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的运用

一、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物理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信息,解决教学问题,消化学习内容。改变满堂灌的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法。例如,《能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教学形式是,把学生分组,各组合理分工,让学生查阅能量守恒的相关例子,以及当前能源开发和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并把网搜到的有效资料进行记录归纳,然后,小组间相互分享资料,并对“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那为什么人们还要节约能源”和“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突出课堂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奠定长期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创设物理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单一的教师讲解和挂图展示,教学过程显得机械呆板,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兴趣。而加入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了多种信息元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用影色声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身心愉悦,发自内心的愿学、乐学、想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形成正能量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压力和压强”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再现滑雪的唯美场景:一帧图片显示,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一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运动员踩着滑雪板在雪地上自由驰骋;另一帧图片显示,一个和运动员体格类似的行人身陷厚厚的雪中,难以行进。针对两个情景,人们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图片中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相差无几,为什么结果会如此不同?”通过学生简短的讨论思考和回答顺利导入新课,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关注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很容易理解引入压强这个概念的因由,为学生透彻理解压强的原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如,在学习“杠杆原理”这节内容时,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小视频:地面上有一块大石头,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用尽全力推石头,石头却一动也不动。这是可向学生发问,要想移动这块大石头,应该采用什么办法呢?头脑机灵的学生会很快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肩扛或几个人合力抬等。然后人们播放下一段视频,利用学生说的那些招数一一尝试,大石头依然岿然不动,这下,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会热烈讨论思考,然后支招。可以使用机械来移开石头,比如吊车什么的。这时给学生继续播放视频,一名小学生使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大石头。这时候,学生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杠杆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杠杆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转和接受的全过程”,这节内容,教师可采取模拟动画演示其过程,把这些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星体拉近到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逼真、直观地感受物理过程,加快物理概念的理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采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抽象内容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

物理这门课相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生群体显得难度大了些,尤其针对一些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理解掌握是个不小的难题。这部分内容若采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映射在屏幕上的物理图像将微观现象变为宏观现象,让学生能亲眼看到,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与分析这些物理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摩擦起电”这节内容时,针对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物体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会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而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诸如此类的摩擦起电的现象,看不见摸不着,任课教师就可使用投影的方式,具体描述电子得失的情况,从而将微观现象变为宏观现象,使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这一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学习“温度计的使用”这节内容,由于温度的变化很细微,也很难做到人手一支温度计,操作较难统一,这时候用投影仪把温度计的使用展示给学生看,就比较直观易懂。例如,学习“α粒子散射实验”时,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明白、清楚,若用信息技术的Flash课件对此试验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学生就能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以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降低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

五、结束语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式和手段来生动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霍秀敏.物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对策[D].广州大学,2012.

[2]曲婷婷.中学物理教学中网络演示课件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作者:彭素芬 单位:鹤壁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