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与大语文观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与大语文观探讨

一、如何树立大语文观

(一)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大语文观要求语文学习不拘泥于教学和课本,在广阔的文学背景下学语文。就大语文而言,教学和课本就是“小语文”,学生从中无非学到了固定不变的学科知识,如语法、句法等。倘若没有生活情境和现实经历来填充,这些学科知识岂不是死水一滩?因此,树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尤为重要。但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一定要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这样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吗?显然不是。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阐明具体方法。想象一下在初中生语文课堂中天空突然飘起雪花,此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停下手中的事,到窗边静静地观看雪花然后写下自己那一刻心中所想,不限内容和字数。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堂上穿插这样一个活动也许根本与课本知识完全无关,但长期积累下去也就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意识。文化不但是课本和文字,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能有看到一些事物随时整理内心想法的意识正是在大语文观下学习语文的完美体现,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教学方式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最大限度地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春天刚刚来到的情境,带着自己的想法再去学习这一课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因为作者描绘的景色也是学生眼中所见过的、所经历过的,只是未能用那么优美的词句来表达,由此学生会主动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所用的辞藻。此外,我将大量的音频和图片运用到教学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主观的想象而是客观的事物。我想这样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很不错的,学生学习的不单是句子、课文,还有作者的情感,学会了如何去体验生活。

(三)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大语文观要求师生突破课堂,自由而广泛地去教和学。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鼓励他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方式可以有辩论会、演讲、读书节、文化节、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兼顾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减少文字性的家庭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加动手操作类作业。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和教师尽情地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四)细节决定成败

学好“大语文”需要具备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敏锐的观察力,学好语文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造就了最终的成熟与飞跃,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细节。例如生活中广告、告示中有意或者无意出现的错别字的危害力足以影响学生对汉字的最初印象,进而形成最终印象。如服装店的广告:“衣衣不舍”、热水器的广告:“随心所浴”、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等这些广告语在生活中随时可见,其中的错别字如果不被指出,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极坏的影响。

二、结语

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学习语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语文,通过学习“大语文”锻造自己美好的人性。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斤斤计较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上,而应该去计较学生情感的升华、学生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这样,我们得到的将是教与学的高度和谐,教与学都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也许就是大语文教学观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吧。

作者:岳洪单位:贵州省习水县泥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