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电子政务(E_Government)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政府政务流程的整合,通过政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政府利用网络将行政服务“搬到”网站上,公民通过互联网终端或是移动设备终端浏览和使用这些政务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农村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就是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建设和应用。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就是以服务为导向,积极建设农村电子政务平台,将村民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搬到线上;村民通过电话、手机和互联网络等媒介查询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政务服务。但是由于传统行政观念和体制的制约、农村实际的经济状况以及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瓶颈期”,为此要分析农村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并根据这些实际困难探索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适合路径。

一、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政务平台,缩短村民到政府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农村居民和当地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的政治、经济方面。第一,发展农村电子政务有利于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普及有利于实现村务管理、土地管理和收费管理等一系列与农村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为公开透明,从而确保“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所以说农村电子政务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的知情权。而且,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拓宽了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不需要实地去相关部门,只需在家动手操作电脑或其他移动终端就能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向上级部门反映,这样既增加了农村居民参政议政的政治热情,又能促进农村的基层民主自治管理。借助网络和政务平台就能对政府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腐败,推进廉政建设。第二,发展农村电子政务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农村地区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在信息网络还不够发达,进而就会出现许多农产品滞销和劳动力输出困难等实际的困难,有时甚至会出现“奶农将滞销的牛奶导入河里”“果农任由香蕉在地里腐烂”等负能量的新闻事件。在农村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农业部门及时准确地市场信息并提供可靠的经济服务,使农民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和服务,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现在的农业生产不断的机械化,农村劳动力相对于有限的农业劳动就表现得十分充裕,政府部门通过政府网站门户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城市务工信息,可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而且,农业部门通过网站向农民介绍一些科技务农的知识,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第三、发展农村电子政务有利于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农村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地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增加政府信息和公务信息的透明度,能够不断完善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树立公正公开的良好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农村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能够免去农村居民“跑部门”的麻烦,只需要利用电脑和网络,在家就能享受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促使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的政府转变。

二、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就是通过农村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将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和服务通过电子技术及时有效地到政务平台上,农村居民通过电脑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能够获取到信息和服务。农村电子政务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基层反腐的新思路新手段。农村的实际情况,比如经济水平、人口状况、技术设施等造成了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千差万别,有些因素也是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网络设施落后。

电子政务是以信息网络的完善为发展基础的,网络设施的完善是一个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硬性条件。信息网络设施是建设农村电子政务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前提。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网络、广电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在内的信息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化设备。相比于城市的网络设施的完善程度,农村地区要低得多,这不但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农村分散居住的实际情况也使得单位面积的网络设施成本比城市高许多。例如,1平方公里的城市社区居住有100户居民,在农村居住分散的地方或许只居住了10户居民,这样算下来,网络设施的投入/产出比就不高,地方电信部门往往也失去利益的驱动力,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网络施舍不完善的局面。电子政务的完善发展还取决于用户是否使用设备去获取它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这就需要终端设备。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还是显得较低,他们愿意在花在电脑、手机这样的非生活必需品上的钱也比较少,这样就造成农村计算机设施匮乏,电子政务的使用效率低。这种由经济水平产生的农村硬件设备落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制约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

2.建设农村电子政务的资源匮乏。

完善的网络设置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资源支撑。这里的“资源”主要是信息资源和资金。信息资源是构建电子政务的主体,信息资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但是目前来看,县级及以下的乡镇、村委的电子政务官方网站都初步构建,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方面还存在弊端,通过浏览崇明、江浙等地区的村务网站,发现信息更新速度很慢,很多“最新信息”都是数月以前的,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因为农村电子政务的主要受众是农村居民,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对他们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村务网站向他们传达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化也是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通过浏览一些农村电子政务网站发现这方面的知识介绍是十分少的,农村电子政务也没能发挥它的一些重要功能。资金是限制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中国农村经济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整体而言东部的农村地区比中西部的农村地区经济要发达。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也不高,因而用于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也十分匮乏。资金的限制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3.农村电子政务配套的信息化素养和使用技能不高。

农村电子政务主要是面向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是农村电子政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和使用电子政务的能力关系到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重很大,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来看,中国农村居民当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居民仍旧是少数的。这样相对低水平的教育现状制约了农村居民去认知和使用电子政务。不能正确地认知到电子政务的便利和重要作用,他们就很难去接受这样的政府服务方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认识到了电子政务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使用方面还存在障碍,这样也限制了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由于农村地区的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很难留住电子政务方面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农村居民使用电子政务。这样的双重制约作用使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去“瓶颈时期”。

4.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还不成熟。

通过翻阅文献,一般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总结起来就是信息阶段、网上办事阶段、网上互动阶段。信息阶段,电子政务平台主要将一些实时信息整合,服务对象通过浏览网站来获取信息服务。网上办事阶段,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增加了一些表格下载、表格填写、事务办理等功能,用户可以不去实地部门就能通过电脑下载、填写和办理相关事务。网上互动阶段是电子政务发展比较高级的阶段,这一阶段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功能以外还增加了意见反馈、留言信箱等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目前来说,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还主要停留在第一二阶段,其中最多地还是第一阶段的功能,电子政务平台更多地充当信息的角色,电子政务平台的界面大多是信息浏览和表格下载按钮,而电子政务平台反映意见建议的功能还是欠缺的。论坛和留言板建设还不完善,有的电子政务平台即使有留言功能,这些用户留言也大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回应,出现“有问无答”的局面。

三、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路径探索

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技术成熟了就能把农村电子政务发展好了。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素质和网站自身的服务质量。在分析它们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探索性的建议,这样才可能促进农村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

1.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网络设施。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政务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农村不健全的基础网络建设已经成为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完善农村基础网络设施是发展农村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我国一直就有城乡差异的存在,农村收入来源少,政府投入也少。因而,要向完善农村基础网络建设就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宽裕了,他们愿意花费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钱也就多了。同时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对于购买信息化设备的农村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这样更有助于增加他们使用农村电子政务的可能性。农村地区由于分散居住的实际情况,导致网络基础设施投入的产出效益少,因而电信部门就失去在农村地区建设基础网络的积极性,加上农村政府的资金来源少,大多是依靠上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因而网络基础设施投入也就很少。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社会共建”模式来推动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所谓“社会共建”模式就是在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比如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力量,通过企业支持和非营利组织个人的募捐赞助,弥补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投入和设施的不足,共同推进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目前,用于完善农村基础网络建设的工程主要有“村村通”工程,这是政府改善农村基础网络设施不健全的重要举措,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设施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要想完全改变农村基础网络设施不健全的局面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电子政务意识和使用能力。

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应该要转变农村居民落后的意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提高他们使用电子政务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使用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农村电子政务的宣传推广,并为农村居民开设电子政务专题讲座,提高他们认识到农村电子政务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偏低、使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基层政府可以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帮助指导农村居民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帮助他们获取农产品的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城市劳动力需求情况,积极引导农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能帮助农村居民重新认识到互联网以及电子政务的重大作用。但是仅有使用意愿还不足以保证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否有能力去使用电子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居民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还不足,因此,基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使用培训班,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尝试,学会使用计算机。只有意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才能真正增加农村居民使用电子政务的热情和可能性。

3.优化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农村电子政务的建设由于受到传统执政理念和行政体制的影响,有些功能的建设还受到限制。目前来看,一般的农村电子政务平台上除了介绍当地的一些概况、政府机构的组成、相关的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和一些陈旧的新闻信息、表格下载之外,很少能提供包括完整的事务办理、意见反馈等其他的公共服务。这样会造成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没能全部满足,用户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不能完全畅通。而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农村居民为中心,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目的的。因而发展农村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丰富电子政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摒弃以往的以政府自身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取之以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为中心。农村电子政务区别于城市电子政务,很大的区别就是用户群体的差异性,以农村居民为服务对象就是要为他们提供与其息息相关的比如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这样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凸显农村电子政务的特色。信息质量能够保证的情况下还需要强调电子政务平台的设计,能够方便用户便捷地搜索和阅读,这就需要做好导航设计,导航明确、链接便利才能保证农村居民更好地使用农村电子政务,发挥电子政务真正的作用。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推广不是一个一蹴而就是事情,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其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从而限制了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因而能够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客观条件,并针对客观问题探索一条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路径,从而使农村电子政务能够真正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

作者:张雯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