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桉树叶部病害鉴定

桉树叶部病害鉴定

本文作者:黄翠流1,2陈唯王1罗基同2谭学锋2杨秀好2韦继光1作者单位:1.广西大学农学院2.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桉树Eucalyptusspp.属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约上千种,自然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地。桉树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轮伐期短、用途广泛等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大力发展。现已有上百个国家引种,以印度、巴西、澳大利亚、中国为主要生产国。我国从1890年开始引种桉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以广西、广东、海南、浙江、福建和云南等省区为主,大力发展以速生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广西栽培桉树开始于1965年,当时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和野桉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桉树杂交种无性系大面积推广,广西速生桉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现已超过150万hm2。

1材料与方法

1.1病害标本的采集

2007—2010年在广西南宁、贵港、玉林、北海、崇左、来宾、河池、百色、桂林等速生桉种植地,广泛采集桉树叶部病害标本。

1.2病原菌鉴定

对不同症状类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及显微观察,对于非专性寄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依据相关文献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对常规方法难以鉴定的病原菌,提取其DNA,对其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送到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在GenBank上用BLAST程序与已有菌物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进行分子技术辅助鉴定。

2结果与分析

通过鉴定,初步探明了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10种,分别是:隐盘孢叶斑病、轮斑病、花斑病、黄紫斑病、焦枯病、紫斑病、圆斑病、灰斑病、炭疽病、灰霉病,其中前4种为我国新发现的病害。

2.1隐盘孢叶斑病

危害桉树叶片、嫩枝和顶梢,叶部病斑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在桉树种间及种内都存在差异。例如,在广林9号桉上,至少出现4种不同的病斑:第1种,初为红紫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小斑,后不断扩大形成中间为红褐色,边缘黄褐色的病斑,病斑部分常增厚,有时病斑中央呈火山口状或溃疡状,条件适宜时,可在病斑上产生深褐色的子实体。第2种,病斑多数从叶缘开始发病,并向中间扩展,病斑浅黄褐色,这类病斑与焦枯病病斑很相似,但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可形成多轮浅褐色子实体。第3种,病斑发病初即出现不规则深褐色小斑,后不断扩大,病斑浅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可产生深色子实体。幼树顶芽受危害时可导致落叶或顶芽枯萎。第4种,初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小斑,后不断扩展,有些病斑产生子实体后似眼斑,多数叶缘病斑扩大并连接向叶中间扩展,也可形成与焦枯病相似的病斑,这类病斑可引起邓恩桉大量落叶。病原菌为Cryptosporiopsissp.。分生孢子盘暗色,厚壁,椭圆形到长椭圆形,突出;分生孢子梗简单,短或伸长;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到宽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变小平截,分生孢子大小为(20.5~26.5)μm×(7~9.5)μm。PDA培养基上菌丝白色到乳白色,菌落生长较慢,近圆形,边缘气生菌丝茂盛,不整齐;后期菌落上可见从分生孢子盘内溢出的乳白色粘稠孢子堆[1-2]。

2.2轮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叶片初期出现针头状紫色小斑,小斑逐渐扩大,中间淡黄褐色,边缘的病斑有一褪绿赤色晕圈;当条件适宜时,小病斑上可形成少量褐色至黑色子实体。多数叶缘病斑相连接后向叶片中间发展,形成的病斑类似焦枯病的病斑,但病斑有明显的轮纹,在每一轮纹上可形成一轮褐色至黑色子实体。病原菌是Pilidiella属的2个种,即:Pilidiellaeuca-lyptorumCrousetWingfield和P.diplodiella(Speg.)VanNiekerk。P.eucalyptorum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落白色,接近中心常有一圈浅褐色菌丝;分生孢子器圆形或扁圆形,深褐色,有孔口,宽可达300μm,高可达240μm;分生孢子初为浅色,成熟后变深褐色,宽椭圆形,大小为(9~11)μm×(5~7)μm;P.diplodiella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菌落白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褐色,有孔口,宽可达375μm,高可达375μm;分生孢子无色或近无色,椭圆形,(11~14)μm×(4~5)μm[3]。两种病原菌经PCR扩增后,产物测序,得到两个ITS序列,其中一个共537bp,与桉小比利孢Pili-diellaeucalyptorum(收录号为AY339341.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另一个序列共556bp,与P.diplodiella(收录号为GUO62317.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经比较,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2.3花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叶片多由叶缘开始发病,产生浅褐色、不规则形小斑,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大,形成花边样病斑,病斑黄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褐色子实体,病斑大面积枯黄时叶子脱落。该病常由植株基部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原菌为Aureobasidiumsp.。该菌菌丝在培养基上一般不扩展,早期无色或淡色,以后变成暗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间较长时变黑色及光亮,且菌落稍微扩展;菌丝侧生茂盛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近无色,后变暗色,单胞,卵圆形,可芽殖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大小为(2.3~6.5)μm×(2.5~4.0)μm[4]。

2.4黄紫斑病

危害叶片。感病叶片初期产生不规则淡黄绿色小斑,小斑不断扩展,后期小病斑连成大病斑,由淡黄绿色变为紫红色。在叶片背面病斑产生细密的黑色子实体,与煤污病的病症相似。在叶背病斑边缘常形成一圈愈伤组织状的突起,突起物初为绿色,后渐变成浅黄褐色,病斑后期扭曲可使病叶变形。病原菌为Phleosporasp.。分生孢子器生于叶片基质内,器壁不发达,大小为(91~130)μm×(103~140)μm;分生孢子细长,或两端尖削,常屈曲,有些卷曲如线虫,无色,成熟时有1~3个隔膜,大小为(33~68)μm×(1.3~1.5)μm[5]。

2.5焦枯病

主要危害桉树的叶片、嫩茎和枝梢。感病叶片初期出现针头状水渍小斑,当条件适宜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2种典型的病斑。第1种是变为灰绿色,中间淡黄褐色,病斑的边缘有一褪绿水渍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成浅色轮纹状或不明显,多数叶缘的病斑连接,然后向中间发展,病叶焦枯变脆易裂。第2种是变为黄褐色,病斑边缘有一退绿赤色晕圈,多个小斑连成大斑,使病叶呈现花斑状。病叶常卷曲皱缩,呈焦枯变脆易裂状。严重感病的苗木可导致叶片全部脱落、顶枯。茎部病斑表皮出现长条形或近圆形的浅色小褐斑,常凹陷,后期病斑变为深褐色,向四周扩展,环绕茎部,有些病斑表皮开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尤其靠近地面的病茎部或病叶上密布白色霜状物,是病原菌的孢子堆。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迅速,气生菌丝丰富,绒毛状,初为乳白色,后变褐色,埋生菌丝淡褐色至暗褐色;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有分隔,帚状分枝,多为3级分枝,典型的有细而伸长的不孕分枝,端生棒状、梨形、椭圆形、倒卵球形和近球形的泡囊;瓶梗桶形或肾形;分生孢子无色,双细胞或多细胞,圆柱形。根据形态学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cladium属的3个种,即C.quinqueseptatumBoed.etReit,C.scopariumMorgan,C.floridanumSobersetSey-mour,三者的主要区别见表1[6-7]。

2.6紫斑病

病叶背面先出现分散或较密集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小病斑,叶面还呈正常绿色。但当条件适宜时,病斑背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并大量产孢,暗褐色或近黑色卷须状的孢子角在叶背和叶面形成黑色煤烟状物,与煤污病的病症相似。通常情况下病斑由黄绿色变成紫色,病斑两面生,后期病斑可相连成片,形成灰褐色大病斑;在U6速生桉病叶上出现深紫色病斑,且病叶出现明显变形。病原菌是Phaeoseptoriaeucalypti。分生孢子器多数叶背生,暗色,球状,分开,有孔口,(100~138)μm×(88~128)μm;分生孢子简单,黄色到浅褐色,棒状、柱状拟纺锤形,常具(1-)3~5(-7)个分隔,大小为(40~72)μm×(3.8~5.5)μm,孢子壁略粗糙[8-9]。

2.7圆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针头状小圆斑,逐渐扩大成紫红色斑点,后期病斑相连并渐变为灰褐色,有时病斑边缘有较宽的紫红色圈;春季产孢时叶斑上常出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末期病叶变枯并从枝条上脱落下来,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枝条枯死。病原菌是Pseudocercosporasp.。病原菌在PDA平板上生长较缓慢,菌落近圆形,边缘整齐,菌丝深绿色。菌丝体内生,无或有子座,褐色。分生孢子梗多根丛生于子座上面,浅褐色,无或有分枝,隔膜有或无,直立或弯曲,顶端变小,孢痕有时明显。分生孢子单生,倒棍棒形、圆柱形,近无色,浅黄色或淡褐色,正直或弯曲,具3~5隔膜,顶端略尖或钝圆,基部倒圆锥形,脐点不明显加厚,大小为(26.5~70)μm×(2.5~5)μm[4]。病原菌经PCR扩增后,产物测序,该菌的ITS序列长度为513bp,与桉树病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hiangmaiensis(收录号为EU882130.1)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形态特征与泰国记载清迈假尾孢Ps.chiangmaiensis相符合[10],故鉴定为清迈假尾孢Ps.chiangmaiensisCheewangkoonK.D.Hyde&Crous。

2.8灰斑病

发病叶片初期产生浅褐色近圆型或不规则小斑,后病斑不断扩大,边缘病斑常连成大病斑,病斑边缘有一紫色晕圈。后期病斑上产生深色子实体,病斑渐变为灰褐色。病原菌属无性态真菌,叶点霉Phyllostictalin-dericola。分生孢子器暗色,有孔,两面凸到球形;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近圆形、椭圆形、两端钝圆,单胞无色,内含多数细小颗粒,分生孢子大小为(5~9)μm×(4~5)μm[11]。

2.9炭疽病

感病叶片通常从叶缘开始发病,叶片大面积变为黄绿色,后渐变为浅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出现红褐色晕环,但病斑上的侧脉呈浅褐色,当条件适宜时,斑面溢出粉红色粘稠分生孢子团。后期病斑扩大,导致病叶卷缩变形。病原菌是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气生菌丝浓密,初为白色,后为灰白色;分生孢子盘蝶形或垫形,近表生;分生孢子团呈橘红色;分生孢子梗简单,伸长;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部分有1~2个油球,大小为(13.8~17.5)μm×(3~5)μm;附着胞椭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为(6~15)μm×(4~8)μm[12]。病原菌经PCR扩增后,产物测序,该菌的ITS序列长度为558bp,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收录号为AY266387.1)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

2.10灰霉病

病菌危害速生桉苗的嫩梢、幼茎和嫩叶。发病组织初呈浅褐色,水渍状软腐,后期溃烂。叶片受害后出现透明黄色小点,可迅速扩展为灰色至褐色大斑块,后全叶变枯。茎部受害时,出现暗绿色水渍条斑,后变褐色,略凹陷,最后腐烂。幼苗多在2d内全株感病。感病苗木常在发病部位折倒,最后整株死亡。病原菌属无性态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该菌分生孢子梗直立,粗大,淡褐色,分枝,近顶部常二叉状,顶部细胞扩大或圆形,在短梗上密生小梗,聚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团呈葡萄穗状,分生孢子近无色或淡灰褐色,单胞,近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7.5~16)μm×(5~9.5)μm[13-14]。

3讨论

据报道[13,15-17],广西速生桉主要叶部病害有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炭疽病、叶尖枯病、角斑病、灰斑病和黑斑病等。本文中Cylindrocladiumflorida-num是我国桉树焦枯病病原的新纪录,隐盘孢叶斑病、轮斑病、花斑病、黄紫斑病未见报道,为我国新发现病害。经调查发现,广西速生桉叶部病害种类在增加,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也在加剧,多种病害同时同地发生。隐盘孢叶斑病和花斑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桉树的生长,直接造成林分产值下降,因此,对这些病害应作更加详细地调查,以掌握其病害流行规律及进一步研究病原菌的特性,为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