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建筑业的改革与配置分析

国有建筑业的改革与配置分析

一、市场环境及行业发展趋势

1.建筑业的市场环境。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so年代,百废待兴,给建筑业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实施经济振兴战略,建筑业市场的建筑队伍供不应求,促使许多拥有一级资质的建筑安装企业扩大行业队伍,成立子公司、分公司,小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风起云涌,不断地涌现。在短暂的十几年间市场出现饱和、过剩,从供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oo年代末期出现了低利润、无利润,甚至为减亏而竞标的恶性竞争,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使这个行业进人微利时代。由于任务不足导致许多大型企业面临连年亏损的状态。造成亏损的原因除了市场不完全规范的因素外,主要是企业积聚了过剩的资产,过多的人力资源,大而全的结构,缺乏对市场准确预测或没有市场预测,过高地估计了市场的容量,使处于这个行业的企业大多处于只求生存,无力发展的局面。

国家建设部已意识到了这一状况,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扶强扶优,制定了对建筑市场资质重新划分的有关规定,将要实施对建筑市场细分,使不同的企业分别处于不同的竞争地位。特一级企业面向全国市场的无区域障碍竞争,使其发展为管理型的综合承包公司,具备融资能力,逐步达到具备对大型项目的投资及资本运营能力;一级企业在局部限制的范围内竞争,以行业划分市场,进行局部工程的专项分包或承包;专业分包企业为上述两种企业的分包商的专业化施工队伍,应做专做强,形成劳务队伍市场化,即行业考评持证上岗,依据市场需求聘用。

上述对企业资质的管理和定位标准是以目前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确定的,有具体的注册资本、固定资产、具有资质的人员数量要求。对于达不到上述规则中要求的资源配置数量而又有较强的竟争实力的企业,要想进人市场的方法是扩大资源配置。即加人特一级,争取总承包,向管理型迈进,在动态竞争过程中,变换自己的位置,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在中国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下,扩大规模的最快速的方法是兼并、联合、优化资源配置,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2.行业发展趋势。

国际工程承包商已在中国抢占了大块市场,上海的金茂大厦、磁悬浮列车、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期、南京的扬子乙烯等等,儿乎国内的大型工程都由外国承包商在做总承包。这些如法国的法马通、德国的高速列车、美国的福陆丹尼尔、加拿大的原子能公司等承包商利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极少的人力资源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这些项目里中国企业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当了专业分包商或劳务分包商的角色,获得的回报却相差甚远。产生这一情况主要有如下原因:

技术水平:或称项目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能力、勘察设计能力、基础设计能力、工艺设计能力(通常为其核心能力)、施工技术及对上述各项活动进行整合的管理技术能力。这种综合技术能力的获得通常通过从设计开始到工程竣工的各项技术的有效链接,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管理水平:管理的主要能力体现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成熟的技术程序化,包括设计及修改、物项供应、资金流与成本、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计划与进度控制、人员工作效能管理等方面。这种有序的、即时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地控制了各项成本,是获得巨撅利润的根源。

融资及资本运营能力:通过作为总承包商融资、投资建造、运营若干年,将工程(企业)转让、出售或上市的方式在中国已经兴起。承包商利用不断创建、出售、获利,再投资建造、再出售、再获利的不断循环过程积聚大最的资产及利润,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上述能力是目前我国大中型国有建筑企业所不具备的能力,但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关税壁垒的消除,成本的降低,会加剧外国承包商对中、小型项目的关注,使外国承包商在市场竞争中由处于绝对优势的大型项目向下一个层面扩展,使竞争加剧,导致大多数处于专业分包商的中型建筑安装企业处于被动。只有通过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取得生存与发展。

二、目有企业的结构及资派配t状况

1.国企资源配1结构的形成。

国企资源配置结构大部分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多数企业进行了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但由于竞争中的行业及区域保护、市场行为的不规范、法制不够健全、计划经济形成的惯性、落后思维观念的制约、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人力资源的不合理积聚、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使大多数企业的资源配置调整都是被动的,缺乏前瞻性的临时、短期行为。这种行为的后果使目前大多数国企的资源配置状况如下:

物力资源:由于大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配置的大型固定资产仍占有企业的一定比重,但这些资产已不具备再创造价值的能力。折旧的净值仍有较大的财务价值,但不具备处置的市场价值,而目前财务制度的限制,只能等待价值折旧趋于自重钢铁的价值后处置。这种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的资金流动越困难,发展动力越少。由于so年代市场过热时期建筑的厂房、中小型设备,在目前市场上变成了过剩和重复资源,各企业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设备利用率过低带来的成本压力,而新的机电、信息技术又促使企业必须加快装备的更新投人。在这一对矛盾中企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政府所要求的是,要想取得和保持相应资质(包括各种专业许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资源,这种思路一方面鼓励企业的联合与兼并,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源配置市场化,即租赁市场的发展,迫使企业继续为了保持资质进行大而全的配置,而走向资源重复配置的怪圈。

人力资源:由于企业肩负的社会使命,人力资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安装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企业不仅要储备足够的管理层,而且必须保存相当数量的劳务队伍,尤其是安装行业的专业化技能要求较高,市场上目前很难找到规范的、合适的市场劳务,企业也不具备将劳务全面推向市场的手段,使大多数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资金进行劳务管理。由于利益驱动和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影响,使管理工作难以集中、优化。

财力:由于市场处于微利时代,多数国企处于高负债运转,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以求更大发展。无形资产:许多企业提出创名牌战略、:钻牌战略,更改带有计划色彩和行业色彩的企业名称、注册专利,实行科技创新思路开发新的施工技术,开始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实行CI战略,构架企业文化框架等,显示了对企业无形资产认识的苏醒。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已经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取得丰厚的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2.国企资源配1现状中的主要问题。

建筑安装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的现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形成的,带有较明撇的市场经济的痕迹和缺陷。这种缺陷在市场经济中的制约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也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产结构调整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二是人力资源社会化与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矛盾;三是变成管理型、技术密集型公司(特一级)与注册资本金不足难以保持相应资质的矛盾;四是企业面临向行业纵向(如设计院)兼并、联合的困难;五是技术开发与高层经济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六是国家有关政策及企业体制与机制形成的制约。

三、调整目前的资源配t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调整的有效方法及措施—国企改革。体制改革: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这也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方法。关键在于通过体制改革,使企业获得充分的资金,快速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机制改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快速进入良性竞争状态。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政府提倡多年的目标,也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必由之路。提倡企业由全部国有转制成股份多元化的股份制,通过运行上市,获得发展资金,使企业的员工变成企业的股权收益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拥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股权或期权收益,企业则通过上市溢价发行获得资金。这种体制的改革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转变:企业必须按《公司法》运行,接受专门机构的财务监督,对股民负责,接受公众及舆论的监督,企业的荣誉会随着股市的涨跌而上升或下降,促使企业真正按市场规范运作,按市场要求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飞跃,这也是企业资源向合理配置的方向发展的基础。

机构改革:建筑企业管理的主体是工程项目。前国内市场的习惯做法是管理、设计、施工分段承,由业主或总包方主持各个标段的招标,绝大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处于专业分包商的层次上。内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工程项目施工,通过项目实现利润。对项目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在市场普遍采用低成本竞争战略时,减少管理层次,是提高项目的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以保持市场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建筑企业采用的通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矩阵式管理,而且这种管理日趋扁平化。

在实际操作中管理是一个立体布置。公司领导者处于的决策层位于最上层,职能部门位于中间层,实施决策层确定的战略、方针、目标的实施程序及控制办法,而若干个项目部位于一个互相独立又有关联的平面上,同步接受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与控制。而扁平化的趋势是逐渐缩小(减薄)中间层。在信息流的传输上实现零距离、即时、管理高度程序化的条件下,每个层面的管理人员都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传出信息,其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各项目、各专业之间的纵横向联系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有利条件。一个项目的劳务层市场、设备材料的供方及资源、技术质量经验、资金流在有序的控制下变为每个项目共享的的市场和资源支持。

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激励与制约机制是涉及多方面的活动,就资源配置方面而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优质的资源应产生优厚的回报,尤其是人力资源。一方面体现在价值向市场价格的量化接轨。项目经理的产生机制、奖罚机制的制定与落实、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的价值体现,是企业人才竞争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后劲。第二方面体现在一个以优秀人才组织的项目部。其回报的利润应大于相对弱势人员组成的项目的回报率,比率的值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和经验的积累变得科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防止人才的高消费和人才流失,是人尽其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2.面临的匆匕战及对策。

尽管国有建筑安装企业的市场竟争能力同国际惯例还存在很大差别,但市场机会是永远存在的。面对挑战,国有企业至少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抓紧时机,进行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建立股份制,实现矩阵式项目管理及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流畅通,达到管理的扁平化,为上市创造条件。一旦资本市场上市的门槛降低,通过融资获得发展的资金。

积极进行资源配置的企业内部市场化,向管理型及技术密集型过渡,为物力、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作好充分准备。作好企业内部、行业内部资源及劳动力市场化,可进行适当的联合以降低成本,达到双底的目的。一旦市场机会成熟,以最底的成本实现劳务市场与资源市场的迅速分离。

实现与设计院所的纵向兼并与联合。以设计为龙头的建筑企业最具发展潜力,在设计的带动下采用统一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整合,控制资金、物项、人力、技术、信息,减少工作量的重复统计及行业与工序间衔接的摩擦,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达到集约化,最终实现走上国际市场的目标。这种联合或兼并应打破行业壁垒,以市场法则为标准实现强强联合。这种联合体还应是相对稳定的、彼此信任的,管理和关键技术相对透明的信任共同体。要做到信息路线最短、管理成本最低,最终进人资本运营市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国有建筑安装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国家、地区政府对企业各种资质的资源要求,与企业资源配t的市场化有矛盾,使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加剧了企业改革的难度。但先进的管理方式已呈现在我们面前,市场竞争的规则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样也给政府。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央已经在有关文件中透露出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的期望与要求,相信资源市场化的时日为期不远。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就是作好准备,向管理的更高层次迈进。

国企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拥有了明确坚定的目标、一流的人才、优良的资产、合理的资金流、快捷畅通有效的信息、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建筑安装企业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