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断改革,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发生了较大变化,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提出改进建议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模块教学;对比教学

0引言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都对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侧重于财会知识理论研究,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为主要目标,更强调学生财会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预算会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限选课,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熟悉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的同时,能运用所学的预算会计专业知识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预算会计课程教学的经验,探讨该课程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议。

1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

1.1教材质量普遍较差,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目前市场上预算会计教材,绝大多数不能满足预算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线的要求,大部分教材偏重于预算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核算阐述,而预算会计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内容介绍偏少。其次,大部分教材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预算会计新旧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很好衔接,而且更新的内容满足不了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近几年我国推行了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例如财政部先后修改了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修订,也相应出台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等,而目前大多数预算会计相关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收录最新的研究成果,很多教材仍然遵循旧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1.2预算会计课程设置普遍不合理

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为了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中任职的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对在此领域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重新规划和审视预算会计课程的设置问题。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将预算会计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限选课,不够重视该门课的课程设置,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可能会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而被迫取消预算会计等课程。据了解,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一般只安排32~36课时,因而普遍出现高职院校因设置的课时量不足而删减预算会计的教学内容、因缺乏教学配套的预算会计模拟和实训安排,教学也只是停留在纯理论教学阶段,忽视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等问题。

1.3教材内容和实际预算会计工作脱节,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市场上的预算会计相关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内容顺序来安排教材的章节,这种“条形结构”教学内容设计,只能等到学完全部章节,学生才能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因而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系统性的理解,难以满足实践性日常教学的要求。同时,教材内容注重会计核算方法的阐述,忽略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会计绩效评价等内容,难以满足预算会计的实际工作需要。因此,针对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的实际情况,要对预算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在学习上应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预算会计的主体比较特殊,主要涉及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因此,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会认为,在校学习企业会计知识才是主要方向,预算会计知识使用频率相对而言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可能性较小,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忽视了预算会计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会计知识体系学习不完整。许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而不够重视预算会计知识的应用和学习。

1.4高职院校师资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预算会计的教学,不但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全面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和熟练的预算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预算会计教学过程中,详细介绍和说明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细节步骤。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师是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几乎没有实践操作经历,特别是对目前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内容很难准确把握,这些预算会计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去想象和推测理解,这样就会导致实践教学课很难上得生动活泼、不能贴近预算会计的工作实际。

2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2.1选用教材要立足现实,注重实务操作教学

预算会计教材应能准确及时地将行政事业单位新规则、新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纳入教材之中,使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例如将预算会计改革等新内容贯穿于预算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严格遵循新规则、新制度的精神实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例经典。高职院校预算会计教材中应设置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贴近实际的思考题,以便于巩固学生的预算会计理论知识,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建设预算会计实务操作实训工作基地,编写适合高职院校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模拟教材,以满足实务操作教学的需要。

2.2高职院校预算会计五大内容要素“模块教学”构想

以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会计主体为经线,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净资产五大会计内容要素为纬线,形成五大“模块教学”。五大“模块教学”内容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甚至“孙模块”。“模块教学”的理念是要求相同或相似的会计要素内容组织在一起教学,以便于将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的确认原则和账务处理,年末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也基本相同,如果将上述知识点置于同一个模块中,则可避免重复教学等问题,并且方便进行对比教学。

2.3结合“慕课化”教学理念,推行创新教学方法

慕课,起源于美国,是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掀起了用创新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浪潮。“慕课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的预算会计课程,务必要抓住慕课的关键,即该课程的习题作业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角色互换、模拟会计处理等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来实现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弥补传统预算会计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教学的魅力,从而激发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愿意投入其中,而不会觉得预算会计的学习枯燥、乏味。

2.4注重聘用有预算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高职院校可考虑从实务界聘用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进行预算会计课程的讲授,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讲授会计实务操作细节和技巧。高职院校是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应优先考虑聘用本校财务部门工作的、具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的老师进行讲授。同时,也可以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委派年轻教师到各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工作,提高年轻教师预算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教师也应随着预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自己实务操作的能力。只有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的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强,才能完成培养技术型、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预算会计课程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等方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高职院校财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必然要对预算会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岁江,张丽萍.预算会计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2]李莉.《预算会计》课程“慕课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5(9).

作者:林钺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