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经济发展途径(7篇)

农业经济发展途径(7篇)

第一篇: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生态能源被大力的开发与利用,推动这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这种常规能源的使用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环境问题,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下低碳经济时代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化石能等大力的开发与利用,让人文从原始社会逐步步入现代化工业社会,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常规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来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让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共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

我国进行农业产业工作的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能力也不强,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不会投入新技术与新能源,农业发展还是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比如用农药进行杀虫、用农药灌溉给农作物一定的养分等,采用这种传统的形式就会导致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也会杀死一些不必要的动植物,破坏生态的平衡。而很多农民认识不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重复的进行农业生产,导致农业产物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为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比较偏僻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综合素质水平低,所以当一项新的技术或者新的能源出来的时候,他们并不太愿意尝试使用,一来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作方式影响,二来他们也不太会使用新技术,最终导致新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很难进行大面积推广,这样一来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起不到作用,而且也不利于低碳生产的推广应用,导致整体农业科技滞后,农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让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不仅效率低,而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要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就必须要贯彻保护自然环境的方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效、高质量开展。实施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农产品污染现象的发生。

其次,低碳经济时代下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就要提升低碳生产的管理力度,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目前,很多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普及,但是在农业产业中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再加上农业产业中的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非常弱,所以,如果不对农业产业进行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那要真正实施起来就会相当困难。在实施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低碳管理的力度,从管理者自身意识出发,清楚明白低碳带来的持续生产与发展的好处,再进行培养和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也知道低碳的好处,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农业产业都能够应用低碳生产,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第三,加强农业产业整体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想实现农业经济低碳生产发展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非常重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提升他们低碳发展的意识。在进行农民文化教育培养的时候,可以让愿意尝试、头脑灵活、肯专研、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一批人先培养起来,再用这批人去带动、帮助其他人,这样能够迅速扩大,提升宣传速度,也能够让更多的农民更容易理解与接受。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低碳生产在农业产业中快速实施。

第四,加强新能源的投入,加强新技术的指导。农业产业实施低碳生产最主要的是为了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所以在生产中对农民的新技术投入的培养和指导非常有必要,要让农民清楚认识到新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高效生产,同时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当农民掌握了新技术,就会愿意去尝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低碳生产的目的,也能够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发展。当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的拓展新能源与新技术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的低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发展有机农业,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传统农业生产都是依靠着化肥、农药来进行害虫的杀灭工作,以提升农作物产业的产量,但是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减少生物种类,这些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因此,我们不妨利有机肥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减少环境污染,让农业产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此外,还应该发展循环的农业经济,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要加强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我们可以将农业废料进行发酵,制作成沼气,然后可以对沼气进行循环利用,比如大棚控温等,降低能源的消耗与排放,同时也能够起到生态平衡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开发。有数据表明,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而这些化肥的减少使用能够降低30%的农业排放,能够抵消掉80%因为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实施低碳农业非常有必要。

四、结束语

农业产业实现低碳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降低能耗生产使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遵循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理,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也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进步。而我国作为农业经济大国,更是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平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珍.浅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6(04).

[2]王阳,刘宇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07).

[3]王青,郑红勇,聂祯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工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4]雷国雄,李声明.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演进性与一般演进规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06).

[5]韩贵清.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选择和目标模式[J].新农业,2010(07).

作者:周争昊 单位:镇江市农业机械培训学校

第二篇: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摘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本文中,笔者简要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发展意见。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在农业综合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为传统产业,在大数据的信息背景下,需要对农业实行信息化方面的改造和升级,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出的推进“互联网+”农业,主要宗旨就是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加大信息化的覆盖面。在本文中,笔者简要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发展意见。

1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信息化助力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有学者曾分析,2020年农业的发展会更加依附于农业信息化,到那个时候,信息化设施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李向阳等以农村网站拥有量、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固定电话普及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为农业信息化的表征变量,研究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他得出,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

1.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最突出的就是把信息化融入农业中。农业信息化促进了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成功转化率。同时,也传递给了农民最及时的市场信息,农民根据这些信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安排农业生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信息将更加全面,地域上有国内外的,种类上有销售方面的、技术方面的等等,有效促进了生产效益的提高。

1.2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市场反馈信息的滞后性所导致的“卖果难”“蒜你狠”“姜你军”等农业市场风险屡见不鲜。这些都是与农民所获得的信息不充分,经营和生产不准确分不开的。农业信息化可以沟通生产户和经营户,使市场交易双方建立联系,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来调节生产和流通,在很大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简化交易程序,节约交易成本;构建农业生产准备、生产以及消费各个流程资源的良好分配,以实现物质、供求以及各类关系的平衡。有专家分析,农业信息化可以渗透到农业的各环节,对产前、产中、产后以及经营、流通、管理决策等方面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减少了农业损失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农业信息进行快速传递和发送。有了网络和多媒体,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农民最需的预警信息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农民手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也将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在了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农业装备与设施管理等各个领域。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借助于GPS,获取了水文地质信息,以便合理科学安排农业资源;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农产品实行全程追溯等。

1.4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首先,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业信息化。因为信息化为农产品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这些对农产品价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另外,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的获取方式也要依靠信息化来支撑。这些信息更有利于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其次,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农业信息系统有一项关于农产品质量标准的信息,而且这个标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指标和内容,只有当生产者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标准,并据此安排农业生产时,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2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2.1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农业所有项目提供了宣传与展示的平台,为农业经济,尤其是特色经济提供了一个贸易的媒介。目前在淘宝、天猫等诸多电子平台上,各地电商完成的订单交易逐步开展起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网络,农民可以开展电子交易,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对产品进行介绍,还能以用户使用评价的角度来吸引消费者。借助于参考这些信息,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选择。据统计,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线上交易简单便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借助网络交流平台,消费者还可以和商户进行讨价还价,实时交流。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而言,运输是一个瓶颈,有很多偏远地区,物流和快递无法到达。因此应开始乡村快递,逐步完善乡村物流。

2.2提高农民的素养,强化信息化培训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由于农民是农村和农业信息需求的主体。因此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对农民提出了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作为农业信息主要的接受者、使用者和受用者,农民所掌握和应用信息的水平、能力直接关系着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质量和效率。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也需要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农民,因此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手把手的教,让农民掌握最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形式下,加大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实训,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让他们在遇到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时,自觉诉诸于网络,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2.3借助信息化平台,发展国内外贸易

信息网络缩小了村和世界的距离。农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农村和市场的开放,通过网络展示,可以实现对农产品和农村的宣传;国内外贸易的开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联系和维护。借助于网络,农业经济的交易,就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土特产了,交易范围涵盖了旅游、土地建设与资源开发、劳动力信息化建设等,农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对于沿海地区,如威海,可以依靠其港口优势,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开展进出口贸易,进行海外出口。

2.4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可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时俱进,才能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市场化与信息化,这也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基本发展需求的。目前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有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结语

农业信息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见证,给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农业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农业物联网在农林牧副渔等各个方面的推广和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信息时代的进村入户已经缩小了世界,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把世界带进村子、把村子推向世界;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为大众所见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除了继续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之外,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重点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体系、国家农业大数据平台、信息会商机制和信息统一集中等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公开、开放和共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4).

[2]谭玲玲.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3]于淑敏.农业信息化的测度及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董鸿鹏,吕杰,牟恩东.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

[5]张亚娥.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5.

作者:魏胜伟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第三篇: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很多能源都逐渐陷入短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越来越坚定。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坚守的前进方向,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0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及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在这一理念提出之后,我国关于具体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规划,但是截止到目前,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因为技术水平不达标,而无法完成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问题。并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农民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阻力重重。

1生态农业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兼具局限性与开放性

由于现如今,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技术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所以,我国必须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并结合我国地广人多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土地面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保障生态农业的经济利益,又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2生态农业系统具有有机性

为了保证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与管理人员就要各司其职,合理的运用生产技术,使土地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要农业生产与保护环境同步并进,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在土地上面进行农作物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的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现在还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发展问题,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详细的、具体的了解。本文已将存在的这些问题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生产模式落后。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得收益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要求,改变现有的粗放模式,运用高科技手段使得农业生产可以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是农业在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二,体制与意识形态阻碍发展。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早已不适应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但是,至今为止,我国仍未建立一套新型的关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体制制度,在这种农业生产缺乏制度支撑的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

3生态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析

3.1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认识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我们对于农业生产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根据作物自身的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生产,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制定好的生产管理计划,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项资源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保障环保产业的发展与优化

相比于其他地区的环保产业建设,农业地区建设的环保产业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在环保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由于要雇佣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农民工、技术工失业的问题;在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优化自然环境,为其他产业能够顺利的开展创造环境等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在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的帮扶。

4结语

本文已经对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为我国快速完成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到现代化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魏元珏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研究

摘要:信息化资源的利用,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十分重要。文章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对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对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农村经济工作者,加强了对信息化技术的关注。

1信息化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创新

1.1农业资源信息化发展创新

农业资源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农业资源进行管理,可以使农业生产获得充分的保障。例如,在进行土壤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可以对世界范围内,最新农业土壤养护技术进行收集,使农民更加全面的了解农业资源的具体状态,以便土壤的养护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1]。需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处理的核心,以技术性因素为基础,对相关理念进行引进,使农业资源能够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要使用新信息资源对农业资源的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的分类,保证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和使用环节,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提升农业生产质量。

1.2农业科教的信息化发展创新

科教活动是推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活动,将信息化模式引入农村科教领域,可以使农民通过培训,获得更加正确的农业生产知识,以便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农村科教的信息化处理,必须将现代农业基础知识作为核心,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人才进行培养和聘用,使农村的科教活动可以在标准的理论知识影响与指导下,实现教育等级的提高。农业科教活动的推行,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中网络技术的关注,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以便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另外,科教工作的推进,不仅要保证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要对人才的培养进行规划设计,使农业生产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际的共同完善。

1.3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发展创新

农业市场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扩大农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市场领域,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农产品的经济价值。要将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时期进行运用,使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的最新生长信息。另外,要运用信息化技术,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商家直接联络,避免农产品运输环节消耗大量的成本。农民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市场开发,对提升农产品销量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传统的农业思维理念,提前对市场环境进行开拓。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更大范围内的市场资源进行寻求,并在农产品尚未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市场资源的确定,使农业生产活动按照准确的目标进行推进,避免盲目产生和竞争,而造成市场的失衡。

2加强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的指导

政府部门要将农业生产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对相关领导机制进行职能完善。要对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整合多个部门和机构,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协调,使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能够在科学的配合机制下,得到充分的实现。要充分发挥行政宣传功能,对农业生产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管理,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手段,能够得到完整的管理。政府要充分保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动权,并加强对农业生产信息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的一系列优势,为农民引进信息化技术和理念开展帮扶,尤其要为农民邀请专业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信息化资源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升对信息化技术和理念的关注[4]。政府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应用新型信息化技术和性价比较高的信息技术,避免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业生产信息资源进行重复建设,降低信息化普及成本。

3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团队建设

农村信息化服务团队的建设,不仅要面向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也要将每一个农业生产者作为培训对象,既要保证高、精、尖技术能够被部分专业人士掌握,也要保证信息化技术被普通农民掌握。要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常规事务领导机制,对农村信息化服务团队进行组织结构的完善,保证每一项信息化技术常识,能够同普通信息资源一样得到贯彻。要逐步完善农业生产人员培训机制,使农民都能受到基础性知识的培训。另外,要使农民能够将已将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交流,提升信息化技术的传播效率。

4结语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工作中,不仅能够提升农村经济工作的效率,也能使农村各类社会活动,获得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研究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提升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农业经济,2013,(12):57~58

[2]屠依群.刍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31

[3]高月平,刘淑华.基于信息化角度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中国农业信息,2013,(21):289

[4]刘丽伟,高中理.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新态势分析——以湖南、广东创意农业为例.农业经济,2014,(12):3~6

作者:项晓萍 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农业局经管站

第五篇:农业经济发展与信息网络化建设路径

摘要:文章在阐述互联网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总结互联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开展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同时,指出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信息;互联网信息

作为新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它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利用好信息资源,才能快速稳定发展经济。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主要靠的就是信息和知识。作为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新农业时代,信息和知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

1网络化经济直接决定农业经济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要重视网络经济的发展,将资源配置进行整合,集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建立起农业网络化经济服务体系,这并不等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信息化经济。网络经济实际上就是直接经济、高速经济、全球化经济。网络经济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通过互联网连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形成不同的产业链条。事实证明这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对传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也产生了推动作用。这些改变,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1.1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

网络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经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互联网可以通过更短的时间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快速分析数据和互联网内容,能够对市场的相关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加以处理,为市场决策带来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中间商环节,使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所以,通过互联网可以提高农民手中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2网络经济中的高速经济模式

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信息流通速度快,流量大等,并拥有简洁性和直接性。信息的高速传播,加快了产品的供求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各行各业迭代产品层出不穷,只有积极努力追寻人们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不断地去调整农业产品产业结构,将传统农业转变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农业。

1.3网络经济同样也是全球经济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网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和地域性,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的束缚,把原来的市场竞争者联合在一起,形成了“竞争合作型”经济。基于互联网这一特点,我国农业经济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掌握国际农业市场信息,再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特点,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2网络化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出,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偏低,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解决。

2.1利用互联网改造现有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具有多样性,就拿市场运作机制来说,主要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传递较慢,导致农产品生产过剩无法销售出去,而出现产品滞销。因此,农业经济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发达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合理安排农副产品产业结构来满足日益多变的国际市场。

2.2提高农业经济产品效益

农业信息与其它产业市场信息相较而言,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主要涉及的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和管理信息等领域,在以往获得信息的方式比较繁琐,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也相对较高。网络技术实现后,信息的获得更加便利和快捷,不仅有利于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产品的收益率。

3对农业经济网络化发展的建议

3.1增强广大农民的网络化经济意识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模式,应该优先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经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已经拥有了电脑,国家对农业互联网建设也投入了巨额资金,网速逐年提高。如何引导广大农民有效利用互联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联合网络供销平台,指导农民如何进行信息录入和信息展示。第二,组织广大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培训。第三,建立健全农业融资借贷服务体系,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农户解决生产资金。第四,组织农户之间进行农产品产业化的经验交流。

3.2完善农业网络建设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近年来,我国相继对农村的基础网络设施进行了铺设和升级,上网费用降低,网速提升,为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设施完善后,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网站加以配合,通过建立数据统计检索系统,为农民获得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高效权威的数据检索平台。

作者:高艳红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农村经济管理站

第六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农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年来,乡镇农业经济受到了国家与各级农业部门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几条优化策略。

关键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乡镇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也可以被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微细胞”,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水平。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乡镇农业经济的不断进步。

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硬件设施方面,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割机等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开展农田水渠建设、机井建设,使得水利设施逐步完善。第二,在软件配套方面,高素质人才“下乡”指导农业生产,不断进行宣传前沿农业信息以及农业技术培训,从而大大推动了乡镇农业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其次,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农业经济开始探索更具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例如在选择种植品种方面,主要以地域资源、土地资源的优势为根据,致力于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此外,在土地利用方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乡镇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乡镇农业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乡镇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2.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民素质偏低。目前,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从整体上呈现出低素质、低学历的特点。农业劳动力技能水平、文化水平的普遍偏低,严重限制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新一代高学历水平、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大部分选择离开乡镇、从事非农业工作或者进城务工,而老一代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第二,基础设施不足。现阶段,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发展起来,但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一些乡镇农村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因此,其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而乡镇财力有限,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这就严重限制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为实现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科学、合理经济管理体制的支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的经济管理十分松散,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从而限制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优化策略

1.提高乡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了“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并没有切实享受到国家大力投入教育的成果,从而导致农村教育滞后,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致力于提高乡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第一,应当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列为政府的考核指标,从而促进政府加强对教育的重视,此外,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因此,国家在出台教育政策时应适当地对农村有所倾斜;第二,教育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取决于资金投入是否及时到位、是否足额,因此应加大对农村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并要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第三,应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的培养,以切实提高农村教学水平,确保农村教育质量。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第一,致力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型、规模化经营。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重要投入要素,土地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单位产出量的提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应积极推进土地的适度流转,可以选择规模集约型、经营化的方式,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今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为实现乡镇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适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通过对农村特有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加大对乡镇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致力于科技研发,使乡镇农业经济走“科技致富”的发展道路;第二,构建特色乡镇企业,致力于开发各种各样的农业产品,使乡镇农业经济走“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第三,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实现农业发展思想的创新,利用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指导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乡镇农业经济的状况直接反映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应加强对乡镇农业经济的研究,找出并重视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乡镇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艳芳,周建宽,覃荣革,戴宝龙.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16+82.

[2]王继翠.浅析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4,04:49.

作者:丁小菊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政府

第七篇: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摘要:农业全面机械化实现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且促进经济效益以及技术经济的增长。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给予我国农业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竞争正常;贡献;研究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提高我国农机产业化以及专业化的显示度,反映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素质,是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关键标志,其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民经济效益有效增长,农业全面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想要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一定要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在农业领域实现全面的现代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节约生产成本

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不仅能够增加机械设备的工作量,减少机械损耗,同时还能够通过机械化实现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可以避免机械使用不合理、机械状态不佳以及机械购置重复的情况,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农业实现机械化能够突破传统农业经营的界限,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科学交易,扩大机械生产效率和规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全面机械化可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为大规模以及高效率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还可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对土地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农产品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优化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力。

(三)实现农民增收

农业全面机械化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优化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生产,增加土地收入。同时,农业全面机械化还可以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农民开展副业提供机会和时间,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提高产品质量

农业全面机械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人们都提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对农民增收以及企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农业实现机械化,在生产环节中采用机械操作,可以改善人力或者畜力带来的弊端,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起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作用。

(五)提高抗病能力

农业实现机械化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农产品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例如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可以实现及时收割,防止农作物霉变、发芽或者被老鼠啃食,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产品的抗害能力。

二、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相关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建设的关键内容,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劳动利用率以及土地使用率,因此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在农业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农户购买农用机械,给予农户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同时,还要结合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对农业机械化加大投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我国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提高作业效率

农业机械化具有科技水平高、消耗低、效益高以及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农机可以充分提高作业效率,为农户生产实现规模化。为了充分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农机进行改造,优化装备结构,合理配置农机,提高其科技含量,降低能耗,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转移剩余劳动力

根据市场价值规律,如果农村劳动力过多,会降低劳动力价格,导致农机生产的成本高于劳动力生产成本,会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劳动力过多还会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相关部门要尽量转移农村的过多劳动力,利用人力资源,将过多的劳动力安置到服务以及制造等行业中,实现人力资源优化,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

(四)鼓励农户购买机械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调动农户购买农机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经济补贴以及政策优惠等形式,国家还要提高农机的引导型和公益性,长期的向农户发放补贴资金,提高农户对农机的购买力以及购买热情。同时,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要重点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网络建设、农机科研合作以及农机示范园的发展,带有公益性的农机培训机构以及推广机构其所需费用要由国家以及政府承担。农业实现机械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效,进而拓阔农民视野,激发农民开展二次学习,普及落后地区的农用机械化程度,购买效益好、效率高以及能耗小的农用机械,推广高效能、多功能复杂的大型机械,加快我国农业新旧机械的更换速度。

综上,农业全面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巨大贡献,可以实效大规模以及高效率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同时,科学使用机械化进行作业,也可以改善耕种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民经济增收,为我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2]施丽娟.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3):19-19.

[3]海婷婷,蒋汉舟.关于农业机械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12):35-35.

[4]桑胜,周静.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9,31(4):34-37.

[4]张晓莉,魏巍.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3,(10):34-38.

[5]陈文金,饶志坚.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6):108-110,115.

[6]张晓莉,魏巍.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A].

作者:尹正萍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