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银鱼养殖论文:小银鱼不同群体繁育特点比较

小银鱼养殖论文:小银鱼不同群体繁育特点比较

本文作者:杨战伟1,2李钟杰1刘家寿1张堂林1叶少文1张华3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大学3湖北省丹江口市水产局

产卵时间

周年采集样本的性腺发育周期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在丹江口水库存在两个繁殖群体,产卵时间分别在1—5月和当年9—10月,属春宗繁殖群体和秋宗繁殖群体(图2)。其中春季产卵高峰期在3—4月,秋季繁殖个体数量较少,仅占全年全部繁殖个体的21%。

繁殖群体体长分布

共采集200尾性腺发育成熟雌鱼(春群158尾,秋群42尾),其体长范围在50.61~78.37mm之间,体重范围在0.324~2.146g之间。统计分析表明,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之间的体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群的体长(65.79mm±6.05mm)显著大于秋群(55.04mm±3.18mm)(表1)。

丰满度指数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和秋季繁殖群体丰满度指数分别为101.43±19.71(n=158)和101.87±11.85(n=42)(表1),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性腺成熟指数和繁殖力(AF)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间性腺成熟指数(GSI)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春季繁殖群体的GSI(17.26±6.42)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11.72±5.01)(表1)。同时,该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间绝对繁殖力(AF)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群(1851粒±342粒)显著高于秋群(1067粒±190粒)(表1)。

成熟卵径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个体卵粒大小(图3)和秋季繁殖群体(图4)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春季繁殖群体的卵径(0.62mm±0.05mm)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0.53mm±0.04mm)(表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繁殖群体,并且两个繁殖群体之间繁殖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春季繁殖群体在个体大小、性腺成熟指数、成熟卵径和繁殖力方面均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这表明丹江口水库春季繁殖群体较秋季繁殖群体的个体生长快和繁殖投入高[8-10]。同时由于春季繁殖群体的卵粒也较大,表明春群产生的后代可能具有更高的存活率[12]。另外春季繁殖群体的个体数量也相对较多,因此,春季繁殖个体对种群补充的贡献较秋季繁殖个体大,春群应该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在1—5月和9—10月各有一批产卵群体,这跟许多文献所报道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太湖新银鱼产卵时间相同[13]。太湖新银鱼具有多个繁殖群体且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是该种鱼类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特性[14]。此外,在一些其他鱼类中也存在着,具有多个繁殖群体且不同群体间繁殖特征有明显差异的现象。如在黑龙江产卵的大马哈鱼具有夏群和秋群两个繁殖群体,且秋群繁殖力要比夏群平均高40%左右[15];浙江近海的大黄鱼,在发生春汛和秋汛时均有一个繁殖群体,而春汛时鱼群繁殖力比秋汛时鱼群的繁殖力要高一些[16]。

鱼类的繁殖特征是其生活史型和环境适应性对策的基础,常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同种鱼类在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变异,这种变异被归结为遗传的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7-19]。太湖新银鱼特定的繁殖季节以及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的显著差异性,是其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繁殖对策,这样能够保证仔鱼在饵料大小和丰度适宜的时候孵出,使所产的后代具有最大的存活率[12]。同时银鱼卵径的季节变化,可使仔鱼的大小与春秋两季可得饵料食物的大小范围正好相匹配。

食物可得性和温度是影响鱼类繁殖策略最常见的因素[20],浮游动物对大多数鱼类的存活、生长至关重要[21]。长江中下游许多水域浮游动物饵料资源在春季比较丰富[22-23],银鱼大量的鱼卵和仔鱼出现在春天,这样可以获取最大的成活率,有利于种群繁衍壮大。另有文献表明太湖新银鱼春群是前一年春季出生的后代,而秋群一部分个体则是当年春季出生的后代[15]。银鱼秋季繁殖个体生长季节较短,能量积累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秋群个体繁殖能量投入小于春群个体的原因之一。另外,9、10月份为银鱼捕捞高峰期,较大的银鱼个体因选择性捕捞而消减较快,产卵群体减少,整体繁殖力下降[24]。

太湖新银鱼繁殖投入高时,其种群的资源状况好。春群是其种群主要的资源补充者,因此该库区银鱼渔业资源管理、种群控制策略和捕捞对策的制定应重点考虑春季繁殖群体的特征。同时由于在大坝蓄水后银鱼种群过度繁衍可能带来一定的生态问题,因此在充分利用银鱼资源的同时,应根据繁殖特征加强对其种群规模的控制。从渔业利用的角度看,每年秋季的捕捞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控制银鱼种群、改善水质的角度看,捕捞春群特别是繁殖高峰(3—4月份)的银鱼会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