要走出校园,与其他学校、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实现学生用专业服务、回报社会。

二、完善基于爱心责任心培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辅导员工作成效。而要开展好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使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八点:

1.活动形式既要新颖,又要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要紧密结合形势,在把握时展主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设计活动。如在清明节时开展“流芳园”清扫烈士陵墓活动,增强同学们爱国主义;在城市创建卫生城市时,则可以联合其他高校在小区开展大型的服务小区活动;根据大学生向往军营的心理,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2.实践领域要广阔,要大胆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社会。

3.活动内容要精心策划,活动工作要认真布置,扎实做好准备工作。要开展好一项活动,除了设计好主题之外,还要围绕主题,策划活动具体内容,认真布置,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在做策划书时要把活动每一个流程内容都设计好、把每一个流程的组织都安排好,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好,包括由哪些人参与,由谁负责,电话号码多少,后勤保障,路上安全,现场秩序维护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全面考虑。

4.要广泛吸取社会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保障实践活动经费。要改变以往实践活动的资金主要依赖学校学生活动资金的限制,可以申请德育项目和学生创新基金课题,以及向活动对象的企业或单位需求活动经费等支持。

5.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或者有代表性的乡镇和企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

6.要注重点面结合,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就其主要意义而言,在于其参与的普遍性。要努力将大多数同学组织起来参与其中。

7.在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助手作用。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深入开展下去。将活动由暑假向寒假、由假期向平时延伸。另外,要加强网络建设,借助互联网络来扩大活动的宣传和影响。同时,要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评体系,与学生德育测评、评奖评优、入党和班级综合考评等挂钩。

作者:汤劲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更强的参与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开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做出积极能动的反应,如自我认知、自我驱动、自我调控、自我反省等,通过有选择性的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形成良好习惯,主动践行思想道德的要求,完成外化的过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理解”,从“简单接收”到“主动汲取”,这一明显的转变也充分反映了其具有更高的参与性。

(二)更高的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展开方式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避免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愉悦感,使教育的空间得以延伸,使大学生主动接受并反映于实际行动中,达到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更广的辐射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之中,还延伸到宣传总结等一系列的后续活动中;不仅使参与其中的学生受益匪浅,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总结辐射到没有参与其中的学生身上。经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宣传和总结中融会贯通,碰撞出火花。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其辐射性更广。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不够广。对于学校集中组织进行的志愿服务、实习工作等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不存在“盲区”。但对于比如暑期返乡的社会调查、日常开展的帮困助残、义务家教以及在校外进行的勤工助学及自己联系单位进行的专业实习等相对分散开展的实践活动而言,虽然参与学生占大多数,但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盲区不能做到全覆盖。

2.针对性不够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最核心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是育人。然而在当下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往往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社会效益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未有考虑育人的内容,反而是流于表面、走马观花,对学生而言也就仅仅是到校外走走看看,不会产生很大的触动效应。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没有对学校、社会和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今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规避的。与此同时,大学生之间由于学科背景与年级的不同也存在差异。他们的擅长点不同、参加活动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在社会实践中面临问题时的思考也不尽相同。对此多种状况笼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就使得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性不强。

3.贯彻性不够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按要求贯穿其始终。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由策划、发起、实施、总结、宣传五个环节组成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这些环节的设计衔接不够连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在最后的总结宣传阶段许多学院或学校把重点放在了评优环节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认识深化及升华,淡化或忽视了最重要的经验交流、总结,以提升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效果。实践活动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二)形成的原因

1.认识不够明确。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但目前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多半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发展特点的方面展开,对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也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观点。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述不多。有些学者在研究中提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些问题,但也就仅仅是比较粗浅的论述。这显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正确认识和开展。也就形成了现在很多高校习惯性地认为只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必然就会从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胡乱画等号。

2.缺乏有力的组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由学校的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与协调。勤工助学是由学工处负责组织实施,专业实习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是由高校团委组织实施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必然会涉及学校的其他管理部门。所以,只有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存在的多口管理、领导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其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要么一哄而上,要么撒手不管,不仅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力度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指导力量薄弱。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指导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了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覆盖全局,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健康、顺利、有效地开展,更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问题。充足的指导教师配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从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指导教师的缺乏是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

三、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各高校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的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理性地对待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还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双重收益。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高校片面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运用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所以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特点、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实际问题入手,来制定社会实践的主体,确定其内容与形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三)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中的主动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与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的选择实践的主体、选择实践的形式、制定实践的方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社会大舞台中锻炼自己的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勤动手、多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接受全方位的锻炼,提高活动的效率。

作者:陈慧文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第七篇

一、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那么参加的人员不仅会遇到各种疑问,在结束了社会实践之后要总结活动成果时各自往往都不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等等。因此,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对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地点,应该由学生干部自己讨论和策划,学生干部根据自己对相关社会问题了解,同时通过网络、同学和当地老乡提供的信息,在一起讨论得出的活动目的、内容与地点。他们便会非常珍惜机会、非常认真的对待。

一方面,这样会大幅度增加活动的形式,选择余地增多,活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那是他们自己想要与喜欢做的事情,年轻人逆反心理及主宰心理严重,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项任务,做自己的事,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再有,在排除他们应付心理的基础上,还会因为学生活跃和纯真的思想,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改变社会实践活动意义不鲜明的局面。或许,学校会担心学生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或不会用心去做此项工作,其实,且不说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了,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同时,他们肯定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自己想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才干、锻炼能力和尽情释放激情的舞台,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作为领导或者指导教师完全应该相信学生,很多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在得到充分相信的时候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

适当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改变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该与其学的相关专业息息相关;其次,良好的活动需要完善的组织结构做依托。因此适时的关注相关的热点是提出良好方案的前提,学习和借鉴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推动自身活动的创新,以带动学生会及其他相关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这样一来,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很多;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对此行业的人才需要,以便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好的武装自己。

三、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

应该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使当代大学生“直观社会,反思自我,健康成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良好途径。对于平时课外活动少的广大医学生来说,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及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更可以调动广大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谁不想自己有出息,谁又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真正好的活动肯定会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所有家长的支持。二是加强队员的成果意识,活动再好,开展的再成功,没有成果就没有说服力。如果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队员们都能交出良好活动成果,还有谁会不愿参加,还有谁会说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干部拿着学校的钱变相旅游呢?对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无疑主要体现在活动结束后的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而通过对大多数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队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笔记、相片他们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有相当的价值,但需要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时,他们便忘了这些,而是通过网络复制一篇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项任务”。

其实,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交上一篇优秀的报告论文,这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医学生的自信,更可以改变很多的医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正确的看法。三是注重广大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使广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干部在实践地点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获得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同时,他们的成功更能带动下届的学生踊跃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给当代医学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良性循环。

作者:段华庆江茜单位:赣南医学院

第八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功能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对社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对生活怀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对国情、民情和社会生活缺乏实际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对社会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在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社会的丑恶现象时,容易产生急躁和不满情绪,进而丧失目标和信念,缺乏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必须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与基层接触,在社会锻炼,才能够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自聆听人民大众的真实声音,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明辨是非观念,才能够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服务社会大众和提高自身能力

大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把课堂知识直接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的转化和进一步拓展,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巩固和提高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强了实践经验,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就业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形式重于内容、重视媒体效应缺乏实干精神、功利思想较重、资金匮乏等,但就其社会实践本身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前期缺乏调研和准备

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课堂学习和校园各种文化活动,对社会实践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把社会实践看作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前期的调研和实践的准备。他们对帮扶的对象和实践场所没有前提的调查,对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对成员的知识特长不清楚,分工不明确,没有进行培训等,有些只凭着同学的热情,就仓促上阵,缺乏前期的调研,针对性的准备,降低了社会实践效果。

(二)缺乏专业特色和理论深度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将课堂和社会能够紧密结合,用实践来验证和提升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更好、更有效地去应用于实践。而在现实中,很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实践项目空泛,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指导性。且媒体的宣传效果远大于实践应用性,致使一些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技术含量,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

(三)社会实践与社会需要相脱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主要是政府进行牵头,学校进行有效组织,其定位在于通过社会实践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现实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时间主要集中在假期;内容多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开展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支教扫盲、法律咨询、文化宣讲等方面等,由于高校经费的紧缺,往往容易忽视社会的需要,忽视了在实践的同时还应努力去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较少主动深入地为地方和服务单位排忧解难,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而这些单位付出的多,得到的回报少,导致与学校缺乏长远合作的基础,无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服务单位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常常出于上级的压力或领导的情面,在接受和安排实践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

三、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党的群众教育实践路线为途径,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扎扎实实开展大学生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专业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巩固和提高专业能力;要结合就业创业,开展深入的就业创业实践,为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注重实践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多样性的转变

社会实践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践内容有不同的侧重。对于低年级学生,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为主,开展普遍性的社会公益服务,积累书本以外的直接经验、了解工作的艰辛、认识社会和学校的差别,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式等。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开展科技普及、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技术水平较高的社会服务。具体来讲,就是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应用到社会需要之中,不仅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挖掘自身潜能,为即将来临的就业、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实践对象的普及性

目前,广大学生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愿望是强烈的,但因社会实践的形成历史、实施机制、考核评价体制、学校与社会需求不统一、组织者对实践目的理解片面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面不够广泛。学校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使在校大学生普遍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同学更多的选择余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另外,学校要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生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

改进社会实践评价方法,制定社会实践评比标准,抓好考核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将评比结果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加分、奖学金评定、评优、就业推荐、推优入党的必备条件或重要参考。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要在组织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力度,要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新载体,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

(四)注重实践评价结果的运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要由同质型向差异型转变,逐步纳入到教学体系和考评体系之中,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考评制度,使实践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同时将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实习、素质拓展、校园文化等同等看待,作为学生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搞好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表彰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障社会实践的质量。这样,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持续全面开展的根本保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入、持久、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史俊洋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第九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项基本功能的实现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培养社会主体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直观的社会感知,找到具体的感应对象,对于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比较,课堂教学系统、完整,有详细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进度,但是形式单一,比较抽象;社会实践则是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容易理解。只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2、有利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在社会中和工作岗位上运用。大学生要想全面发展,必须要接受全方位、多层次教育种类的教育。不但要接受多层次的教育内容,还要通过多样的教育途径来接受教育。大学可以给予大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但是由于大学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很多教育内容是无法在学校完成的。社会实践可以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全方位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达到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最佳结合。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也比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是由于阅历不足,辨别是非和选择能力比较薄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往往会失去自我,陷入迷茫。这样会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实践可以使得大学生真正投身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直接感知社会,丰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当前,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基本上就是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与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等。

1、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运动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的光荣传统的延续,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到“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下乡”活动正是同志“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实践证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大学生真正的与人民群众广泛的交流,并且在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四进社区”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三下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当代大学生运用知识、实践成才的好课堂。科教进社区是组织大学生在社区与居民一起举办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文体进社区是指组织青年大学生发挥个人的文体特长,利用社区的文体设施,帮助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法律进社区是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普法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卫生进社区是指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共卫生保健服务,倡导健康生活的新理念。大学生通过“四进社区”活动,真正的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有效的帮助自身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知识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1、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来检验自己的所学效果,不断地寻找差距,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有的放矢更好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身适应社会的工作技能和处事方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实践对于强化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反之,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来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往往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存在着滞后的情况。社会实践可以及时的将真实信息反馈给课堂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及时地得到调整,不断地完善提高。

3、深化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社会实践是运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来对大学生提前进行适应社会的一些锻炼,以利于大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受到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与培训,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并且还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检验自身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为人处事的原则与社会存在的差距的地方,并及时的进行纠正,从而使自己不断地得到提高,达到尽快的适应社会,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的目的,为自己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直接与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这些人中有自己的老师,有社会人;有自己的同龄人,也有比自己大好多的前辈、业界精英。这些沟通交流,对于提升大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与这些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大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意识,积极向社会人靠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增强大学生思想认识。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直接感受,易于将直接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使得当前大学生群体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但能够加深自己对于伟大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党的政策的认识,更能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更能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达到促进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靳超戴雅杰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