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8篇)

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8篇)

第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在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横断面尺寸超过1m的混凝土结构,它的体积比一般混凝土体积要大得多,而且厚度更厚。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建筑工程普通体积混凝土相比,主要有两大特点:1)大体积混凝土要承受比一般混凝土更大的荷载,施工为了保证其整体性,必须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2)大体积混凝土因体积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较高的水化热量,并且也不易散发,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大,引发温度应力,这部分应力超过混凝土可以承受的极限时,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开裂,进而无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准确把握施工技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和水化热、温差、混凝土自身收缩等众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后,温度过高,水泥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中心温度过高,表面温度又较低,内外温度不同导致混凝土内外变形不一致,产生温度应力,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

2)施工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的突变影响,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变化,其差别越大,温度应力就越大,内外混凝土变形差也会增大,此时很容易出现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亦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3)由于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是分层进行浇筑的,对于不同层面,温度、荷载均不同,往往在交界层面间的结合力比较脆弱,易产生深层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从以上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这些裂纹形成的原因又主要来自于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因此,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提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

1)原材料的选取。

建筑材料关乎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项目施工时,应选择稳定性高、质量好的原材料。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水泥、砂、石、矿粉等。众所周知,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主要由水化热引起,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尽可能选用产生低水化热的水泥,如采用含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较低的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前提下,也可适当减少水泥的细度,这样可以降低水化热释放的速度。骨料是建筑物的骨架支撑,分为粗骨料(又称为石)和细骨料(又称为砂)两种。对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如果碎石粒径过大,粘结的水泥浆就会越少,建筑物构件就越容易遭到破坏;如果碎石粒径过小,则水泥用量就会加大,水化热也会随之增大,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在建筑施工配料时,碎石粒径大小与水泥用量的配合极其重要。对于细骨料而言,实践中一般采用孔隙率和表面积较小的中砂或中粗砂,这样,可以减少水化热的产生,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在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升温而导致收缩,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等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改进混凝土搅拌及浇筑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积较大,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工作也越重要,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比一般混凝土更容易出现倾斜面,这时,通过振捣可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常见的结构性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可以通过投放砂浆裹石等搅拌技术,这样既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又能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也可减少水化热的产生;施工中,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大的问题,宜采用分块浇筑法。分块浇筑法可以分为水平分段浇筑和竖向分层浇筑。施工时要注意每道工序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长,会影响竣工时间,也会使新浇筑的混凝土和接触面产生约束力,这样在交界处的混凝土结合面会产生裂缝,若间隔时间短,则下层混凝土可能处于升温阶段,再覆盖上新的混凝土,不利于散热,会造成上层混凝土沉降问题,导致裂缝产生。

3)温度控制及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对温度的控制性很强,内外温度观测应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时,通常选用常规的测温传感装置,做好检测记录,及时准确做好温度情况的检测记录,并加强养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裂缝的产生。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加强其早期养护,及时洒水,保持其表面湿润,或采用覆盖保温材料,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发生。

4结语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进行概述,并对其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几点措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裂缝的出现不可避免,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做好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把混凝土裂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作者:罗智刚 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1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应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施工队伍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完成各项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并根据资料完成施工方案的编写,以便使施工顺序和工期得到确定。同时,还要制定混凝土的温测布置方案和施工应急预案。其次,施工队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讲,就是完成筏板基础边线、钢筋位置、剪力墙模板位置等多项内容的反复核查,以便确保这些内容符合设计要求。再者,施工队伍要做好施工设备和机具的配备工作。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施工队伍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设备和机具,并且安排有经验的技术班组参与混凝土的浇筑。此外,施工队伍要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工作,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原材料质量和设计要求等内容确定最佳的施工配合比。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则需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完成混凝土的搅拌。

2施工的主要方法

2.1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方法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主要将使用输送泵完成混凝土的运输。在泵送开始时,需要做好搅拌设备的转速控制,并完成泵中压力和部件的观察。而在泵送顺利工作后,则可以适当提高搅拌设备的转速。在泵送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泵中压力升高或输送管线异常推动的问题,则需要放慢泵管运送速度,并利用木槌完成管线弯管的敲击,继而避免管线堵塞。而在使用管线运输前,则最好利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浆实现管线的润湿。此外,需要使用保持连续泵送的方法减少泵送的中断。一旦遇到高温天气,则需要使用湿麻袋进行受料斗和输送管线的包裹,并使用冷水进行降温处理。而如果工程距离搅拌站较远,并且现场水平泵送的最远距离超过了40米,则需要使用搅拌运输车在1小时内完成现场以外的混凝土的运送。

2.2混凝土的浇捣方法

就目前来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捣方案有三种,即斜面分层、全面分层和分段分层。具体选择哪种浇捣方案,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全面分层浇捣方案主要应用在平面尺寸不大的浇筑块的浇筑上,面积不大但长度较大的结构则需要使用分段分层浇捣方案。采用分段方程施工方法时,需要保证每次叠合层面的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6小时,以便防止人为施工缝的出现。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从下层开始浇筑,并做到“快插慢拔”。而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完成振动棒的上下抽动,以便保持振捣均匀。为了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需要确保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到10cm。而斜面分层浇捣方案则主要应用在结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结构的浇筑上,并需要由远而近的完成浇筑和水平移动布料。

2.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以便确保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首先,为了水泥的水化热得到降低,需要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完成混凝土的配置。同时,通过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比如,可以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并掺加一定的减水剂,以便达成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其次,可以在混凝土边缘加防裂钢筋,从而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再者,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比如,可以在气温较高时在混凝土内预埋降温用的水盘管,混凝土浇筑后用泵打入凉水降温,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降低。另外,有条件的话,在混凝土里加钢筋网,这样既有利于热量的平均传导,更好的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从而有效避免因温差大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施工需注意的问题

3.1温度控制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温度控制问题是需要额外注意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首先,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冰块,以便使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得到降低,继而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浇筑温度。而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也可以达成这一目的。其次,在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方面,可以在混凝土终凝后采取保温养护措施,而保温时间可以根据测温控制决定。此外,还应完成混凝土热工计算,并根据大气温度完成保温措施的验算。

3.2混凝土养护问题

在混凝土养护方面,一旦遇到夏季高温天气,需要在采取保温措施的同时进行混凝土的保湿,从而防止混凝土土表面的水分的快速流失。具体来讲,就是在混凝土表面铺设塑料布和棉毡,并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而在开展混凝土抹面工作时,则需要做好初次抹平的标高控制,并做好二次抹面的方向控制,从而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具有工作量大、施工强度大和施工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筏板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施工组织还要掌握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捣的方法,并做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以便确保施工的质量。此外,在应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时,施工队伍还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便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马涛 单位: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第三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运用

1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运用现状分析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结构的坚固性、抗压能力强及造价成本低等特点,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被推广运用。运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体公路工程质量。目前,由于混凝土的质量缺乏有效地保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的普及。

1.1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之一

蜂窝现象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就是蜂窝现象,其原因就是:由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砂、石、水泥等材料配比度不合格,计量标准不准确,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长,而且没有搅拌均匀就进入到下一道工序,浇筑及振捣过程中的捣实程度不到位,可能漏振;建筑模板缝隙及柱底模四周填充不严实,造成砂浆漏失,使混凝土的表面呈现不光滑平整的现象。

1.2混凝土质量症状之二

麻面混凝土麻面表现在混凝土表面砂浆少并且伴有麻点、凹坑,模板的表面没有清理,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质模板在使用前,没有将模板湿润彻底,吸收了混凝土的水分,造成拆模时,被粘住破坏了混凝土的表面。还有就是在振捣的过程中,没有将气泡完全振出而存在混凝土中,故生成了麻点。

1.3混凝土质量表象之三

裂缝。混凝土裂缝分为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由于裂缝造成公路的抗压能力和强度都极为薄弱,它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大有影响。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因高温、风力、或结构地基松软下降等因素,使混凝土强度本身无法抵抗这些外在因素而失水、结构断裂而产生的裂缝。材料方面的影响也会造成质量问题,尤其是水泥的选择,水泥石的强度与孔结构都由水泥细度与颗粒组成决定,水泥质量越好,颗粒越细腻,其水化、凝结硬化速度对混凝土早期或后期强度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满足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并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广泛应用,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水泥标号的选择。

公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水泥,它的质量要求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强度高,内部收缩性小,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在冬季或低温时节,有较强的抗冻能力,标号优良的水泥。在水泥进入施工场地时,验证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号、不同厂家和不同的出场日期的水泥分别堆放,不可混合使用。

(2)砂、石、水的选择。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砂的质量要求坚硬、清洁,规定级配、细度模数与设计要求和标准相匹配,细砂的含泥量不能超过总量的2%;碎石的强度要大于等于标准3级,压碎值小于20%,泥土及杂物含量必须小于1%,颗粒呈正方形或球形,最大粒径小于4厘米,针片颗粒含量小于15%,对于特别规格的颗粒,如小于2.5毫米的颗粒,含量也不得大于5%,因此,建设施工使用前,一定要将不同级配的碎石进行混合,避免出现料堆中的粗集料发生离析现象。对于不能清除的杂物碎石,坚决不予以采用。

(3)钢筋及填缝材料的选择。

公路工程建设中,钢筋应顺直,光滑,对于有裂缝、断伤、刻痕及不同程度锈蚀的钢筋,要禁止用在工程建设中,在国家标准方案中,圆钢筋一般为一级钢,螺纹钢为二级钢。填缝材料中最常用的是模板,模板应平直、少节,经过热沥青的浸涂,可以用来防腐,也有用制聚氯乙烯胶泥作为上部填缝料。

2.2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承受着众多的车辆高密度的冲击、摩擦等力量,对它的抗压能力和抗弯、抗拉强度、耐磨性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指标制定了相关设计标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强度有了明确的规定。

(1)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都是以“标号”来设计衡量混凝土的等级指标。随着实践证明,用“强度”来设计衡量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及抗拉性等级,更能够科学地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多项指标要求。

(2)材料的配合比。

水泥路面用水泥,是公路抗弯拉强度高、用量最多的材料,水泥的各龄期强度值以及其他指标都要符合或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水泥凝结时间,如果因为不相适应的水泥拖延凝结时间而造成浇筑质量的缺失,是要受到相关部门的惩处的。对于粗集料与碎石、细集料与砂的配比,要根据两者不同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比例。粗集料用表面粗糙,利于与水泥石粘结性能较好的碎石配比,级配标准要参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配比出来的混凝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毫米,强度高,质量优。细集料路面混凝土用砂细度模数符合标准,不但要保证混凝土足够的强度,而且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因此,水灰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砂率的大小决定着集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的变化,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据试验得知,公路混凝土的砂率,一般在28%—32%之间区域。

2.3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耐久性等方面至关重要,在开始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准备工具进行认真地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钢筋的污垢、串筒、溜管等设施内的残留物。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为检查项目,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模板要牢固稳定,相互之间的接缝处要用胶条夹等物填实严密,以免浇筑时漏浆现象。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的情况,防止混凝土的离析,自由倾落角度控制在2米以内,超过这个高度,就要通过其他的辅助工具,如串筒、溜管等设施下落,按设计的厚度、依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力求下层混凝土初始凝固或者能够重新塑形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混凝土同时浇筑时,前后距离要保持在1.5米以上。

2.4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是运输质量控制。搅拌机场地往往不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运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搅拌运输车的车罐质量及运输前检查罐内情况是必须的,比如:罐内是否存水、罐体旋转是否正常等;运输距离与运输时间的掌控,保证混凝土有效及时到达施工场地;严禁司机或其他人员在中途运输的情形下,擅自向混凝土中加注水;自卸汽车的运输,只能适用运输3—5米的距离场地,否则会引起离析现象。其次,是振捣质量控制。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振捣工作,工作量小的塑性混凝土,可以采用人工振捣方式,常用的一般是插入振动器振捣,振动器在振捣过程中,根据构造件的结构与形状来确定,保持在一定的移动间距,避免与侧模、钢筋及预埋件相撞。振捣部位的混凝土达到停止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的程度,证明该部位的混凝土已振捣密实,而且混凝土的浇筑工程要一气呵成、连续进行,否则就会出现混凝土松软层、麻面、离析等状况,影响到整个混凝土质量。第三,是养护质量控制。混凝土养护得当,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用料要遮盖混凝土,防止日光暴晒脱水,在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要注意覆盖保温。预制梁板等也会采用各种保护措施进行维护,如用自动喷淋系统和湿毛毯包裹等方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大力宣传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积极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利用新型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将混凝土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公路工程建设中来,达到公路路面的使用质量优良,使用寿命延长的效果,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作者:冯韬 单位:邳州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浅谈

一、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原材料的制备技术。

混凝土是路桥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混凝土的制备主要来源就是购买商品混凝土或自行配制,市政工程主要采取商品混凝土,在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在偏远的地区或者山区进行路桥工程施工时,就需要采取自行制备的方式。而这里就需要掌握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掌握好各种材料的用量最为关键。一般而言,路桥施工中的原材料主要有骨料、混凝土和粗细集料和水,其中水胶比为0.34,灰骨比为0.17,粉煤灰的替代量为50%,强度约为10兆帕,PH值大于10.5,孔隙率约为35.5%,其中主要采用普通硅盐酸水泥,细集料的级配在5到10毫米之间,约占整个集料的20%。粗集料的级配在15到20毫米之间,约占整个集料的80%。并在制备之后及时的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用于路桥工程的施工。

2.具体的应用。

在路桥施工中,需要应用混凝土的地方较多,所以在混凝土制备的同时,还应及时的将制备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到位。在浇筑过程中,一般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但是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尤其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较多,所以在施工中还应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预防,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例如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点,当外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就会导致混凝土变形,此时就需要在浇筑的同时加强对其温度的保护,才能更好地其浇筑成效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所浇筑混凝土的养护,通过强化对其的养护,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特别是应加强对其的早期性养护,才能更好地强化路桥工程的质量。

二、关于如何加强路桥工程质量控制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路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实际工程中应如何加强加强对其的控制呢?在掌握施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应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强化质量控制责任。

为了更好地促进路桥工程质量的提升,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就必须切实加强对质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只有确定了质量控制目标,才能进一步的对质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从而通过分解质量控制责任,将责任的划分具体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之上,从而通过强化工程质量目标,更好地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

2.切实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由于路桥工程施工中很多时候需要自行拌合混凝土,而混凝土又是主要的原材料,所以必须对拌合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所以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就应做到货比三家,并在元才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加强对其的检查和管理,只有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在混凝土拌合之前,应通过工地试验室对其配比进行科学的确定,且及时的将制作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

3.切实加强每道工序的控制。

路桥工程中进行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所以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就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确保路基处理达标的前提下,采取试验的方式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顺序,才能进行大面积的浇筑,且每一道工序必须经过自检、复检和终检,只有上一道工序质量达标之后,方能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而且施工过程中严重出现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现象。而对于重点部位的施工,还应设置旁站监理制度。并在浇筑结束后及时的对其进行振捣和养护,才能更好地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得到控制。

三、工程实践

某路桥工程属于某路桥工程的改造,施工方为了更好地确保其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对其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在工程实践中切实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取得了有效的成效。以下就该工程的实践做出以下分析。

1.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是裂缝问题,裂缝问题是本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在结构裂缝中出现,这一问题的出现极大的影响这一路桥工程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桥梁刚强度的降低会导致其寿命较低,所以施工方高度重视,并从施工技术和混凝土质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二是锈蚀问题,由于混凝土施工中需要的钢筋能有效的强化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和强度,但是由于裂缝的存在,极大的导致了钢筋锈蚀的出现。三是蜂窝问题,由于混凝土施工之后的路面和桥梁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导致了路面面临的横向和竖向荷载较大,而这就会时期局部发生松动,进而导致蜂窝现象的出现,施工方通过对其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比例控制不当,加上振捣不充分,易和性较差,从而导致蜂窝现象的出现。四是麻面问题。在工程现场发现存在很多小坑槽和麻点,而且在车辆长期荷载下,其麻面面积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内部结构也遭到了破坏,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拆模时不够仔细,在模板上粘附着混凝土,导致其表面受到破坏,加上振捣过程中存在不足,导致气泡没有完全的排出,而这就会在模板的表面产生麻面。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质量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本改造工程的分析,该施工企业为了达到强化路桥工程的质量,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上述的梳理,并在改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和预防。首先,为了预防再次出现裂缝,在凿除存在质量问题的路段之后,及时的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尤其是混凝土的拌合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对水灰比进行了严格的测定,从而因此确定其强度,并在整个混凝土施工中切实加强对其温度的控制,最大化地确保了裂缝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就是切实加强桥梁钢筋的防腐处理,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施工符合工程质量的需要,并在本次工程中对桥梁钢筋采取了电化学防护法,有效的强化的钢筋腐蚀的控制作用。再次是保证水泥和砂浆的科学配比,在拆模的过程中,仔细认真,防止模板将混凝土带起。在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严密性和充分性,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最后在振捣的过程中,注意钢筋周围预留孔洞处的混凝土是否填充密实,在振捣后再进行下层混凝土的浇筑,一定要保证振捣的均匀性,防止混凝土中出现各种杂物,减少砂浆分离现象,最大程度控制孔洞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作为路桥施工企业必须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质量控制,才能更好地强化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并因此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张海燕 单位:陕西恒泰公路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0引言

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很多新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不断诞生,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也保障了建筑工程建设效率。但是混凝土材料在制备、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施工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完全的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坚决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促使混凝土施工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指的就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部分,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由浅入深的施工方式,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够保障周围建筑工程的安全,避免对其它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地基的排水和降水工作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得地基施工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1.2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工作开展前,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工作的开展,承台施工需要以水平间隔分割为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主楼的施工需要将两层楼的高度为主,都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间隔不能超过六天。对于混凝土的建筑厚度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掌控,两层间的混凝土浇筑厚度需要在一点五米以上,层间间隔需要落实相应的措施,可以应用抗拉钢筋作为层与层之间的间隔工具。这样的混凝土施工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控制,避免内部与外部温差超过25摄氏度,导致不良裂缝问题产生,降低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成本投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3严格遵守混凝土施工程序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遵守混凝土施工程序进行施工,遵循从远到近的施工原则,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平坦的地方,一些施工区域坡度较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将混凝土施工作为一次性的工程,严格的保证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材料输送泵的安放,尽可能的安置于施工区域的中间位置,为混凝土材料的输送提供便利。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施工工作要点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在原材料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环境合理的、科学的选择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案。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行时,对于各项材料投入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计算,从而保障混凝土材料制备满足建筑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在混凝土材料制备完成后,还需要落实质量检验工作,对于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进行全程的监控,其中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制备、质量检验、运输,以及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对于任何混凝土施工环节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从施工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使得混凝土施工呈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

2.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要点

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对于钢纤维混凝土搅拌过程进行严格的掌控。对于钢纤维的分布要均匀,需要应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使得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不定期的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进行抽查,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方式也有着很高的需求,主要分为干拌和湿拌两种,对于原材料投放的时间也需要严格的掌握,避免钢纤维在搅拌的过程中凝结。在钢纤维混凝土实际搅拌的过程中,先放入砂石,然后再放入钢性纤维、添加剂等,从而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制备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3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材料运输要点

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都是应用搅拌机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运输。在混凝土材料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也会受到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技术人员需要落实有效的对策,从而避免混凝土材料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要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时间,若是混凝土材料运输时间较长,混凝土材料很可能发生初步凝结状况,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卸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延长建筑工程建设周期。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材料出现初步凝结的情况。

3混凝土施工技术强化措施

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的提升混凝土材料的适应性,使得混凝土材料能够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实践建设施工工作开展前,需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要求相关人员对于混凝土材料标准和要求有全面性的了解。依据建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施工图纸、应用的原材料和建筑机电设备等,多方位的进行考虑,从而编制最为合理、最为优化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不断的累积经验,对于混泥土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技术交流会议,不仅对于促进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整体质量提升有所影响,对于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成效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力度,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邢赤民 单位:锦西石化工程一公司

第六篇:路桥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一、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

(一)比较单种材料的性能

1、混凝土

混凝土在字面意思来讲就是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了许多物质后凝固而成的物质,具体来讲,就是将水和砂石等,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凝胶剂混合搅拌后得到的材料,一般也叫做水泥,其用途广泛,并且有着很高的兼容性,可以根据用途的不同加入很多物质以改变性质,是最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优点:造价低廉,其主要成分都是简单易得的物品,所以使用混凝土物资消耗较小;制作简单,不需要其他的复杂科研手段,只需要混合后简单的搅拌就可以使用;耐性较高,混凝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较好的耐热耐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耐腐蚀。缺点:混凝土在某些环境下会发生形变,比如过量的水会导致其膨胀变形,过于干燥的地方可能会脱水收缩进而整个产生形变,为人们的居住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河安全隐患。

2、钢纤维

钢纤维的构造与普通的钢差距不大,是将普通钢材用一系列特殊的手段进行加工切割形成固定形状和直径的纤维状钢材。其物理特性大多数与钢材相同,但因为其独特的物理构造与形态,还有了许多普通钢材没有的优点,比如极强的承载能力以及拉伸力,还有很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这些都决定了可塑性极强的钢纤维必然要在土木工程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缺点:钢纤维的硬度明显不够,如果没有合适的载体很容易被折断。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混合性能

作为已经开始大量投入使用的新型材料,钢纤维混凝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所谓过刚易折,混凝土的硬度虽然足够但是由于其弹性形变不够,经常出现被压断的情况,而加入了柔韧度极强的钢纤维后,这种混合材料的回弹力大大提高,让道路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及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的材料主要由钢纤维、碎石、水泥、砂、水、外加剂等。路面钢纤维混凝土的要求是既要有较高的强度,还要有较高的抗渗性和耐磨性。因此,水泥的种类通常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是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要超过400kg/m3。砂子宜选用河砂,确保其细度模数在1.3-3.2范围内。水采用饮用水或者无污染水。在设计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可以借鉴传统混凝土配合比的经验,通过不断反复实验之后确定合理的配合比。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选择准则为:①基材强度和钢纤维品的强度相匹配,并且抗拉强度极限不少于500MPa;②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为0.5%-2.0%;③钢纤维长度不应该过长,对钢纤维长径比要加强控制,最合适的直径为0.45-0.70mm;④适量的添加外掺剂或者减水剂,改善钢纤维混凝土的可施工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水泥使用量及成本;⑤确保钢纤维无杂质、碎屑、锈渍及油污等。

三、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一)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来说,其最为常见的一个应用位置就是桥面的铺装工作。在桥面的铺装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这种钢纤维混凝土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相对于以往的施工技术手段来说,其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有效的提升桥梁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进而确保桥梁结构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具备着极强的舒适度,并且还能够有效保障桥梁工程项目使用的安全性;此外,因为这种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性能比较强,所以相对于传统的一些施工技术手段,这种钢纤维混凝土的铺装厚度明显可以进行减薄,进而减少了桥梁工程项目的自身重量,对于桥梁的结构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作用,优化了桥梁工程项目的受力结构,提升了其使用年限和使用的安全性。

(二)在路桥结构加固中的应用对于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而这种安全性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路桥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旦路桥工程项目的结构出现了损坏,必然会危及整个路桥使用的安全性,而对于这种路桥结构的损坏来说,在进行加固的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就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这种路桥结构加固方面的应用主要就是采取喷射的方式进行的,采用专门的喷射机来针对存在结构损坏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喷射处理,进而达到修复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表面剥落或者是出现裂缝的路桥结构具备极强的适用性。多年来的应用经验表明,采用这种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材料进行路桥结构加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原有的性能,对于路桥结构的抗震性以及耐久性具备极强的提升效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合理的应用各种添加剂来提升其最后的加固效果,比如TS速凝剂以及硫铝酸盐等都能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路桥结构的抗裂性具备较强的价值和效果。

(三)在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直接关系到整个路桥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因此,这种桩基础施工必须要引起相关施工人员足够的关注,切实保障其施工的质量,提升桩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而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这一点上也确实具备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桩基础施工中的桩顶和桩尖施工来说,合理的应用这种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从具体的施工过程来看,这种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整个桩基础施工的效率,明显减少施工中锤击的次数,进而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对于施工成本也具备着较强的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其质量的保障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

四、结语

综上,对于当前我国现在的路桥施工来说,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尤其是相对于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优势来说,其应用的范围也必然会在将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滕卓然 单位: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前言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可塑性强、抗震性好且经济实惠等优点,在现阶段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着水利工程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而且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步伐。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点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实体尺寸不小于2m或是一次浇筑量不小于1000m3。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利用现代化机械装置进行泵送混凝土。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

1.1收缩裂缝

在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混凝土通过机械管道运达施工位置,混凝土的含水量一般较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泵送混凝土的正常运输,然而由于混凝土含水量较大导致混凝土在凝固时收缩性也较为严重,极易造成收缩裂缝。收缩裂缝的成因主要为温度收缩、干燥收缩以及塑性收缩三种。收缩裂缝不仅仅产生于混凝土工程的局部区域,而是随着工程的推进,收缩力超出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极限后在工程整体出现的大量裂缝,收缩裂缝拼凑在一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2安定性裂缝

现阶段混凝土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水泥种类繁多且市场对于水泥质量缺乏明确规范,导致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以对水泥质量与安定性进行严格把关。由于水泥安定性较差产生的裂缝就称之为安定性裂缝。与此同时,外界湿度降低、混凝土材料碱性过高、建筑物基础不均匀等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安定性裂缝。

1.3温差裂缝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差异,这种大幅度的温差会产生的温度应力会超出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从而使混凝土产生一定变形导致温差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混凝土导热性不强,混凝土大量的水化热在混凝土内部积聚了大量不易散发的热量,这种热量与混凝土表面的室外环境温度产生冲突,为混凝土表面带来了温差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2.1混凝土水化热导致的温度应力

水利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具有浇筑量大、浇筑面积广、浇筑结构尺寸大的特点,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散热性差,在内部温度不易散发的情况下,外部混凝土表层与空气接触水分快速蒸发,温度随之降低,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了温差裂缝。对温度应力的控制是现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若混凝土自身的应力有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

2.2混凝土的自身特性

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收缩特性,受外部环境湿度以及混凝土自身制度的影响,易造成混凝土自身的开裂,这种收缩特性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收缩变形量更大导致混凝土更容易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缝。水利工程外部环境湿度较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自身的收缩特性,这就需要应用一定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

2.3混凝土内部约束条件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受内部约束条件的影响,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材料对结构变化存在着一种内部应力,但这部分应力极为有限,易受到温度条件以及收缩条件的影响。若混凝土内部约束条件较差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过大,会产生一定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受到混凝土自身强度的很大限制。

3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策略

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横向分析

3.1.1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靠性,在设计混凝土配比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与用砂量,实现对混凝土缓凝时间与变形几率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3.1.2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天气开展浇筑环节,气温不易过热,天气也不易过于潮湿。在夏天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适当采取遮阳、降温的方法,并加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从而使模板内的热量得到尽快散发,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3.1.3严格把关混凝土质量

前文已经提到过,由于现阶段混凝土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泥种类较为繁多,且建材市场对于水泥质量缺乏明确的质量规范,导致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以对水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水泥作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之一,为了保障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首先应当保障水泥的整体质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温度裂缝问题,因此应当尽可能地选取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从而确保水泥水化热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纵向分析

3.2.1施工准备阶段

在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准备阶段,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与验算,对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以及内部约束条件进行估算,从而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把控。在水利工程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温差应控制在30℃以内,并在此技术上对降温速率进行控制。

3.2.2模板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模板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开始前应对模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行严格检测,立足于混凝土施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析养护阶段的养护要求制定科学的模板施工措施。在拆除模板环节除了应当对混凝土承载力进行控制,还应当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把控,在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基础上开展模板拆除工作。

3.2.3混凝土浇筑阶段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主要为分层浇筑与推移浇筑两种。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尽可能地缩减浇筑时间间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环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应当及时进行振捣,在浇筑完成后应马上清除混凝土表层的水与底层的砂浆,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3.2.4混凝土养护阶段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可靠性,不仅应当合理设计混凝土施工策略,而且应当对水利工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方法通常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对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护,对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可以搭建相应的遮阳保温棚与挡风保温棚。同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混凝土养护周期进行养护,在养护周期内对混凝土内外温差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可靠性。

4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逐渐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现阶段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作为一项复杂的施工工程,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混凝土施工单位应深入分析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完善施工技术,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

作者:万晓锐 单位:安徽海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篇: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及施工要点分析

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为常规水泥、砂石,并加入高效减水剂或者数量一定的活性矿物材料,采用通常的制作工艺搅拌至新混凝土。作为一种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且硬化后具备高强性以及高密实性。

2高强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2.1高强度特点

高强混凝土的高强度特点,对于钢筋混凝土柱、拱壳等以受压为主的构件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承载力,降低受弯构件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高度,从而是构件截面缩小,并减小结构自重,增大有效利用面积,特别适合于大跨、重载与高耸等工程结构。

2.2流动性高、早期强度高

配制时添加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等掺合料后的高强混凝土,具备较大坍落度以及早强等优质性能,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2.3良好的耐久性能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由于水灰比低,从而密实性更高,并且抗外部侵蚀能力较强,较难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能够增大建筑结构使用周期。然而当高强混凝土遭受一定压力时,其表现为塑性较小和脆性更大,并且混凝土等级越高则越显著。因此配制时,在工程结构上必须考虑混凝土所具备的其他力学性能特征,不能单纯考虑高指标抗压强度。

2.4抗压强度高

高强混凝具备抗压强度高优良性能,能够大幅度增加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并且可以缩小构件的截面尺寸以及减小结构自重,最终降低造价。

3高强混凝土的性能优势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相对迅速,后期强度则发展较缓慢。相比于水灰比高的一般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均较小。其耐久性能包括抗渗、抗冻融、抗磨、抗侵蚀能力也都比普通强度混凝土更具优势。

4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也更符合混的强度,耐久性要求、施工工艺要求的和易性,可泵性,凝结时间、控制坍落度损失等。通过试配确定,而且必须现坍试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4.1试配强度

高强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以及《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规程建议》(初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现场实施环境的变化明确配合比,试配强度为所需强度等级乘以系数1.15。4.2水灰比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必须处于0.28~0.32。而且必须随着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减小,对于C60及以上的混凝土,水灰比必须小于0.28,应该通过外加高效减水剂以及外加混合料调整拌料的和易性,在符合和易性的要求下尽量节约用水量,为了改良工作度,如采用NF高效减水剂时,用量不能超过水泥量的1.5~2%。

4.3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应该为450~500kg/m3,对60Mpa及其以上的混凝土也不应该超过550kg/m3。采用外加矿物掺合料方式以控制与降低水泥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加硅粉能够大大缩减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标号为525#以上的优质水泥。

4.4砂率

通常控制砂率处于26~32%,泵送时砂率应该位于32~36%范围内。

4.5掺F矿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该采用

绝对体积法或者假定容重法,先计算出不掺F矿粉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然后用F矿粉置换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替换水泥。

4.6入模坍落度范围

依据运输时间明确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其大小可以通过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通过掺载体流化剂或者NF高效减水剂以缩减坍落度损失。

5施工工艺与技术

5.1高强混凝土拌制

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必须采用灵活,精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以下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认真测量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使用自动称量装置以及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尤其需要注意保证搅拌时间充足,不少于60秒。

5.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其施工时间必须尽可能短。这就要求在施工阶段中严格指挥,成立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协调作业,各个环节必须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非常关键。在施工阶段中为保障混凝土的密实性,必须使用高频震捣器,依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必须小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处的施工应该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至高等级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5.3养护

为了避免高强混凝土由于早期失水而使得其强度变小及因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表面裂缝,因此必须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在8小时内加以覆盖以及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保持湿润,浇水养护日期必须长于14昼夜。冬季施工时间必须加长拆模的时间,采用保温措施,避免遭受冻害损失。

6结束语

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程度,代表了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我国高强混凝土在施工技术以及要点,都必须得到更深入地研究,解决高强混凝土拌制、运输与浇筑、养护等阶段所遇到的难题,以更好地促进高强混凝土在我国市政建筑项目的运用。

作者:庄柔 单位:阳春市英强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混凝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商品混凝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建材行业协会

混凝土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