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0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

摘要:主问题的设计,对阅读教学能起到支撑作用,能够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由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质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主问题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针对浅显问题而言的,“主问题”在课堂上出现的顺序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照学生的客观实际开展一系列“主问题”教学尝试,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文章的核心句设计主问题

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一般都有核心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核心句入手,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主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准确领会文章的内涵。如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就可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能够体现思想感情的核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然后以此为中心,提出一系列问题:“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是谁?”学生回答:“作者就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者。”教师便可趁势追问:“你为何这样认为?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能够说明?”学生自然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从而讲出其中缘由。此刻教师便可反问:“作者既然幸运,为何还要愧怍呢?”学生思考良久,仍未得出答案,教师可继续提问,启发学生:“老王对作者怎样?作者对老王又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证明老王真诚善良的事例,同时也能找出很多说明作者对老王关照的事例。随后教师可继续追问:“既然作者对老王很好,给了他很多帮助,为何还会感到愧怍呢?”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就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悟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二、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设计主问题

在课文中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此种手法与绘画时的留白较为相似。这些留白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独特的视角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设计主问题,使学生能立足文本,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补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故乡》,“我”在二十年后再见闰土时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话虽然不多,作者却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标点,每个标点的运用都需要学生去探究,以便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便可创设留白:“作者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可不可以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作者内心的想法。”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此外,教师可在课尾设置留白,带领学生回顾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着“我们回来的……以免再遇见他”,此时教师便可结合结尾设计主问题:“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看到了一位富翁像于勒,他们会这样吗?”在这个主问题引导下,学生便能体会到在不合理的制度下人际关系异化的问题。

三、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学作品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语言风格,由此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设计主问题,培养学生的用语习惯,使其学会鉴赏文学语言的特色。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主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旁人说笑、哄笑,你们能找出来分析一下吗?作者用哄笑写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吗?为何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也没有帮助,反而要哄笑取乐呢?”而在学习《松鼠》时,教师也可设计主问题:“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松鼠讨喜?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点,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随后学生便能深入文本,找出对应的片段,并齐声朗诵。学生只有了解这些修辞手法,才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生动性。[3]随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还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用词准确的词句吗?是以怎样的顺序说明的?”语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在教学中,通过主问题从语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赏析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语段时,就可设计主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谁能说一说妙在哪里呢?”学生阅读后回答:“妙在描写夕阳西下的时候,将薄雪描写成‘好像忽然害了羞’;妙在把雪落在矮松树上描写成‘日本看护妇’……”而在讲解《口技》时,教师则可借助“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来设计主问题:“口技者善于口技都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路。

四、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设计主问题

好文章都有独特的写作思路,并会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体现出来,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也应当考虑文章的结构脉络特点,以此为依据设计主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与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文章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不同生活状态,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可不可以调换两种生活的描写顺序呢?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按照时空顺序描写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文章的第一段末句写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发挥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借此设计主问题:“在下文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奇山?哪些句子描写了异水?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独绝’的?”学生在探究与思考后就能感受到文章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文章的第一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第二、三段分承“异水”与“奇山”,围绕“独绝”二字展开讨论,结构层次井然有序,且思路清晰。如此便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合理地安排文章结构,提高写作质量。综上所述,通过主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激活课堂并简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可居高临下俯视文本,由浅深入地分析与解读文本的内涵,由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志强.对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曹永鸣《丰碑》第二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J].黑龙江教育,2000(6).

[2]崔影.阅读教学重在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浅谈记叙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9).

[3]孟显智.论阅读教学中材料、学生与教师三者思路的统一[J].涪陵师专学报,2000(4).

作者:戴海洋 单位: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它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加强朗读训练,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 讨论 质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然后划分结构,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味与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朗读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把静止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灵动的语言,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融入朗读,让学生多做练习。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跟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笔者就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的语调与感情;接下来准备配乐朗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朗读,并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做了个性化演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了各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在地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观点,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发言,畅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随时关注每一组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或者争论比较激烈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有深度。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希望学生的独特思维互相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朗读了一遍课文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讨论展开后,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占了大多数;有的学生则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的灵魂,小说情节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围绕他进行的,同时主人公的活动还会影响到次要人物的活动,他的行为或者命运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主题。提示完毕后,学生又经过了思考、讨论,最终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在小说中,于勒的命运虽然贯穿了整篇小说,并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是小说的主题不是靠于勒来揭示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恰恰反映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丑陋现象,这才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若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提出疑问,那么最起码可以证明他们是认真阅读了,并且积极思考了;反之,若是学生一个问题也没有,切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明白了,这恰恰说明他们没有读懂,或者没有思考。所以,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喂,出来》一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启发学生大胆质疑,笔者先提了一个小问题:“小说中的黑洞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1)这个故事是真的吗?(2)洞是真的没有底吗?它比喻什么呢?围绕的话题是什么?(3)小说写了几种人?他们各有什么表现?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4)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提出问题后,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求知,学会解决问题,并最终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王春曲 单位:山东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写作探析

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翼,两翼同样强健,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稳步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写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翼,两翼同样强健,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稳步提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写作教学效果不佳是普遍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写作教学的难题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写作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是困难的,学生无法准确确定写作主题,甚至出现“写作头疼综合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写作教学更有趣也是最值得教师深入探究的。只有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写作这件事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写作热情,对身边事物有好奇感,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究作文写法,自觉地在作文里写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可以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将在初中生群体里流行的事物引入课堂,尽量减少学生因为不熟悉作文命题而产生的束缚感,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二)延伸性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如果一味讲解,对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势必会使写作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就不会产生表达欲望,就会对写作缺乏热情。所以,教师在把写作教学课上得有趣的前提下,还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开拓写作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留白,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使学生产生表达欲望,到让学生掌握表达方法,拓宽他们的思考路径。学生经历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思维过程,他们对写作内容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就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更合理地组织素材、挖掘主题、升华内涵。

(三)实用性

作文不仅是要写的,更是要用的,“写”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都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把写作变成展现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如利用制作小报、写信、写明信片、写贺卡等方式,让写作变成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践的次数越多,学生对写作也就越有把握。

(四)生活性

初中生生活阅历不多,面对比较“大”的作文命题时还有点无从下手,因而作文容易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然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又没有较为系统的训练方式,教学内容非常文学化和成人化,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不紧密,不能由表及里地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策略

(一)在阅读中巧做写作小练习

写作能力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不断积累和练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写作小练习来辅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氛围更轻松。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春草蓬勃的生命力描写得淋漓尽致,更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在课文中读到这样优美的语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力求创造出更美的句子,还可以由此延伸,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描写春天,让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更自如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二)在阅读中分析总结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写作方法,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应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刻分析,总结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例如在学完《背影》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把对《背影》这一课的感受抒发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情感。在写作之前,教师先对文中四次出现的背影(思念父亲,难忘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惜别寻父,难忘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者在细节描写中含蕴深厚情感的写作方法,从而解决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情感刻画不够细致的问题,提高学生描写人物、表达情感的写作能力。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不同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生互动,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改进思考方式,提高写作能力。比如有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词语的含义及褒贬色彩,掌握其使用规则。再如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显得“头重脚轻”,对此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阅读范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作用,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总之,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活中可以学习,在学习中也可以生活。教师应积极地带领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让他们通过观察开阔眼界,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春天,再让学生写一写“我眼中的春天”,在生活中穿插写作练习。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能,读写结合,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7).

[2]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张艳芬.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匡菊招 单位: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江西吉安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立体性经验思考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容杂而头绪多,分支细而变化繁,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作出有针对性的正反两方面调适,而不能只片面顺从与一味赏识,这样才可能造就高效课堂。从阅读的氛围、方法和评价三个角度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氛围方法评价

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作条分缕析的梳理,首先应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或列表,或分出大小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处理课文,方便拓展哪一个知识点,就拓展哪一点,让学生结合课文理解,然后再以练习为例,做实战训练,使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和练习。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其中的难点也不少,尤其是面对七年级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时,教师更是需要从阅读氛围、方法和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让学生能够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状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从三方面展开立体性的思考。

一、阅读氛围:和谐愉快而少轻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都饱含功利性,说它是围绕考试进行的,也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课堂上所教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考点,到九年级时更是如此,所有毕业班教师都有过直接从中考试题中提炼教学重难点的经历。因此有人认为,高效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在其中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对此,笔者并不敢苟同,因为既然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且重难点都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轻松,而刻意置学生于轻松氛围中去完成一件并不轻松的事,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欺骗。课堂上,我们常常能见到小组竞赛、探究结果展示、有感情朗读等或激烈或有难度的环节,而正是这样的“不轻松”,才让学生收获良多。相反,即使是在导入阶段,只要氛围一轻松,学生就会因无压力而注意力涣散。虽然教学讲究张弛结合,但相比之下,和谐愉快的“弛”要比轻松的“弛”更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如上《本命年的回想》一课,有的教师首先简介我国的文明史,然后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中国传统习俗”为题,引发学生的知识释放。少数能说出较多习俗的学生就会颇为自豪,而多数什么也说不出的学生在教师的忽视态度之下就会非常失落。还有的教师用赵星宇的歌曲《本命年》引入,学生只有能从歌词中了解到关于本命年的相关知识,教师的设计才不算落空,否则学生就只能是“轻松”听歌,如此也就失去了导入环节应有的意义。

二、阅读方法:诵读思考而不盲从

很多人在认知“阅读”时,会将重心放在容易明白的“读”上,认为只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默读、朗读、小声读、自由读才算是阅读。其实,“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其中至少包含了读和想两个方面。思考是化解阅读教学难点的利器: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需要思考;教师让学生分析疑难问题,他们需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方法,他们也需要思考;即使教师将知识点列表要求记忆,学生仍然需要思考,因为记忆其实也是一种思考。思考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不盲从,只有经过与思考者的知识背景相结合的思考,才能够对他的内心产生影响,而直接拿过来的,就是盲从。教学诗歌《泊秦淮》时需要反复朗读,但更需要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作思考的配合:第一遍正音,学生要记熟字音;第二遍要读出节奏,学生需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出诗歌节奏;第三遍要读出感情,学生就需要推敲重点字词背后丰富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情感。如果学生在读节奏环节只死记七言古诗可以读成二二三节奏而不思考的话,那第一句的“烟笼/寒水”就破得不在理上了。

三、阅读评价:多样分层而有失真

评价,就其对象而言,通常是需要讲究真实和客观的,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所获得的效果出发反思却并不该如此。教师的评价常常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评价是具有鉴定、教育、导向、诊断、调节、激励、管理、监督等多重功能的,教师在面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时,要选择具有一定功能倾向的评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如对自尊心特强,虽努力但不能活用方法而导致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应在激励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有效的引导。而对思维灵活而常常粗枝大叶的学生,教师理应在鉴定之后时常给予监督。除此之外,教师进行评价时,还要采用多样化的分层花式评价,才能真正给予个性不同的学生以有用的评价。如同样是独立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对新事物很感兴趣,什么都拿来试试,而另一个较为偏激,凡事喜欢钻牛角尖,那么对前者教师就应先肯定而非激励,然后对之引导并进行调节,对后者则应选择启发引导同时展开教育。记得有一次上“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在赏析精彩片段的时候,笔者在拓展环节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评价汤姆离家出走历险的行为。班上有个女生的父亲吸毒、家暴,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她平时上课很少专注听讲,这次听到这个话题,一改恍惚游离状态,突然很大声且认真地说:“就是要这样做。”笔者急中生智地问:“为什么呢?”该生情绪冲动地回答:“既然每个人都不喜欢他,他不走,还在那里惹人讨厌干嘛呢?”笔者避开她的锋芒,对其他学生说:“大家怎么看这种观点?”其他知道她情况的学生都不敢说话,只有几个不明真相的男生回答说:“不能走!外面那么复杂,这样出去会被人骗的。”“有人贩子会拐走他。”“离家出走了,就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了。”这时,有人笑了,教室里的氛围轻松了一些,笔者趁机说:“有贪图享乐的人,不肯离家出走;有头脑理智的人,不会离家出走;但也有大人不懂事的,害小孩离家出走。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可能离家出走的原因也不一样,但像我们这么小离家出走,确实像xx同学说的,会有很大风险。那如果真是家庭原因逼迫自己的话,我们有什么好主意吗?”笔者在此没有点明她的隐私,而是借教学情境、借学生之口对其进行引导,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面对这种情形,可以借家庭之外的力量,主动找能帮助自己的、明事理的人,如亲戚、老师进行交流,让他们给自己出主意,或从侧面帮助自己。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想收获高效,是一件有难度的事,然而正因其有难度,才使众多教师想方设法,各出奇招。教师跟学生一样,都是有个性的个体,只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扎到阅读教学的海洋中,深入推敲一切能改善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他的教学艺术就会日益精进。

参考文献:

[1]简迎春.激励性评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馈的首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

[2]赵海燕.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视与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10).

[3]刘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态场观察与思考[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6).

作者:邹新华 单位: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

第五篇: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手段,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前提条件。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了目前语文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广,情境创设教学成为了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实践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使其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愉快教学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我就这样引入课文教学:我们对蓝天白云都不陌生,那么同学们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吗?同学们是喜欢晴天还是喜欢阴天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来了解一下天上的云的变化对天气有什么影响,通过研究云彩的变化来科学地观察天气。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天气的变化来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有效的生活情境,学生就会怀着亲切感与熟悉感阅读课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时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所读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为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通过逐步深入的提问,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②为什么大臣们都说谎呢?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大臣的神态与心理描写的句子)③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④骗子的阴谋为什么会得逞?⑤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这样的结尾设计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设计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体会课文的内涵,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快速地找到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创设活动情境

在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阅读与学习。而语文活动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实际的活动参与中提高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课文《智取生辰纲》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的内容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都仔细地阅读课文,并研究各个人物的语言与神态,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在活跃而有趣的表演中,每个学生都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然后我让学生在课下也搜集一些水浒故事,以便在下次课上分享。由于很多学生都对古代的侠义之情充满向往,他们都积极地搜集资料,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想象情境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活跃的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先说一说冬去春来时的景色,由于学生对春天并不陌生,他们都在小组内积极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说出了春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与喜爱之情。然后我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为学生播放这篇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并想象课文中描述出的一幅幅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倾听着仿佛置身于田野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在课文阅读结束后,学生都急不可耐地阅读课文,他们认真地汲取并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总之,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新颖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莉莉.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张东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黎振群.浅议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及其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

作者:田燕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

第六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手段改变,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工具,初中学生多直观展现在眼前的事物是很有兴趣的,而多媒体就恰恰有这样的特点。以《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为例,文章中运用了大面积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济南冬天时的美丽景色。学习本课时,教师提前利用互联网查找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找到与济南的冬天相关的资料后,教师查看自己曾经拍摄过的本地的雪景,在课堂上通过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课文内容的讲解奠定基础。

二、创建浓厚的语文阅读氛围

1.对教室的建设

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然的阅读,教师要注重创建浓厚的语文阅读氛围。教师要注重丰富课堂中的语文阅读资源,通过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将适合学生读的书籍放到读书角中,供学生自由阅读。其次,教师要利用好教室的墙壁和黑板资源,和其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商议后,在教室中张贴名言警句及在黑板报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书写与读书相关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每日一言的活动,学生轮流在班级黑板的一侧书写自己近期阅读到的好句子,通过活动促使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2.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资源

为了促使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要积极的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教师选择书籍时应当选择简单易懂的、具有一定哲理的、页数适中的书籍或报刊。如,《鲁滨孙漂流记》,本书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并具有真实性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又如,《朝花夕拾》、《中学生阅读》、《语文报》等。教师除了在教学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也可以利用校讯通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告诉家长,通过标记详细的出版单位及作者,让家长为学生购买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三、基于单元整体的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与主题进行划分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方法,把单元当成一个成体,有侧重点的进行语文的教学工作。为了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单元整体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展开备课的工作。教师应当了解教材中的全部内内容,并确定教学单元在教材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为例,这一单元的主要题材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工作。第二单元主要的文体是记叙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开展对比教学,通过把记叙文和说明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文与记叙文之间的不同之处。其次,教师也要了解单元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把教学的文章和学生自学的文章区分出来。仍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讲的是建筑园林和名胜古迹,单元中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必定是重点讲解的内容,《桥之美》和《说“屏”》是需要学生们自学的。明确了主要的教学文章后,教师继续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确定文章中的教学侧重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八年级下册民风民俗的学习为例,《云南的歌》是一篇需要重点讲解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及对语言的赏析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自学《端午的鸭蛋》,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主要感情。每个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把发表出的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以单元为整体的备课工作,区分单元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一篇带动多篇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四、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是有一定的衔接关系的,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学生学习过的文章展开教学。以《故乡》的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小学语文中的《少年闰土》展开教学,这两篇文章中都提到闰土,分别描写了闰土的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们是否学习过于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时学习过的内容,利用投影仪在黑板上显示《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内容,通过把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闰土的变化,体会文章中体现出的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民大众精神上的极大束缚。除了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联系外,初中教材中也有许多相同主题的文章,如,七年级上册的《散布》和八年级上册的《老王》、《背影》等的描写主题都是亲情。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浓厚的课堂阅读氛围,利用单元整体阅读展开教学,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建设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晶.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浅析[J].甘肃科技,2011

作者:吕金刚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占据了教学中的一大部分,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实际效果。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写作方面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扩展,获得美好的享受,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基础。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紧抓阅读方面的培养,将阅读方法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阅读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阅读兴趣;有效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阐述了阅读在语文方面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学好语文阅读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学生提升个人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倍受关注。随着新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对语文阅读也要有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阅读的有效性,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将所学的知识内容学以致用,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一、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设计是老师备课的重要环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踊跃性。随着现代化技术逐渐的走进课堂,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的运用和信息技术被教师广泛使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带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条件。例如在学习《夏感》一课时,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一个情景的导入,首先打出演示的图片,上面配上漫天的稻花插入两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老师可以带动学生思维的发散,“这句诗句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学生很容易的就回答出夏天。接着老师切入正题。古往今来历史的名人大都是描写春天的百花争艳,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银光素裹,却很少有人描写夏天的奔放。那么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梁衡作家的夏天,和学生一起领略黄金的夏天。这样一来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上的第一个环节为后面的成功学习做好了铺垫作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二、加强阅读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发挥更广阔的想象力,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不断的去追求创新,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设计课程中特别注重朗读和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录音的形式来学习正确的语法。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在欣赏文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适当的采用一些范文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合理的分配角色扮演,加深对文章中人物的描写,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巩固课文。语文阅读是一门艺术,它是灵活多变的,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写作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在课堂上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去解决,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每一个作品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激发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自我。

三、加强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初中生在阅读中单靠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写作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在选取课外阅读时要选用一些能够结合课本知识的读物,遇到好的词句时要记录下来,要勤做笔记和摘抄,为今后写作能够更好的运用,养成一个会读,会看,会写的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持之以恒,拓展知识面,遇到不会的要及时的请教老师和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在写中学会读。另外老师应要求学生养成朗读和背诵相结合的习惯,在对文章有很深的了解的情况下再去背诵就容易很多,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学生之间相互朗读可以纠正对方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同时也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有力条件。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去阅读课文,在读中有感悟,阅读就是要不断的去读才能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尽可能的营造一个浓烈的阅读氛围,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在这种气氛下不断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反复的训练中熏陶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文章中的情景中,体会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生活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朗读的效果。初中生语文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点,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挖掘知识,不断的去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完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学生之间展开小组互帮也是促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写作和学习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7)

[2]张继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2008(19)

作者:刘春霞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其考察篇目大多出自课外,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要求。具体来说,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培养的两种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到培养这两种能力的目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本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提出以下三点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培养目标

现代文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了较大篇幅,学好现代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较大帮助。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缺乏现代文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无法投入真情实感,阅读时不注重思考和知识探究,以及阅读后不注重知识积累与应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启发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把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好?

一、渗透人文素养,以情贯穿教学始终

语文是一门非常注重情感教学的人文学科。其中,现代文作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体裁,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是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将教师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有效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没有情感交流的语文课堂,将失去它的生机与活力,而语文教学也失去了价值所在。因此,在现代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投入自身的饱满热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用课文中的浓厚情感牵引学生,使学生通过把握情感脉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情感教学法鲜明地体现在一些写景、叙事类的抒情文教学方面。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所表达的两种情感展开教学,一种是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与留恋,另一种则是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厌恶与排斥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在讲解百草园生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鼓励大家发表自己对于童年乐园的回忆和看法,当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一环节中时,自然就进入了课堂情境中。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并且找出文章中描写百草园有趣生活的词句,有感情地加以阅读,争取读出作者的那种欣喜之情。接着,再让学生点评百草园的生活中最喜欢哪一部分,并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拓展学生思维,以提问促进师生交流

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究,遇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要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目标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将学生自主阅读时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整节阅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生提问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将教师所提问题和自己阅读时发现的难点结合起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分析,再由小组代表与师生进行交流。例如在讲解《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文章中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然后以某些关键词或关键句的解读为例,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阅读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文章的丰富蕴含和主旨,从而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和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与怀念之情。以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为例,文章中运用了“标致”这个词语,其本意是褒义词性,带有夸奖的含义。学生在读到这个词语时,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展开思考:“标致”在这里真的是指漂亮的意思吗?还是另有隐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将这种表达方式理解为“正话反说”,而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又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一知识点,指导学生这种用法叫做“反语”,是鲁迅先生标志性写作风格的体现。

三、提高表达能力,以语言训练作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进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语言文字作为自己的职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语言训练的内容,以朗诵、背诵、点评、口头作文等方式,来丰富现代文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鼓励学生将现代诗歌翻译成现代散文,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又或者对文章中的某个人物、场景以及某种中心意象,用精炼简洁的话语进行点评,发表个人见解等。例如在讲解《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处,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课堂训练,让学生用精炼、诗化、优美的语言对课文中的莎莉文老师进行点评,“说说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针对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必将感到新奇而有新鲜感,同时也觉得有话可说。其次,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作者所呼唤的“光明”,作一篇剪短的赞颂光明的口头小作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光明对于盲人来说的意义是什么。总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知识教授为主要教学目标,不能把学生语文学业水平的提高作为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树立良好的能力培养意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汉语语言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骆惠珍,万维强.从阅读的本质看汉语阅读课教学[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林玲.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成才之路,2007年21期

作者:韩永利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学科,而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教学的手段、方法以及步骤等均无法满足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背景下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同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及手段和目标均有着一定的改变,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渐的凸显,给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本文就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步骤相对程序化:

目前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步骤相对程序化,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率和质量的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一篇篇文章拆分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得阅读文章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注重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领悟,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低下。

1.2教师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离不开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并没有做好全面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授课前并没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章预习指导,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对文章并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对教学效率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1.3阅读教学手段相对较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正确和恰当的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运用,依然将学生束缚于一个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有效性。

2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对阅读教学的步骤进行完善:

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阅读教学的步骤进行一定的完善。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进行品味以及领悟感情的重要意义。先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理解和掌握,之后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结构的赏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好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教师在对《蜡烛》这一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步骤进行完善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欣赏,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感情领悟,指导这篇文章是对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友谊的赞美,对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进行了表达,进而再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更好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2.2教师课前做好充分教学准备: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前应该充分的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其准备工作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自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对文章进行一个有效的分析,并制定出一个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前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个有效的阅读预习指导,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有效的预习,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和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威尼斯商人》这一阅读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先针对教学的内容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预习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对莎士比亚的生平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品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讲解阅读内容,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3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完善,对教学的手段进行丰富。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枯燥的知识较为形象和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观察,以便于学生可以对教学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丰富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例如,教师在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丰富来达到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对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进行运用,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对百草园以及三味书屋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两个主要地点进行观察,之后带领学生从这两个地点出发对文章进行逐步的鉴赏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有效的掌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分析,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燕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年第14期:214-215

[2]方寿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第01期:448-449

作者:周会敏 单位: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

第十篇: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文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且应用广泛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对于如何有效的提高比较阅读的方法应用总结出几个科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比较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价值分析

比较阅读,顾名思义是指: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某种关联意义的阅读材料进行对照阅读,分析文本的异同点,在语文学习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是符合当下学生发展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分析总结出阅读文本的差异之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许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的重点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泛读,教师精讲,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精讲占用,丧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阅读中自我理解的太少,使得很难在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一旦离开课堂,脱离教师的讲解,很难在阅读中有自己的领悟和理解,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不强,还一度抑制了学生的对于课外书的阅读欲望。

1.2重视考点的讲解:

现在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考点讲解,对于任意一篇文本教学,首先要找到的就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反复学习这些考点,并进行深刻记忆,对于不作为考点的部分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忽略。最常见的就是文言文阅读,对于其中的名言警句,教师会详细讲解甚至要求记忆,缺乏对阅读的情感体会。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严重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阅读障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阅读,更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期待。

1.3对语文阅读内容缺乏内在把握: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会讲课本作为阅读的主要文本来源,每一节语文阅读就是对课文的学习,缺乏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没有把握每个阅读材料的内在联系,对于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学表达,或者是不同作者的相似思想表达,缺少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阅读结构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无法真正的独立思考。

2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价值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有意培养,更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比较阅读就是通过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感知、辨识理解,并鉴别阅读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形成阅读思维的扩散,将原本不相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将原本应该区别对待的知识点犹记得结合起来,经过对阅读情感的分析、思想的把握,重新排列组合,成为新的知识系。因此,比较阅读是学生自觉阅读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读书习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具体应用

3.1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阅读比较:

每个作家都有典型的写作风格,但这种写作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由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在不断地影响他的思想情感,从而同一作者也会有不同风格作品。这就需要用比较阅读通过对作者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品味作者思想情感,如此,不仅能更加全面的认识作品,还能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一点在中国诗词上能明显看到,最为典型的就是诗圣杜甫。长春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望岳》与后来的《春望》是明显的对比,同样是五言律诗,也都是杜甫所做,但是情感内容却大相径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彰显了杜甫意气风发想要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而到了《春望》,诗人不得不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幽愤。在这一比较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独特的仕途经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比较两篇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3.2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比较: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创作者赋予其生命和灵魂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经历。当然,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可能表达天壤之别的思想情感,这时,就需要学生对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找出这种差异,获得更多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长春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两篇都是写春的诗歌,一篇是上文提到的杜甫的《春望》,还有一篇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二人都是唐朝诗人,都同样写春,写出来的风格却有天壤之别。在对于春天景物的细节描写上,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居易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样是说春草,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阅读比较时,尽量挑选反差大的表达,如此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寄予的情感内涵。

3.3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作品比较:

每个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个人成长经历都有差别,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对于写作中文字的把握也有很大差异,学生在这种比较阅读中,享受不一样的语言文字体验,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比如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阿城的《棋王》,同样都是以人物为主的写作,一个是记实描写,一个是小说撰写,从语言上就能读出二人的不同,通过对这两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再推荐两个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学作品比较认识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环境塑造的典型人物这一写作特点,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结语

比较阅读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广泛而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新知和旧知的多重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机的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泛起来,从思想情感、作家生平等多个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不是为了应试被迫接受知识灌溉,更好的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傅杰.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07.

[2]李睿.关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No.13602:

作者:赵家彬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