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对策(10篇)

小学语文教学对策(10篇)

第一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求学校加强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对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究,旨在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思考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创新型人才作为可培养的对象,需要从小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就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小学的基础教育,是新课程对教学的新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敢于大胆地尝试创新型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推动他们和谐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和语法知识,而情感的应用需要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创新教学可以在注重基础培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开发学习潜能。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时展的产物,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短且经验不足。传统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并记笔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缺乏了基本的交流与合作,其主要功能被定义为以知识传输为主导。例如,教学古诗《江南》,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诗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这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在黑板上将这些写下来,学生只能根据文字的叙述去感受,不能够亲自去实践,也就制约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各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改革,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适当。只要是课堂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教学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到更多知识,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上课方法、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观念最直观的体现,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就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在以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依据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去深入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把现实中的情景应用到语文生态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魅力,进而实现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第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这项工作的确定,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课程与教材的选定,优秀的教材对教学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发展必定离不开这一要素;三是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优秀的团队文化离不开正确的目标指引,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要注重学生的反应。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许多教师在提问后会无视学生存在,自行进行讲解,怕会碰到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场面,我们需要对此做出改变。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渠道,我们要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使学生有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士玲,周淑云.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3]沈明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2).

[4]刘毅.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对策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5(10).

[5]张鹏清.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10).

[6]张志信.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1).

作者:向小燕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探讨

内容摘要:革命题材选文是新中国以来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革命题材选文为研究对象,以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案例,探求革命题材选文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情况,通过对革命题材选文情况的分析,试图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选文提出些许建议,以便此类题材选文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题材;选文研究革

命题材选文是新中国以来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革命题材选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现行诸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都不同程度地收录了革命题材选文。本文通过对革命题材选文情况的分析,试图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选文提出些许建议,以便此类题材选文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1.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选文情况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均不同程度地收录了革命题材选文。在革命英雄题材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课文444篇,其中革命英雄题材选文共13篇,包括3篇选读课文,占全部课文的2.9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共有课文286篇,其中革命英雄题材选文共5篇,占比1.75%。两版教科书中的革命英雄题材选文的篇目数量和所占比例均相对较少。在革命领袖题材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领袖题材选文共10篇,包括2篇选读课文,占全部课文的百分比为2.30%;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领袖题材选文共9篇,占比3.15%。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选文类型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其中散文的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题材选文共有散文15篇,其中革命英雄题材选文共6篇,涉及人物包括革命青年英雄和革命老前辈;革命领袖题材选文共9篇,涉及人物有、、和。

苏教版共有散文10篇,其中革命英雄题材选文共2篇,涉及人物包括革命小英雄、革命英雄集体;革命领袖题材选文共8篇,涉及人物有、邓小平、、、、和聂荣臻。在诗歌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题材选文共有诗歌1篇,苏教版共有诗歌2篇。在小说方面,人教版共有小说4篇,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并未收录革命题材小说。从选文篇目来看,现行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选文的数量和比重偏少,相较于革命题材选文的重要性而言,实属微不足道。此外,革命题材选文还存在学段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现行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革命题材选文多集中在于五六年级,各学段间分布比重不均衡,而苏教版的分布则更显杂乱无章,不成系统。就选文类型而言,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题材选文体裁以纪实性散文为主,人教版类型相对丰富多彩,小说、报告文学和演讲稿均有涉猎,苏教版体裁相对单一。人教版和苏教版对不同人物类型均有涉及,比例相对平均。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选文中,缺乏女性革命题材选文。

2.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的选文功能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的选文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革命英雄题材课文多属纪实性散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叙事性,有助于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学习文章中优秀的人物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嘎子的精灵活泼和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其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记叙文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描法、遣词造句进行理解和吸收,在读中学写,通过模仿再创造而加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选文对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一篇篇生动形象的革命题材选文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革命传统文化和精神。在长征路上,工农红军不畏险恶,爬雪山,过草地,《丰碑》中军需处长同样也无私地把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在抗日战场上,革命英雄们为了打败侵略者,浴血奋战,《灯光》中的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取回作战图而光荣殉职,更是强忍心中悲痛无私地将的遗体留在了朝鲜战场上。

毫无疑问,这些革命题材选文不仅是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的宝贵资源,而且十分有助于对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革命题材选文不仅可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更可以加强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一方面,革命题材选文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在少年时就意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必须要强大,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狱中联欢》中的革命者不畏强权,坚信胜利的一天必将来临。这些身处逆境而怀抱伟大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都是学生从小树立高尚情操的典范。另一方面,革命题材选文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的道德伦理。《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为了伤员的健康,将鱼汤都留给了伤员,自己只吃鱼骨果腹;在花山时叮嘱警卫员和人民群众说话要注意礼貌,把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送给父老乡亲。

这些英雄人物都充分发挥了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小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奉献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革命题材选文更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之作。例如《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正处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却异常勇敢机警,敢于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令人钦佩;而《歌唱王二小放牛郎》中的王二小更是为了父老乡亲的安全而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就义;总理为了中国的发展彻夜工作,不辞辛劳。这一篇篇动人心弦的课文,都是对当代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志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3.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选文的建议

现行小学语命题材选文的篇数和比重偏少。教科书中应适当增加革命题材选文的数量,提高革命题材选文所占比例,并且应注意各学段间的分布,争取做到每一学段都有一定数量的革命题材选文,使其分布均衡,从而保证对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同时,应丰富革命题材选文的类型。扩大革命题材选文的体裁类型,酌情删减革命纪实性散文,在保有小说、报告文学、诗词歌曲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种类更为丰富的选文,如话剧、电影剧本等。革命题材选文也需要增加相应的女性革命题材选文,,让小学生感受革命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此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革命题材的选文功能不可忽视,在内容、语言和思想感情上要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匹配,向小学生传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爱的滋养,深入挖掘革命题材的选文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每一篇革命题材选文的精神内涵,达到铸就学生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民族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热情的目的。

4.结语

革命题材选文是历史长河中遗留的宝贵财富,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情况却不容乐观。革命题材选文对于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调动小学生阅读革命题材作品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加选文篇目、丰富选文类型和重视选文功能是提高改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革命题材选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效方法,是发展创新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弘扬中华民族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秀民主编.中国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陈玉叶.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策略谈[J].考试与评价,2013(7).

[3]范炎炎.革命题材性文章教学艺术探幽[J].小学教学参考,2013(7).

[4]高超敏.浅谈小学语命英雄题材类课文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2(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奚遥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第三篇:建构主义价值观下小学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还是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发挥得不理想。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够重视。注重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理念没有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忽视评价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建构主义强调对知识建构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多侧面、多形态的评价标准,主张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多样化等。建构主义价值观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评价理念。

一、建构主义价值观

(一)强调多元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每个人的评价都有局限性,学生通过多主体的评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建构主义强调根据需求来进行评价,因此,评价不应只局限于认知目标,只要是与学生需要相符合的,对于学生重要的内容都应纳入评价中来。再次,建立多种评价标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强调自主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知识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

(三)强调生成

如果所有的评价都是根据已定目标来进行,就会错失一些重要的东西。建构主义强调根据现实情况开展评价,评价没有具体的限定,这样的评价才是客观的。

(四)关注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教学评价理应重视评价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因此,教学评价除了了关注知识获得的结果,更应该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评价与教学共同存,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评价这个指挥棒,就可以促进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是教师

目前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以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为例,有的学生说雨在河里唱歌、有的说雨在河里玩耍,还有的说鸟儿在雨中漫步,还有一个学生说蜜蜂在花儿家做客。语文老师表扬了最后一个学生,认为他说得好。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尽情想象,把树叶、雨、鸟儿都赋予生命,表达了学生的想法。并不能判断孰优孰劣。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只有教师的评价,没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也没有同伴的评价。在单元测试后,评价主体也是教师。表扬考试分数较好的学生,批评考试分数差的学生。在试卷的讲解过程中虽然有学生的参与,但主要是教师在讲解,进行评价。没有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评价的考试情况,分析自己错题的原因,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评价。居于学习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聆听、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的,那理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二)评价内容单一

1.重知识,轻情感在评价内容方面,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关于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以小学二年级课文《滚铁环》为例,语文教师主要集中在对字词句的考查,如文中的朝、刚的结构和部首。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到的情感的评价,只重视知识的学习情况。

2.忽略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评价建构主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应该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的主动性纳入评价中来。有一个男生很爱看书,语文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课外书。最初老师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认为这个学生存在某些异常情况。这个学生非常爱看书。后来老师接受这样的行为,但没有对他的勤奋、兴趣等予以肯定。语文老师看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等。评价不应过分重视预设性,根据制定的认知目标来进行评价,应该重视评价的生成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评价。

(三)评价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终结性评价,以考试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忽视形成性评价。教师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发展。过于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没有发挥评价促进教学发展、教师发展的作用。在上文中提到的那个男孩,虽然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但喜欢自己看书,能跟上老师所讲内容。若按考试分数来和课堂表现评定其学习情况,可能批评该学生不认真听讲。但该生已经掌握了老师所讲的内容。若只以考试分数对该生进行评价,不能对该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四)评价标准单一

建构主义认为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评价学习。在二年级一次单元测试的填空题,红红的枫叶像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像鸡爪,正确的答案是像扇子,老师判错。语文学科,不像数学学科那样,正确答案是确定的。这种唯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例子中学生的回答是合乎情理的,具有创新性,喜欢思考,抓住了枫叶的形状的本质,不照搬书本上的内容。相反,老师要大力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爱思考,并不是记忆书上的内容。

(五)以评教为主

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知识,不是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几乎没有对学生学的评价。某年级组以《滚铁环》这篇课文为范例,共开展了四次研讨课,选四位老师同时讲解这篇课文,其他语文教师和专家进行听课、评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等。但是针对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关注较少,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学主要是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那么理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会了哪些认知策略、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等等。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自主、多元、生成、重过程的价值观,可以构建小学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策略,这对于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一)多主体参与评价

建构主义要求多主体参与评价,成立一个评价小组。这个小组包含学习者自己、同伴、教师、家长。虽然多主体参与评价,但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自己来监管自己的学习过程。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强调对字词、知识的记忆,评价以考试为主,通过分数来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家长都非常看重分数,这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利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可能没有自我分析和监控元认知的策略,教师应该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其学习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成为自我监控的学习者。把学习的责任切实教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代替学生监管,督促学生学习,像农民耕地时必须用鞭子抽打牛,牛才会向前走一样,没有了鞭子,就不再向前走了。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认知策略等。对于学生互评,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评价内容要重点集中在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让学生知道学了考试成绩,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内容是需要学习的。家长也应该有自己的评价观点,不是根据老师的评价、考试分数来评价自己的孩子,根据家长观察到的客观的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认知性目标几乎是教师唯一关注的目标,教师主要考虑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能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评价观强调评价的目标是自由的,在教学实际中确定评价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至于因为预先设定的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等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也要纳入评价范围。

(三)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

建构主义评价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教学情况,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指针下开展学习活动,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评价无时无刻不与教学相伴,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情况,对形成性评价关注较少。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四)评价标准多元化

目前对小学生的语文方面的评价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批改中又以参考答案为唯一标准,这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不能用一套单一的结果或标准来评价学习,因此,对于作业或试卷的批改不能唯标准答案,要有多元的评价标准。在作文和阅读等弹性作业批改中,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给与高分,让学生知道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不能只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书面考试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把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到评价中来,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发言、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等等。把平时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五)重视对学生学的评价

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不是教师教的,建构主义以知识建构过程为评价核心,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在评价教师的教,而忽视对学生学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在评价时却遗忘了学生的学,只专注于教师的教,这并不是否定要评价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对教师教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情况也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师的教,进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以学生的学为关注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的发展等。结语建构主义价值观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内容单一等问题具有启发意义。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判定学生的优劣。通过建构多主体参与评价、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发展性教学评价策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斌武.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要义评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2(3).

[2]黄跃华,袁玉涛.建构主义观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百家论坛,DeleteEdit.

[3]张艳红.建构主义评价观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课题项目专栏,2008(07),DeleteEdit.

[4]陈兴桂.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几点探讨[J].温州师范学院报,2000(4),21(2).DeleteEdit.

[5]黄斌,毛梅娜.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英语评价策略的构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24(4).DeleteEdit.

[6]吉丹如.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5),20(3).DeleteEdit.

[7]唐军.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法[J].文史,2010,DeleteEdit.

作者:周维维 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高效实施研究

摘要:通过探讨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地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高效开展

长期以来,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希望以此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作文的真实感不强

小学生与其他学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算成熟,但是小学生充满童真与童趣,因此,也只有小学生才能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小学生所写作文的实际情况并不尽人意,很多小学生的作文都是一些文字的堆砌,很多小学生的作文都是一种照搬和模仿,作文内容缺乏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是缺乏生命力的。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网络为作文写作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条件,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很容易的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作文的范文,但是,这也同样助长了小学生写作文的惰性,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更多的根据网络查询的作文进行照猫画虎,作文写作脱离生活的实际,作文内容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写作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这对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2.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不够

小学生的作文学习方式与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过渡阶段,思考问题更喜欢模仿,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而缺乏作文写作的示范,这样的作文教学很难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嘴里不说,心里不会佩服老师的,认为老师的作文未必能够写的很好。另外,没有一个很好的作文示范,教学的实施就显得空洞,难以实现作文教学的实效引领。从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来看,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示范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样的教学局面急需改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策略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就会积极的参与到这件事中来,这件事情也能够做的更加圆满,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情不感兴趣,也就不会积极的参与到这件事情中,做这件事情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小学生更是如此,小学生是否做好一件事情,往往于决定于小学生是否对做这件事情感兴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果小学生对作文的学习缺乏兴趣,那么作文教学的开展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要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运用,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激发小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让原本枯燥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同学们在多媒体运用中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迎刃而解,原本觉得乏味的作文学习变得充满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在多媒体的运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突破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以此充分的调动小学生作文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更好提升。

2.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那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这种机械的知识灌输,难以打开小学生作文学习的思路,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视野不开阔,所写的作文总是局限一个固有的思路中,难以实现作文写作的有效突破。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比较少,脑子里比较空,缺乏更多的写作素材,也自然难以写出好的作文。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机会,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丰富学生的头脑,为学生的作文写作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在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让同学们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只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局外人,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不仅要精选学生阅读的篇目,还要在学生阅读之前,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阅读问题,通过这些阅读问题的设计,学生在阅读中也自然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在阅读中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于阅读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大有助益。

三、结论

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开展研究对促进小学生作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怀志.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4,(05).

[2]戚连香.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2012,(02).

作者:文增军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新桥小学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写字质量探讨

摘要:针对小学写字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出开展小学生写字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技巧,最后是课堂教学速度和练习数量要适度,从而使写字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写字训练;写字兴趣;写字技能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中国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是时代的建设者,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义务认真学习汉字。小学写字教学是汉字教学的基础,因此对小学写字教学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1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小学生写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字形的认识和把握,其中字形属于难点。根据研究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对字形进行掌握的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初步分化阶段———精确分化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字形辨认的能力是从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而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以低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为例,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脑皮层在观察复合刺激物时在认知上缺乏一定的精确性,写字时记忆较为模糊,时常有汉字偏旁部首混乱或者笔画增减错误的现象发生。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字形的笔画、结构以及笔画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写字教学的重点任务不是培养学生如何将字写得漂亮,而是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神、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字教学时,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具有一定的多变性特点,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学习,开心的写字。写字属于一种动作训练,如果只依靠机械的记忆力进行重复的练习,很有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写字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投入一定的情感,让学生将写字时的信息刻录在情绪记忆的底片上,就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写字练习,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字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技能

训练就是让学生在握笔方式上和写字姿势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行写字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以上内容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写字技巧。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汉字的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写字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笔,也就是对汉字笔画的练习,让学生对汉字笔画的写法充分掌握。教师培养学生运笔方式过程中,要先对较为基本的笔画进行训练。如“一”“丨”“丿”等,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笔画写法要点的讲解,将笔画书写过程利用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笔画的练习。一年级课本中强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要求。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笔顺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笔顺习惯,防止学生在写字时出现倒插笔的现象。这一方面的内容属于小学写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能因为多年的写字习惯也存在一定的笔顺错误现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之前,一定要加强练习,避免将错误的笔顺教给学生。小学生在空间认知上能力不强,刚开始写字时不知从何下笔,字写出来也可能是东倒西歪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写字练习,科学指导学生在写字时应当从田字格的哪一部分下笔,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逐渐提升,进而让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结构。

3适度教学

在开展写字练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速度要适中,因为汉字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小学生的手、眼以及大脑均不够发达,在写字时的速度不能过快。信息加工理论显示,人在短时间内记忆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如果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过多的信息,记忆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从而导致“记得快,忘得快”现象的发生。此外,小学生手指上的肌肉还不是很发达,加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在刚开始写字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汉字练习的量也要适度,每个汉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

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假设有五个汉字,如果连写,那么可达到最佳效果的应当是三遍,如果分开练习,那么效果达到最佳的应当是四遍。在写字练习时,如果运用的方法不够用科学,教师主观的认为抄写的越多越好,或者部分教师因为学生写错字而惩罚其写十遍、二十遍等,反而事与愿违,不仅导致学生失去写字的兴趣,同时还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写字方法,使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被降低,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竞赛法,因为小学生好胜心强,进而积极自主进行写字练习。教师将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展览,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写字练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借鉴一些写字的经验。

4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将写字教学充分的和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心理发育特点等巧妙结合,从而开展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写字课堂,进而使写字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红.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探索与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3):23-27.

[2]朱莉.谈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以语文社S版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3,(16):30-32.

[3]卞文君.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J].文学教育(中),2014,(08):128-129.

作者:刘德亮 单位:吉林省辉南县抚民镇榆树岔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语文科目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研究,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作用;实践策略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实施,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以及扩散小学生的思维。所以,研究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给予情感教育更多的重视,同时加强其研究,努力提高其教育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各方面的作用均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大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和更高学习阶段的学生比较,小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观点。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表示口头以及眼神的肯定,都会让小学生异常兴奋,而这种兴奋对小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使学生的沟通能力上升到更高的档次,使学生的素质发展更加全面。

(三)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使教师往日严厉的形象得以改变。根据有关研究得知,学生在处于恐惧、过分紧张的情形下,要想实现注意力的集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改变这种情形,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其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文可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实施情感教育使其发挥作用,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关键。本文认为情感教育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教师自身情感修养的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更加重视自身情感修养的形成与提高,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真实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更好的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与需求,从而使情感教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二)有效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易于理解,同时其含有较为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应注重语文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发掘。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基本学习任务之外,还应使学生明确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感触到其中的送别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饱含深情的诗歌朗诵,再通过教学氛围的渲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三)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可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合理创建,可有效加深学生的脑海中的印象。例如,在进行《观潮》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如果让学生仅仅根据课文的描写去想象其描绘的景象,那么学生学习将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呈现,可为学生带来逼真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之下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培养,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与学生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就目前而言,多数小学生缺乏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与重视,在现实中缺乏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学生相应情感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内容,还应激发学生的思考,反思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是否也记得父母的生日。在此基础上,教师告知学生父爱、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明白父母承担家庭、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有效丰富学生感恩的情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使情感教学贴近于生活,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为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也为情感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语文教材情感因素的发掘与利用、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从而有效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丰富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的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沈雪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和实践策略[J].新课程,2015,(1):112.

[2]王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3.44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教学研究

作者:陈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国学教育问题与策略探析

摘要: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学的重要学科,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者巨大的作用。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国学的复兴,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展开分析,目的是总结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导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问题;对策

国学教育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们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达到热爱本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就小学教育而言,将语文教学和国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因为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附着于语文教学的审美培养中,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学生们具有传统文化核心的思想价值体系。虽然这样的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

目前的小学语文国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教材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内容都是穿插在语文教学中来进行,教材的编排也是零零散散,没有系统性而言。小学生的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来就相对较弱,这样没有系统性的教材为国学教育带来的非常大的麻烦,就使国学教育内容无法形成完整的模块,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国学教育的效果不高。教材是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系统的重要工具,但是国学教材的系统性缺失使得教材的工具作用减弱。

(二)现行语文教育结构不合理

目前,语文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轻视国学教育,而将重点放在了学生们的应试教育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倾向是轻视国学教育,也就是轻视人文素养和文化核心思想的培养,这种教学结构使得国学教育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中,国学教育没有受到重视,相应的就会造成影响力下降。

(三)国学教育方法存在不足

国学教育方法的不足也是现在国学教育中面对的普遍问题。国学教育突出的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的熏陶通过课堂授课很难完成,所以需要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使用的依然是传统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是教学没有新颖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所以国学教育的成果收效甚微。

二、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完美结合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为了使得小学语文和国学教育达到完美的结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在国学教育持续升温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该转向人文情怀和审美倾向的培养。教育理念总是指导着教育实践工作,理念的更新就意味着实践的转型。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以国学教育为核心,所有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国学教育的核心来进行,这样在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同时辅以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二)平衡基础教学和国学教育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教学是重点,主要是为了应试,而国学教育可有可无。在传统教育的视角下国学教育就是鸡肋,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应该是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使学生们具有识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基础教学和国学教学必须要平衡发展,平衡发展意味着在实践教学中,国学教学的位置要和基础教学一样重,要将这两方面进行综合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具有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的学生。

(三)系统编排国学教材系统编排

国学教材也是将基础教学和国学教育进行完美融合的重要手段。系统的编排国学教材有两个基本要求:首先,教材编排内容要具有完整性。零零散散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但是系统的内容会方面他们的记忆。通过完整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具备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而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框架内的文化精髓。其次,教材内容必须要具有逻辑性。因为国学教育的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上必须要进行上下文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将整个教学进行完美的连接。简单来说,具有完整性和联系性的内容,其思想具有贯穿性,通过这样连贯思想的教育,可以实现学生对国学核心思想的把握,而内容一旦割裂,这种思想的贯穿性和连贯性就会不复存在。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开展国学教育,通过思想熏陶和文化培养使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具有明确性,使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判断,这正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孙万福.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7):3.

[2]杨梅.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问题及其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9):75-76.

作者:史志高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思考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语的语意不明、时机把握不准、方式固化单一、观念滞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班额过大,教师精力分散,导致对问题不能展开探讨。据此笔者对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提出了加强评价语的延时性,增强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注意加强评价语的客观性以及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问题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热爱。因此,恰当巧妙的课堂评价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独特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现存的问题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信息及学习效果的收集,评价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当前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评价语的语意不明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会经常提问,但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却含糊其辞、简单重复甚至置之不理,经常用“嗯”“对”“不错”“真棒”等词作为对学生的反馈,缺乏引导性,很少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全面的评价或指导。这导致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不错、棒在什么地方,出于对老师的敬畏,学生又往往不敢追问。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任何评价,用简单重复学生的话代表自己已经听到了学生的发言,缺乏引导的评价语言。

(二)评价时机把握不准

许多教师对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不准,应该评价时保持沉默或引导不到位,应该倾听时则“夸夸其谈”,导致学生对继续回答问题失去兴趣,而在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却又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不给予延伸性的评价,时常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例如,讲解课文《第八次》,教师请同学读课文时,主人公音译的名字“布鲁斯”被学生读成了“补卢斯”,由于音调听起来非常滑稽,导致同学们哄堂大笑,而教师并未对读音予以纠正或解释,每逢主人公的名字出现,同学们都会大笑,而老师则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继续讲课,没有给予纠正或评价,导致读课文的同学非常尴尬,课堂的秩序也因此受到了干扰。

(三)评价方式固化单一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比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课改要求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但仍有部分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评价语不负责任,简单统一的评价语像一个“万能模板”,适用于回答所有学生的提问,弱化了评价语原本功能。例如,讲解寓言《狐狸和乌鸦》时,狐狸通过小手段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针对文中狐狸对乌鸦的夸赞,老师让学生回答狐狸是怎样的品格。有些学生认为狐狸是聪明的,有些学生则认为狐狸是狡猾可恶的,两派学生争论不休的同时都很期待老师能予以回应,但老师给出的回答却是“原来大家认为狐狸有这样的品格啊,真棒”接下来便是继续讲课,学生们的思考也被迫到此为止,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新的内容。教师固化单一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起到走进学生内心和激励引导的作用。

(四)评价观念滞后

受传统教师角色的影响,当今课堂上教师通常扮演的角色都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领导者”和“引导者”,总在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的主导性,评价语也具有片面性。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备课经验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评价,没有思考其如此回答背后的意义和准确性,设置所有问题的同时都有标准答案跟随,学生的回答也必须在标准答案框架的限制之内才算正确。例如,在讲解《我的战友》时,有一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具有怎样的品格?一位同学回答是一个勇敢的人,而教师却否定了该同学的回答,并说本题的标准答案是坚强,不能说勇敢,坚强才是正确答案。同学们在“正确”答案的指引下如坠云里雾里,并不理解自己的回答有何不妥,反映了教师唯答案独尊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问题的归因

(一)班额过大

很多小学都是超大班额,人数超过66人,学生挤满了教室班级的每个角落,下课活动都很不方便。小学生处于最有求知欲、上课最活跃的阶段,对教师的提问也充满热情,导致教师的精力很难平均分配给每个提问或回答的学生,面对这种“热情”教师纷纷表示有些“难以招架”。一节课毕竟时间有限,若想认真细致分析一位同学的回答,就意味着其他很多同学会失去回答的机会,教师长期在大班额的班级任教,会发生精力分配不足的现象,实属无奈。

(二)课程目标束缚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新课改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变仍然缓慢,每节课都有与之匹配必须完成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实现成为教师每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见证,也是教师一心追求达到的教学指标。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步骤、统一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看起来恰当且符合合作的教学理念,但由于每位教师的性格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所以教师上课的进度也不相同,进度慢的教师在课程目标的束缚下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一切以完成课程目标为基准,导致教师对问题的钻研和讨论只能浅尝辄止,对学生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自然不能展开深入的讨论。

(三)教师无心关注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虽然教材内容看起来更加系统,但是其中隐含的知识量也在大大增加。因此,教师在致力于讲透书本内容的同时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教材的研究上。部分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而感到手忙脚乱,只是机械地讲解、分析教材,在一味追求扩充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注重广博文化知识的涉猎及教学理论基础的积累,没有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不能给予学生准确有效的反馈和指导。正因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将教师主导当作课堂上学生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而对标准答案的遵守也被教师当作行之有效、万无一失的答疑办法。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建议

(一)加强评价语的延时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注定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使用方法与其他课程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课堂评价语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心力。班额过大的班级,教师可以将问题铺开,避免及时评价,留适当的时间供学生们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将某个同学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延伸,针对同一个问题给同学们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方式也能巧妙地覆盖并解答其他同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了因班额过大教师无法细化评价语、无法给予更多同学回答问题机会的弊端。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同学们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同学们集思广益之后教师给予总结评价。适当地将课堂评价语延时也有助于其他同学参与到课堂当中,对问题有更好的接受与理解。

(二)增强评价语的针对性

赞可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定期展开讨论,将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整合,使零散的目标综合化、系统化并具备明确的指向性,达到有效促进教学的作用。通过整合,使教学目标更有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解答与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他们思考,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针对性更强。

(三)注意加强评价语的客观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过于注重形式而对学生的答案一味的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回答不论对错都会得到教师的夸赞,造成的结果是夸与不夸并无差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杜绝一味的表扬,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回答,对错误的答案要勇于指出并恰当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及自己的回答是否有精妙之处。教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杜绝过于担心学生的自尊而影响自己的正常评价,尤其要注意自身课堂评价语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语文产生更深的兴趣。

(四)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人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片海洋”。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应该积极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外,要端正教学态度。应充分了解语文的学科特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之前应先制定计划,包括近期、中期及长期,然后将计划付诸于实践,实践之后及时反思,认真体悟分析教学失败或成功之处,通过教育博客随笔等方式记录自己反思的结果,将其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内化成教学的一部分,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J].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2008(28).

[2]蔡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J].教育科学,2007(5).

[3]许瑜函,杨向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2011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1).

[4]郑东辉.教师需要怎样的课堂评价技能:对美国经典教材的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4(2).

[5]钟启泉.课堂评价的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12(1).

[6]郑东辉.论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

作者:裴源冶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探析

摘要:现在的小学教育,都在推广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良好的课堂语言行为,能够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辅助,帮助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但如果老师不能控制好课堂语言行为,则会造成教学形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滞后性比较突出,不能发挥出其具有的教学辅助功能。因此,老师要掌控好自己的言语行为,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自如,值得广大小学任课教师深思。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行为;作用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行为的作用

(一)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老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良好的交流可以有效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行为是最为直观的教学表达方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及沟通的纽带,通过老师多元化的语言讲解,能够激发、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和老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理解及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点。

(二)语文知识的传送纽带

不仅是小学,任何一种教学的方式都是由老师的言语行为作为纽带把知识传送给学生的,即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转换为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向其传授知识点。尤其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知识学习的启蒙期,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都会极大的影响,良好的言行会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并且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导向

通过大量的调查不难发现,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会直接左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表扬,他就会产生自豪感,并且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愿意积极地发言;反之当面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者感觉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就会降低其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学时尽力观察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犯错或者扰乱课堂秩序,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尽量避免当众批评的情况。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

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小学生并没有过多的语文积累,也没有较好的语言的辨别能力,所以教学中老师必须要使用规范的语言,以免对学生错误的语言运用和语法的错误使用等负面影响。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示范,帮助学生慢慢养成正确的审美能力,有效的区分文章的优劣,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行为的应用策略

(一)对老师课堂言语行为的要求

1.课堂语言表达要规范

正如上文“言语行为的作用”中所述,小学生并没有较强的语言优劣识别能力,并不了解对方的表达是否是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因此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要使用更接近小学生思维的表达方式,要做到语法使用正确、语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小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让学生逐渐积累正确的语言运用习惯。

2.必须要符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

在上课时,老师必须要从小学生这个年龄学习的特点方面考虑自己的言行,要让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时,老师的言行要带着情感性和示范性等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的美感,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启蒙同学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汉字与文章的学习会帮助学生更好的使用汉语,对其语文的持续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教材发挥“语言”教学作用

言语行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语言的使用,尤其可以借助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性,老师更可以将这一点对教学的帮助发挥的淋漓尽致。老师可以使用文章的朗诵、关键词以及主旨大意三方面来体现出语言教学的作用。

1.文章朗诵充满情感的朗诵

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挖掘出文章的深意。以“回乡偶书”一诗的讲解为例,老师在讲解时,使用正确的语言朗诵这首古诗,加重突出诗人贺知章久客伤老之情,帮助小学生对这首诗加深记忆。

2.利用关键词

在语文教学时,老师要准确找出教材的关键词,并使用能够表达出语境的语言让学生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风格以及主旨大意,投入到文章的美感之中。之后通过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小学生感悟到文章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利用文章主旨

大意在对文章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讲解后,教师就要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深入讲解了。这部分讲解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学会在头脑中形成对文章的大概影响,深层次的感悟诗歌的意境。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在小学生对于文章进行一定的学习之后,就要开始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对文章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到少年时期的在亲眼目睹同胞被洋人欺负却无处申冤时,深刻感悟到中华必须要崛起,并且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读书,让同学们体会到文章所表达出的少年的爱国情怀与伟大志向。

(三)学校要加强对老师言语行为的管理

1.对老师进行培训

针对一些老师语文言行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要定期组织系统的培训帮助老师提高自身的言语行为,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和相关的技能技巧培训,尤其要加强老师的普通话训练,要让老师给小学生做出正确的语言示范,避免方言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弊端。此外强化老师的语言使用技巧也应列为培训的重点,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言行做到生动、规范而且条理清晰,要让小学生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的感染,投入到语文的世界之中。

2.改进教师考核制度

为了增强老师使用正确言语行为的积极性,学校要改进考核制度,要这一项也纳入到语文老师的等级考核之内,促进老师主动去学习语言行为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对语文老师言语行为是否使用得当的监督工作,评价的标准要多样化,不以单纯的好坏定优劣。以帮助老师及时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准确的认知为目标,让老师能够了解到自己语文教学时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帮助老师的语文课堂言行越来越专业,灵活、准确的运用到语文的教学之中,将其辅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3.举办语文主题活动

在小学内要为语文学习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经常举行一些语文主题的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机会加深老师的语文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往小学开展这种活动时基本以老师辅导、学生参加的模式,为了对老师的语言行为进行训练,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开设老师参与的环节,让老师通过参与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言行。例如,在校内举行是诗朗诵大赛,开设老师组和学生组,让老师也参加进来,促进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三、结束语

良好的言语行为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时自身的言行,使其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现在老师在教学中自身的言语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现在小学都已经认识到言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加强了对老师的培训,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尚明英.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2]徐祥梓.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李燕.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

[4]于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J].课外语文,2015,(10):96.

[5]王英.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探究[J].新课程,2015,(06):138-139

作者:万三信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霍李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研究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工具性、科学化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讨的角度,对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探讨

党的十六中全会中,首次将人文教育写入中央会议报告。如果要唤醒学生人文性的追求,对人文性的价值取向,针对新课改方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位。语文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才能促进学生人性化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只有将这一核心内重点挖掘,才能坚持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

一、人文性教育的独特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具有体现价值观,人文性是以高扬人生价值,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理念,强调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的超越性。人文性是反映社会越发达,社会进步标志。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教改研究成果,教师要从科学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对人文性进行必要的探讨,与语文相结合对人文性进行一些的思考。

二、语文教育主体不要超过人这个对象

1.“语文三元论”的思考

将计算机、教师、学生这三者,结合为教育主体。有的老师强调多媒体的地位,提升计算机的教育地位,把人与计算机的地位平等化。这种思想极端地提升教育的科学性,而轻视了对语文教育重要性。为了避免使学生对人文性缺乏兴趣,就要让学生增强创新能力。二是人文性与科学性并重是小学语文教育着重探讨的。在人文性与科学性课堂教学中,首先学生说文享有思考学习的自由,其次,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

2.“语文三元论”的结论

按照以上教育主体观,第一,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采取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营造有创新,启发生学建立情感,为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讨、自觉地参与研究活动。第二计算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和学生才是人文性教育和学习的主体。第三,在课堂上,教师多媒体的功能,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融化为一体,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文教育评价少,认识偏。管理者对教育的人性化教育,评价少,认识偏,多数校长和少数教师认为:人性化教育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鉴定和考核,是为了让教师听从管理者的安排。根本没有把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评价作用的有效途径。

2.没有合理性评价制度。从评价制度结构来看,人性化教育的主要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鉴定性的评价。缺乏充分的信息的评价,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认识,不仅没有形成反馈网络信息,而且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不可能反映人性化教育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充分挖掘人文性教育的养育

点首先,教育部门在小学语文人文性教材中,通过精选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挖掘了大量的“人文养育点”。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课堂,将这些大量的“人文养育点”,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利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其次才是人文性的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情感精神,尊重人情感意思,启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教师在人文性教学时,要确立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在感受人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祖国的经典名著,传统文化,引用古典名著、《道德经》、《三字经》、古筝曲名、成语等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五、积极营造人文性教育的环境

1.平等竞争,鼓励差生。一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立的人格;二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三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鼓励口语不流利的学生,上台演讲,加强口语锻炼,重点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重点帮助,给予肯定。如果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差生,从人文性角度关心差生,一定能促进差生产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对差生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2.互生互动,友好合作。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利用各小组之间的互动,评价团体成绩,共同达成教学目,共同达成教学组织形式。二是小组合作,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可以作学习是新课程,是倡导人文性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培养良好的人文性的合作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精神世界的塑造,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作者:王现标 单位:山东平邑县华家村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