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方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及措施

地方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及措施

农民从6大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把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着力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着力点,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形成了年加工葡萄酒0.5万t、面粉10万t、玉米种子6.5万t、草产品20万t、番茄酱3.1万t、籽棉0.6万t、蔬菜0.3万t的无公害生产能力。全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个体户99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1个,建成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形成加工能力100.25万t,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49.7%。通过采取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措施,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15万hm2,标准化生产面积2.44万hm2。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0.15万hm2,以精细、安全、无公害为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申请注册涉农商标1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产品1个,认证无公害基地3个。

1以林业生产为主的生态环境模式

以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五大工程。全县完成退耕还林0.367万hm2,完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贺天新(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台734300)成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4.65万hm2,封滩育林(草)3.166万hm2,治理沙漠3.367万hm2,治沙造林0.107万hm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绿洲向沙区推进5~10km。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使湿地保护面积达1.7万hm2,为大批候鸟提供了栖息、停歇、迁徙的理想场所。

1.1以畜牧饲养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畜牧业是全县农业中的重要产业。2011年全县畜牧业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1%,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546元,占人均总纯收入的23.8%。近年来,县上加大扶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发放贷款等额等措施,支持发展养殖业,走粮(草)—畜(禽)—沼—果(菜)循环发展的路子。

1.2以沼气建设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高台县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猪圈+厕所)”生态模式10560个;沼气用户已达1.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5%。如:黑泉乡定平村郭光寿的温室辣椒今年长势好,光使用沼渣、沼液这一项就比别人的温室少投入300多元的化肥钱,收入比别人的温室整整多1000元,病虫害也比往年明显减少。如今,象郭光寿这样集“养殖—沼气—粮”、“养殖—沼气—果”、“养殖—沼气—菜”等生态经营模式的农户在高台农村越来越普遍。这种集能源、生态、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把沼气建设与环境整治、村镇规划、污水治理、生态村、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等结合起来,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家居清洁、庭院经济高效、农业生产无公害的生态发展之路。

1.3以秸秆利用为主的环保增收模式通过秸秆还田、氨化后作为牛羊的饲料、食用菌种植等模式的利用,解决了农民以往“一烧了之”的做法,过去麦收、秋收后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秸秆的综合利用明显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1.6以休闲、旅游为主的观光农业模式高台县着力打造“红色胜地、文物古迹、湖泊水面、生态观光”四大旅游品牌。依托312国道,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栽植红柳、松柏、枣树苗等苗木,形成了大通道、多树种绿色屏障;依托祁连葡萄酒业公司开发“三园观光”区,建成啤酒花生产基地133.3hm2,酿酒葡萄基地485hm2,形成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庄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台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建设水平还不高,规模不大。当前制约全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没有形成自己明显的技术体系,在实践上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有多元化的技术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二是现阶段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三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短,不够紧密。由于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户和企业利益“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循环连接机制。四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平衡,特色优势不明显,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卖难”问题仍然存在。五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尽管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40家,但是,大部分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六是污染生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干部群众仍然存在“重发展、轻保护,重经济、轻生态”的错误认识,化肥、农药、农膜使用超标,家禽、家畜散养、放养破坏植被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

3高台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强化组织,完善机制生态农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统一协调、分工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体系,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各项规划。

3.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尽管《农业法》对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原则性的规定,但还需要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自觉提高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识。

3.3创新思路,完善模式进一步借鉴县内外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进理论与模式,总结和完善本县发展生态农业的现有模式,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农业循环、生态安全的新模式。

3.4加大投入,持续增长要依据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投入机制。

3.5抓好典型,带动全县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点上求突破,在面上求发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当前,特别要注意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使其成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样板,为全县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3.6多措并举,三效统一一是要把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引导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农业效益产业链。二是加强生态园区、旅游景区、休闲农庄的规划与建设,将种植、养殖、绿化、观光、采购等内容结合起来,发展循环型的旅游农业。三是不断深化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协调起来,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统一。

作者:贺天新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