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4篇)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4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的,教师通过对范文的讲解与训练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长此以往,就使阅读课堂缺少了学生思维活跃的氛围,久而久之,不仅使学生失去了积极创造性,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展,把阅读教学变成是一种“死读书”的课堂。那么,针对这种不健康的阅读教学现象,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阅读能力等方面,谈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思考;个性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的脑、眼和思维积极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理解和自主学习,往往比从课文中获得的东西更重要。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从而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生活,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制度和内容,能否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很大的一部分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因此,在阅读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阅读的状态。只有这样,当学生脑海中带着求知的欲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就会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当然,阅读教学课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求答案,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如何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首先在教学的课堂上,要充分重视“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读”,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特别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教会学生情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培养语感和感悟力。并通过大量阅读来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是一个多主体的互动过程,是学生、教师、阅读材料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三、激发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是学生脑、心、嘴三者并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独立阅读、情感领悟更是阅读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加深理解、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文章中优美语言,还可以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多数教师都是用课堂文章的分析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阅读课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进行情感体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学生、文本、教师的多方互动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能否实现,这是一堂阅读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当然,把课堂交还学生不代表可以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把握正确的方向,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真正地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

四、丰富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课堂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书读的兴趣。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由于教师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认而然也就不会再去课外找书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使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所以,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课本上的阅读要求,而是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审美的乐趣,开拓思路,同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有很多方法,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才能在众多的方法中寻找到最适合本校的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只有教师不断的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语感,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2005,(01):60-61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才智,2008,(06).613

作者:白晶萍 单位:吉林省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一小学

第二篇: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为学生以后发展,提高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培育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成才为目标,逐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而促进素质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合作;习惯;评价

不容否认,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为此,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意义,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优质阅读教学课堂有效开展。

1明确小学语文阅读目标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目标,才能有方向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合理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初步建立目标。对初步建立的目标的唯一要求是必须全面,为进一步整理排列目标做好铺垫。所以初步建立阅读教学目标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包括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所要达成的结果。根据这些因素设定相应层次与水平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同时,整理排列目标。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类型,对初步建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与筛选,并提炼具体模糊目标,让意欲达到的终极目标成为一个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层级系统。这些子目标的排列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及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比如在对主要目标、核心目标、次要目标和支持性目标等的陈述顺序中,要突出主要目标、核心目标的中心地位,而将低水平的子级目标作为高水平阅读教学目标的准备前提。将设定的初级目标整理成逻辑清晰、层次递进、具有层次性的统一整体,如要求学生先积累词语,然后能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最后才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这样的教学目标排列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终极目标具有实际操作性与实现可能性。通过阅读目标的确定,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的讨论,进行相互的思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了解,让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景和人物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对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重视不够。不少老师习惯照搬教参等资料,以为如此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自己对作品的自主阅读。根据新教学标准和理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方法的指导,放手发动学生。而对课文的理解,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过程最忌讳一味的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要通过课文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技巧,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探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不懂得的词,查查字典;疑惑的问题,问问老师。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了,帮助学生养成处处留心并且提出疑难的良好阅读习惯。实在不行才由教师提问。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互相解答。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来讲解。学生解说不当或错误的,教师及时要纠偏,而在纠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在阅读中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就会使阅读教学大减效果。因而,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然后,鼓励他们在阅读中找出并提出问题;最后,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另外,还要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随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写读后感等。学生一旦养成了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良好阅读习惯,就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时、省力、高效,最终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课前调动学生运用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猜想,让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用疑问激趣;可以有教师通过设问或讲故事激趣;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配乐朗诵激趣。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4正确进行阅读评价

评价,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来讲非常的重要。然而,很多学校,乃至教师完全忽略评价的重要性。很多老师不评价,即使评价也是应付了事;殊不知正确的阅读评价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实现阅读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起着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如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可以进行生生评价和小组互评等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开展,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阅读目标;开展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正确的阅读评价,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作者:王佐利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改革。而小学语文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目前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改正。文章着重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进行了一些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让人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取外界的信息,可以让人感知世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要求教师认真对待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文字的信息,这对他们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让小学生学会去阅读,学会主动地、有效地阅读,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小学要去实现的目标。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有效地开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生硬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本应是活跃的、积极的、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共同感知文字的魅力。但是目前却存在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生硬、课堂教学死板,一节课下来学生吸收程度不高,教学质量偏低等现象,原因就在于在上课之前,教师也针对要讲的阅读课文进行认真备课,用心地去设计一些教案。然而,在课堂中,由于小学生对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在教师的备课之内,导致教师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而且教师为了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进度,通常不会认真回答这些问题,不顾课堂实际出现的情况,而是直接把教案上的内容讲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去讲这些内容,而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完成,这样学生的疑问和教师所讲的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阅读教学没有被很好地实施。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没有认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正确地定位,导致教学方式不正确。教师也认识到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课,而学生很沉闷这种教学方式是不足的,然后一改这种模式,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去自己学习,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而教师没有去讲课,这种模式看似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方式依然存在着不足,因为变成了让学生“满堂学”了,忽略了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角色的这个定位。这说明教师依然没有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角色之间的关系,严重重视了一方,然后又忽略了一方,没有明确教师在课堂中起什么作用,而学生又该怎么去做的这些事项。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由地去沟通,表达

阅读可以使人产生一些思想情感的碰撞和共鸣,而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想法想要去表达出来,想要和一些人去分享他们对课文阅读的一些见解,一些感悟。而这个沟通的对象不一定是老师,让学生和老师去沟通,学生可能会感觉会有些不自然,有些紧张和其他一些顾虑。而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去自由选择他们沟通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人,这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说明,等小学生去和他的伙伴交流完以后,再和教师沟通,这样可以双重训练他们对文字的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阅读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对哪一部分感兴趣,自己再去朗读,然后朗读完以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对这段的领悟表达出来,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领悟,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寻找别的资料来说明自己对这段的领悟,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部分去阅读,然后再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极大地发挥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模式要具有灵活性、多变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阅读中含有大量的优美文字,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世界的美。所以阅读也是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的一些元素去教课,让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比如教师在让小学生去阅读一些关于写风景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映一些和文章相关的优美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小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让小学生认真去欣赏这些美的事物,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又增加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深层的认知和对美的感受力。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坚持这样做,让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不墨守成规,这样小学生的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会被大大提高,审美情操也会得到培养。

(三)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丰富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还要去进行课外阅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设定阅读几篇课外文章,然后要求学生读完后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然后再设定谁完成了这些任务有奖励,这样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会被激发,学生在无形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或者是教师利用教室中的墙面去张贴一些课外的文章,把墙面划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张贴不同类的文章,然后让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可以去阅读了,让小学生高兴地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还需要对阅读方法进行探索,争取用正确的方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

[2]孙伟霞,严增晓.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作者:高兴军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屯升中心小学

第四篇:语文阅读教学要点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一定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强化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五读”,即感读、赏读、品读、悟读和拓展读。“五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品味文本中精巧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五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定要加大阅读教学力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创作潜能。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感读、赏读、品读、悟读、拓展读。

1.感读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感读是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的过程。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就是从整体出发,把握文本的大意。教师通过创建一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带领学生进行通篇的阅读,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的前提下进行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这一阶段的阅读方式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是学生独自默读,也可以是大声朗读,也可以是教师带领着学生诵读。这种对文本进行初步阅读的方式,正好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理论要求。以小学三年级《燕子》这篇文章为例,在学生诵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燕子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燕子的尾巴是什么形状的?”“燕子会在什么季节飞回来?”等诸如此类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这篇文章拥有整体的把握,阅读效果自然得到有效提升。

2.赏读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赏读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的过程。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审美心态,从而去感受、欣赏文本作者笔下的人、景、情。在赏读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将作者文字中蕴藏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语文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与情感的充沛。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重点词语前以停顿或重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以小学四年级的《桂林山水》为例,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里面饱含感情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在投入的阅读中与作者一起欣赏、感悟桂林那清澈宁静的水与秀美多姿的山。作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学生在赏读过程中一定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

3.品读

品读,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对文本进行细细的咀嚼与品味,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重新回归文本,对文章的一字一句加以精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只有通过品读,学生方能真切地感悟到文本深藏的韵味与情感。在学习《海伦•凯勒》这样的经典名篇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反复地品味文中关于海伦•凯勒发奋学习的细节描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发出这样的询问:“如果将作者这一段细节描写全部删除可不可以?”至此,学生当然会明白作者那样一大段详细描写的用意,因为这些文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伦•凯勒克服苦难勤奋学习的优秀品质。

4.悟读

悟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中的境界与韵味。在这一阶段,学生一定要全身心地投进文本中,调动自己所有的器官去感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不是就无所作为呢?当然不是,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自我感悟的时空,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边读边感悟文章中充沛的情感与意境。以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为例,在经历过感读、赏读、品读三个阶段之后,教师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再次阅读课文,感受每一片叶子的美丽,并从中自主得出“像叶子一样生活,像叶子装点大树一样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等人生哲理。学生在静静地反复悟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能够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

5.拓展读

作为“五读”阅读方法的最后一个阶段,拓展读与前面四个阶段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阅读,即从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出发,立足于课本但又超越课本的一种阅读训练方法。拓展读能够有效地实现语文阅读中广度、深度与厚度的统一,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写作能力也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读时,一定要坚持以文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完《海伦•凯勒》这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篇文章尝试着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到海伦•凯勒更多的思想及其品格。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悟到作者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落实“五读”并且坚持“五读”,必然会对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审美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以“读”为本,带领学生一起奏响语文课堂的优美旋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欣赏能力与说话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提出了“五读”这一有效的方式,即感读、赏读、品读、悟读、拓展读这五大读书阶段,希望能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设计阅读教学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俞扬 单位:扬州市竹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