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透析枫林脐橙种植技术

透析枫林脐橙种植技术

摘要:介绍了枫林脐橙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地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全面提高枫林脐橙的质量水平,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枫林脐橙;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

枫林脐橙是永嘉县的特产,主要品种是清家、华脐、白柳,其中华脐占主导地位,在永嘉县各地均有分布,但以枫林镇为主要产地。2008年全镇脐橙种植面积1218hm2,占永嘉县种植面积的20%,产量达5011t,枫林镇已成为永嘉县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现将枫林脐橙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种植地选择

新建枫林脐橙园要选择无大气污染、土壤水质污染、重金属污染的地方建园。根据枫林脐橙的生长习性,园地要求年平均温度16~20℃,绝对最低温度≤-5℃持续时间不超过6h,1月平均温度≥5℃,≥10℃的年有效积温5500℃以上。选择背风向阳、海拔3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4.0~7.5,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深厚的砂质红壤或黄壤的山坡地或丘陵地。

2栽植

脐橙多采用春植,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选无风阴天栽植为宜。为争取早期效益,可栽1200~1500株/hm2,当计划密植树冠覆盖率达80%时,间伐或移栽部分植株。栽植穴长60cm、宽40cm、深40cm,将苗木的根系和枝叶适度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苗木定植以后,7~8月高温季节及时松土、浇水和覆盖树盘,以减少水分蒸发。

3土肥水管理

枫林脐橙树势强,叶片大,生长快,吸肥能力强。在幼树成活后,即春、夏、秋梢萌发前10d左右,施1次以氮素为主的速效肥料,以促猛发春梢、多发夏梢和早发秋梢。另外,脐橙是多年生常绿果树,具有大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深广密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但其大部分栽培在山地上,土层浅薄或土壤熟化程度低,肥力差,远不能满足脐橙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对于幼年脐橙园采用行间间作绿肥不中耕,株间浅耕,保持土壤疏松。在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薄施粪水1次,以促根系迅速发育,为花芽形成和提早结果打好基础[1]。精心管理的枫林脐橙到第3~4年就可以结果。因为枫林脐橙具有春梢抽生、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三者同步进行的特点,因而树体营养消耗较大,很容易影响花芽形成和坐果。当树冠形成后,施肥注意控氮,并增施磷、钾、钙、镁肥。另外,还可以进采取环割、倒贴皮和切断部分根系,以促进树冠开张,克服树冠上强下弱的弊病[2]。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对脐橙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生产上应根据树种、品种特性、年龄、时期而确定相应的修剪措施。研究认为脐橙以开心形整形修剪方式较好,其方法:在主干上配置3个主枝后,剪除中心主干,斜生向外延伸,形成中空的开心形,主枝两侧均配置2~3个副主枝,以填补主枝的空间,并相互错开排列,主枝、副主枝上均匀培育若干侧枝和枝组。冬季采用疏剪、回缩相结合等技术措施,逐年增大修剪量,对一些分枝较多的结果枝群,适当疏剪弱枝,并缩短先端衰弱部分;对较强壮的枝群,只缩短先端和下垂衰弱分枝;对已衰弱、纤弱、无结果价值的枝组,缩剪至有健壮分枝处,所有剪口枝的延长枝均应短剪,使其不开花,只抽营养枝以利更新复壮枝群。春季修剪上只疏抹春梢,夏季除短截培育树冠骨架枝外,其余全部抹除。秋季采用不断抹除夏梢、放出整齐健壮秋梢的方法,修除病虫枝、过密枝[3,4]。

5保花保果

花蕾期至第2次生理落果前(4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保花保果。现蕾期喷浓度均为0.2%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硼砂、硫酸镁和硫酸锌混合液各1~2次;盛花期喷1次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混合液;谢花后喷50mg/kg九二○1~2次,每次间隔10d左右,可与防治病虫害同时喷。同时,疏除纤弱和特强春梢,留中庸春梢,抹除全部夏梢。

6病虫害防治

做好果园病虫测报,一旦发现零星发生的病虫枝及时剪除和挑治,减少病虫基数,一般在采果后用石硫合剂或融杀蚧螨喷施1~2次清园。防治红蜘蛛、黄蜘蛛,根据喷雾器喷头原理自制喷水头,用350~550W潜水泵,抽水机连接喷头用清洁水冲刷叶片正反面,可冲刷掉部分害螨,费用低,无污染(但初花至花后1个月禁用);药剂可用阿维菌素或克螨特。蚜虫可采用喷叶面肥加速新梢老熟控制为害。对介壳虫主要采用剪枝和挑治,在幼蚧盛孵期用果圣喷施1~2次,间隔期10d。

7参考文献

[1]毛芳著.幼龄脐橙树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8,19(4):53,61.

[2]蓝春松,朱利锋,李剑,等.山地脐橙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8,24(25):51-52.

[3]陈秋夏,郑坚,徐文荣.脐橙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6(4):50-51.

[4]夏健.脐橙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J].浙江林业,2006(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