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策略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平稳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校企合作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探寻校企合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提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策略。

关键词:就业;校企合作;策略

经历过“史上最难就业季”和“史上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能够满足“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需求,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表1所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不仅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逐渐转向大众化阶段,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上升。

(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对市场、所学专业、自身实力和综合素质等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认识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方面会产生迷茫和困惑。首先,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不足,致使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准确,职业规划不太合理,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其次,学生追求的目标企业和岗位不甚合理,就业部门相对狭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喜欢关注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大公司,对私企、民营或者中小企业了解不多。再次,就业期望地区仍集中于经济较活跃的地区,就业扎堆于沿海及大城市,认为那里发展空间大,很少人愿意去中西部地区或者中小城市。

(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存在些许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许多大学生在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缺乏对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需求之间的认识,他们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其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在大学教育中忽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并且,企业能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周期大多只适合大学生在寒暑假前往,这非常不利于实践的持续化和常态化。再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和研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劳动成果,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

(四)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过长

由于企业的逐利本性,企业更倾向于聘请可以迅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员工。因此,很多企业会降低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导致毕业生职业适应期有所延长。

二、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的合作,将企业的要求和因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它是高校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要确定的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相结合。校企合作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认知,确立就业定位,提高就业率

首先,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认知,确立他们的就业定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就大学生就业教育这一点来说,合作的结果均是以完善学生的个人发展为主的,要帮助他们早日找到职业发展轨迹。通过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讲座、实习、实训基地等途径,学生可以了解市场的就业行情和趋势,体验就业生活,找准自身的就业定位,并规划好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个人就业率。校企合作以传输就业实践经验为导向,并向广大学生讲授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能够立足于就业市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快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

(二)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更好、更迅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学生通过巩固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为就业后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强化与提升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校企合作提供的实践机会,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更容易在学习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探索和思考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掌握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校企合作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尽早地走进职场,接触行业和社会,理清自身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基于此,学生在面临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和控制,提高自身的抗压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校企合作有助于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场新人角色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逐渐达到岗位所需的能力和要求,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缩短自身的职业适应期。

三、加强校企合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策略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主导策略

政府的支持是校企合作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促进校企合作一种重要的外在力量,政府的宏观主导策略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策要到位。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国家机构,有责任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并做好前期宣传和引导工作。比如,政府可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补贴条款,刺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其次,立法要到位。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参与校企合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它不仅可以提高高校、企业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可以保障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再次,措施要到位。政府要保证各种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的配套措施的到位,才能够促进合作的深入和持续健康的发展。比如,设置校企合作专项基金、企业补贴基金、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最后,监管要到位。政府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宏观调控者,需要监管高校和企业是否按照协议履行职责,有序地开展合作,并处理其他突发事件等。通过监管,为双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推动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校企合作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二)提高高校重视度的策略

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重视校企合作。首先,要转变封闭办学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市场的发展需求,高校应走出象牙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高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的内容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通过完善这些机制,来保障校企双方的互动,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再次,高校要积极探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合作,根据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适合自身的合作模式,实现三方的共赢。

(三)企业的动力支持策略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最终受益者,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接纳者。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动力支持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以“校外指导老师”为主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选派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毕业生作定期的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向毕业生传播最新行业需求的资讯,使毕业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形势,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其次,以“资金和场地”为主的财物力量的投入。企业一方面可以投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有的先进设备、车间厂房等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融合,而且还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策略

高校学生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他们要提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首先,转变思想,注重实习和实训。学生应该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观念,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实践中,真正地化为己用。其次,制订合适的职业规划。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并结合行业趋势,尽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充足的准备。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平稳就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如今促进就业的多种途径中,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校企合作双方需要准确把握学生、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黄艳华.基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2]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作者:厉祎 白鑫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