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逐渐严重,并受到了部分家长的追捧,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纠正,但却屡禁不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需清醒的认识现状、探究根源、制定和执行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化 教育观念 行政监督 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肩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祖国幼苗的重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然而近年来“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存在于广大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里,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幼儿园普遍开设了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让幼儿过早的背上了书包,学前教育正在一步步变成学校教育,部分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名,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并且受到部分家长的肯定。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1.教学内容的小学化。

幼儿时期的孩子认知水平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对象主要是以表象为主,缺乏一定的守恒性和可逆性,还不具备能够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然而当今的幼儿教育却明显的存在着片面化、单一化的现象,例如一些幼儿园无视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和水平,把小学一年级的基础知识提前到幼儿园来学习,甚至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来上课,把基础知识作为孩子的主要学习内容。

2.教学形式的小学化。

幼儿教育仍采取是传统的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和小学教育形式无异,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形式不仅存在于幼儿教育中,也存在于教师的身上和家庭教育中。与此同时,大部分幼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促使他们过早的为幼儿开展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但却忽略了这种教育的弊端。

3.课堂管理的小学化。

在传统课堂管理的影响下,教师在幼儿课堂管理上开展的是单向化、封闭式的管理,很少和幼儿进行有效地互动,幼儿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这种小学化式的课堂管理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另外,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管理技巧,忽略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因而在遇到孩子在课堂上的出现的错误行为时采取的管理办法不正确或是管理方法运用不当。

4.教学要求的小学化。

幼儿时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适当分配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以创造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为目标。但很多幼儿园用小学的管理制度去要求孩子行为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幼儿园把小学的规章制度以及学生行为准则原封不动的直接强用在了幼儿园孩子身上,实行统一化、整齐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5.对幼儿评价的小学化。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然而受小学教学评价的影响,现如今幼儿园对孩子是以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会写什么字等量化标准做为评价标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讲到"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但现实中幼儿园的教育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并没有像纲要里指出的那样将每个评价主体全都结合起来,教育评价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6.活动时间安排的小学化。

活动环节过多,幼儿的自主空间较少;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约束,且时间短节奏快;过渡环节安排不合理时间无形中被浪费了。

二、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影响幼儿教育的最直接的因素。

2.小学的转嫁压力。

小学一年级课程设置较多,部分小学在幼升小时进行入学考试,以及小学对幼儿园教学认识不到位等。

3.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在是让孩子快乐为主还是让孩子成才之选择后者。

4.教育财政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整体的教育体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也会对幼儿教育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克服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幼儿教育是一项致力于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以及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期望,还童年给儿童。

1.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人们应深刻认识到成绩至上对幼儿创造人格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应该建立对孩子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旨在培养幼儿较强的创造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自信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即在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外,更应强调幼儿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2.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视个别差异。

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了幼儿,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孩子。

3.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教师的言语、行为、习惯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是否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孩子活泼、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关注每个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每个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促进幼儿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幼教事业的行政监管。幼儿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理解,作为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幼教事业的行政监管,这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幼儿园自身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单位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当今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所倡导的“向管理要素质”的经验总结。无不例外的是在幼儿园工作中加强自身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园不但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任务,并且还承担着法定的监护责任。因此如果幼儿园在管理上不规范的话,极易出现问题。

5.强化家园联系,正确引导。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主动配合,幼儿园必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观,以便能够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明确幼儿的培养方向,纠正和转变幼儿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孩子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幼儿园应不定期的对家长进行培训,加强家园沟通。

6.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要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在教室环境、生活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主要差异;其次,幼儿园注意培养幼儿口语能力、倾听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再次,幼儿园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幼儿园应做好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之间的协调。小学应和幼儿园共建良好的对等合作关系。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而这种衔接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双方合作,而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像小学倾斜的合作。总而言之,孩子每成长一岁都有那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和获得都需要时间去逐步完成。因此,遵循规律的马拉松式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是否输在起点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赢在终点。

参考文献:

[1]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张欢欢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