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潜叶蛾产生规律与其防控探究

潜叶蛾产生规律与其防控探究

本文作者:谢守江1李志清1卢绍辉2杨玉巧1张丽敏1作者单位:1.濮阳市林科院2.河南省林科院

杨白潜叶蛾属鳞翅目,潜蛾科,主要危害杨树苗木和幼树,以幼虫钻蛀叶表皮下潜食叶肉,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叶片枯焦,影响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和树木生长,过去该虫虽有危害,但不太严重。据林业主管部门统计,近些年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以及杨木旋皮加工胶合板等产业的发展,濮阳乃至河南全省以欧美杨为主的杨树林迅猛发展,濮阳市目前已发展到9.3万hm2。由于造林模式单一,大多是纯林,导致杨白潜叶蛾2007年暴发成灾,叶片受害率达69.23%,大片林子叶片早期脱落。2008-2010年我们在濮阳市高新区进行林间发生规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在濮阳市阳子公路北豆村北边路东的一处107杨林地,树龄3年生,密度3m×5m,林下间作花生,杨白潜叶蛾发生较多。

1.1田间定株定期观察

选上年杨白潜叶蛾危害较重的杨树林地,按对角线取样法取3个调查点,每点标记调查株3株。2008年每株不同方位固定3个枝,挂牌标号查每枝总叶片数,每枝分前、中、后3个部位;2009年对调查进行株全株调查,每株分上、中、下部和东、南、西、北4个方位。自田间发现有杨白潜叶蛾幼虫的虫斑时起,每隔10d逐株逐枝调查一次新发生的虫斑数和蛹茧数,在*“河南省林木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杨白潜叶蛾发生规律研究及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子课题部分研究内容。叶片上用记号笔标记当次新发现的虫斑和蛹茧数及日期,同时记载每次新增虫斑和蛹茧在枝条上的部位,统计每个虫态的发生时间和数量。

1.2田间随机调查法

与定株调查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从5月开始,每隔10d左右到田间查看杨白潜叶蛾发生情况。在杨白潜叶蛾发生期,每次随机调查5株以上,每株取树冠上、中、下部,分别东、南、西、北4个方位每株调查12个枝,调查记载每枝总叶数、虫斑数、蛹茧数。将有虫斑和蛹茧的叶片带回室内进行逐一剥查,统计有虫叶虫斑数、虫斑率、幼虫头数、总蛹茧数、空蛹茧、死蛹茧、活蛹茧、活蛹茧率。同时记载树木品种、密度、林分组成、林地土质、间作物、生长势、管理状况、周围环境等。

1.3网室人工培养观察

在网室内结合该虫生活史观察,总结出每代幼虫和蛹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2药剂防治

2.1材料与方法

试验共设13个药剂防治处理,分别是:5%杀铃脲SC0.1%、0.067%、0.05%;1.8%阿维菌素EC0.067%、0.05%、0.04%;10%吡虫啉WP0.1%、0.067%、0.05%;48%毒死蜱EC0.1%、0.067%、0.05%;另设清水对照。每处理3~4株,3次重复,完全随机排列,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药管加长绑于长杆上对各处理树冠进行均匀喷药,保证叶片正、反面都均匀着药。2009年8月24日喷施,此时正值杨白潜叶蛾第4代幼虫盛发期。喷药后第3天、第7天、第11天分别调查各处理药效,每处理的每一重复随机剪取有虫斑叶片20片以上。查虫斑内幼虫30头以上,统计幼虫总数、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相对防效。然后,对调查数据利用DP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和浓度。

3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定株和田间调查,总结出杨白潜叶蛾在林间的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

3.1幼虫发生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2008—2010年调查得出,杨白潜叶蛾幼虫危害期第1代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第2代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3代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4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5代在8月下旬至10月初。各世代比较整齐。第1代和第2代危害较轻,对树木生长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危害高峰期在第3~5代。2010年9月13日田间调查,叶片虫斑率几乎达100%,最多的一片叶上有卵块81块,卵453粒,即453个虫斑。

3.2幼虫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规律

调查发现,杨白潜叶蛾幼虫70%以上在枝条的前部,其虫斑数占总虫斑的76.54%;枝条中部次之,虫斑占20.37%;枝条基部最少,虫斑占3.09%。从整个树冠看,上部和的叶片上虫斑较多,而树冠内膛的叶片上则较少。幼虫(虫斑)不同时间在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南面和东面稍多,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4个方位均无显著性差异。幼虫在树冠的上、中、下部分布,以上部居多,为61.5%;中部次之,为26.3%;下部最少,为12.2%。经对不同时期树冠不同部位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树冠上部与下部有显著差异;上部与中部、中部与下部无显著差异。

3.3蛹茧发生与分布规律

调查得出:蛹茧在树冠上部分布为总数的34.5%;中部为39.2%;下部为26.3%。经对不同时期树冠不同部位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蛹茧分布在树冠的上、中、下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叶的蛹茧率在树冠的东、西、南、北方向没有明显的差别。由调查中得知,杨白潜叶蛾化蛹70%以上在枝条的前部,其蛹茧数占总蛹茧的73.79%;枝条中部次之,为22.65%;枝条后部最少,为3.56%。从整个树冠看,下部和的叶片上蛹茧较多,而树冠内膛的叶片上则较少。

3.4药剂的防治效果

5%杀铃脲SC0.1%、10%吡虫啉WP0.1%、48%毒死蜱EC0.1%药液防治杨白潜叶蛾幼虫效果最好,喷药后11d相对防效均达100%;10%吡虫啉WP0.067%~0.05%、1.8%阿维菌素EC0.067%~0.05%、5%杀铃脲SC0.067%~0.05、48%毒死蜱EC0.067%~0.05%药液防治效果也很好,相对防效在88.08%~97.71%。

4小结

(1)幼虫在林间发生一年当中以第3~5代即7-9月危害较重,在5-6月危害较轻,一般不会出现高峰期。(2)幼虫分布在树冠的上、中、下不同部位,以上部居多,为61.5%;中部次之,为26.3%;下部最少,为12.2%。树冠上部与下部有显著差异。进入9月以后,90%以上幼虫的虫斑分布在树冠上部。(3)幼虫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发生规律,以枝条前部的虫斑数占76.54%;枝条中部次之,虫斑占20.37%;枝条基部最少,虫斑占3.09%。从整个树冠看,上部和的叶片上虫斑较多,而树冠内膛的叶片上则较少。分析其原因这可能是枝条前端的叶片比较鲜嫩食幼虫喜所致。(4)蛹茧分布在树冠的上、中、下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3年生以下的幼龄树,进入9月以后,下部蛹茧明显较中、上部多。(5)建议采用仿生物杀虫剂5%杀铃脲SC0.067%~0.05%药液树冠喷施或与上述其它3种杀虫剂的0.05%药液交替使用进行喷雾防治。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