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学风建设(4篇)

大学学风建设(4篇)

第一篇:以考研和就业推进学风建设

【摘要】大三学年班主任工作实质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好这些要素,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有特色、更有成绩。本人作为12级环境工程班主任,以考研和就业为指挥棒,推进学风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共考取研究生9人,考研率27.3%,一次性就业率96.8%,专业对口率100%。

【关键词】班主任;大三学年;考研和就业;学风

一、强调大三黄金时间,提高效率和知识储备量,突出自身优势,积极备战考研和就业

一年来,班级学习风气很好,兴趣浓厚,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时刻在强调,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时刻强调千万不能荒废每一天每一小时。现阶段,学习的都是专业课,与考研和就业有很大关系,是将来的饭碗,要凝练自己的特色,有强项,到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后劲。对于考研生,我们一直在动员、鼓励同学加入考研队伍。研究生毕业后,敲门砖也会更硬一些,就业质量更好一些。我邀请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哥学姐分享考研经验,如何选择院校,如何学习各门课程,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就业的同学一直在强调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有发展、有前景、有潜力的好专业,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环境。国家层面的十八大、2015年的两会还有总理多次提到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这为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相关的配套新产业也会不断呈现,也就有更多新的环保职业产生,也为同学们的就业与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水平和薪资。

二、格外重视考研生的心理、学习质量和效果

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在寒假布置了学习任务,利用好假期时间,开始热身。春季开学初,对决定考研的同学进行交流,经常激励他们,强调自主学习,理性思维,把握命运,明确学习责任、规划未来发展。共有15名同学考研,接近总数的50%。好的就业单位和岗位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研究生毕业再考公务员会更有竞争力。希望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院校。帮他们查找历年各高校的考研的分数线,并分析了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的着重点,并提醒同学们要对有小分限制的科目足够重视,同时提高专业课分数。

三、注重诚心相处,尊重每一名同学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与学生朝夕深入相处,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尊重、信任我的每一名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主动与学生沟通,为同学排忧解难,上学期共与学生谈话100多次,平均每名学生都能谈话3次以上。学生们能感受到我的真诚,能意识到我是真心的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也发过脾气,态度也很严厉,但是从来没有人和我对立,和我顶撞,都乐意接受我的批评和建议。让我最有成就感、最为欣慰的是,无论是我们12级这个班集体,还是前几级毕业的学生,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学生们都爱和我开玩笑,我们在一起就像兄弟、兄妹一样,我真正的把他们当成我的弟弟、妹妹,正因为这样,他们都愿意把知心话和我说,都愿意接受我的关心和帮助,虽然在他们面前可能失去了一点点教师的威严,但是我觉得我用我的爱换来的更多的是学生们的信任。对差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微小进步和提高,通过表扬、含蓄批评,必须注意方法。教师要出自关心和爱护的心情,真诚地给他们指出错误和缺点,切不可包含任何歧视、挖苦和攻击,在批评时,语气要温顺和气,半开玩笑半认真,避免挫伤自尊心。

四、学院整体的和谐、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学院是一个整体,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责任是一样的,都希望学生成才,所以工作上,班主任与辅导员配合得非常好,我们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我们觉得教师的身教更胜于言传,我们良好的同事关系也给学生作出了榜样。

五、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担任12级环境工程专业班主任期间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体会,我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一名真正的、学生们喜爱的、称职的、有特色的、有成绩的班主任。

作者:单德臣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外各种先进的思想与理念传入中国,但是与此同时拜金主义、个人主题等消极思想也随之传入。社会大环境逐渐变得功利化,而大学生身处在这个环境中,在学习和发展中,也产生了浮躁功利等不良思想。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风。

二、学风概述

(一)学风的涵义

学风理论初期是被运用在党组织队伍当中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风开始被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并且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二)学风的特点

学风是十分复杂的,具有发展性、稳定性、差异性与生活性等显著的特征。而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形成各具特点的学风。学风的表现形式也较为多样,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面。

三、当代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学风的长处

近几年来,良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端正,拥有健康的理想和前进的目标;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有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基本端正,学习热情和学习意识都很高。

(二)大学生学风的缺陷

大学生学风发展虽然在总体上态势良好,但仍存在着诸多潜在问题。例如,很多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纯,他们迫于社会压力,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虚荣心作祟,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存在消极现象,对学习抱有厌烦心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存在离群现象;众多学生学习内容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极少学生注重专业知识以外的阅读。

(三)学风问题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因素众多,其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素养、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采取错误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矛盾,慢慢就形成了学风问题。例如,诸多学生无远大理想,缺乏学习动力;文化基础差,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满足现状,思想情绪突出;就业压力大,对前途缺乏信心等。

四、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途径

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人才。

(一)完善大学生的学风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改善优化大学生学风建设有着重大的帮助。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学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极大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应该拥有明确的目的,有良好的策划。明确目的能产生好的效果,良好的策划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例如,可以开展专业学术活动,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前往学校开展专业活动,组织学生与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与专家充分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第二,强化各种类型校园活动的互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来。例如,可以开展“院系比拼赛”“班级对对碰”“宿舍大作战”等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二)加强教风建设良好学风的培养

必须有好的教学管理。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行为举止,注重对教师思想和理念的培养。所以,高校要严格要求教师始终坚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高尚的品格,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教授学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来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种种问题。教风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的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教育大计。因此,加强教风建设便显得极为重要。

1.加强教育管理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发展方向给予正确的引导,指引学风建设的方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行为取决于思想,只有思想上坚定,才能保证拥有正确的行为。因此,良好学风的培养必须打下坚固的思想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合作,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然而,学校在建设健康学风这一问题上承担着直接的责任,我们必须针对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可以把各个方面的因素内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在学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作者:尚璐璐

第三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学风建设

摘要:在当前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由于学习内驱力不足导致的学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分析了学习内驱力不足的表现和原因,并探讨了通过增强专业意识教育、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等几个方面提升学习内驱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内驱力;表现;策略

当前,校园环境愈加开放,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更为通畅。大学生处于求学阶段,应沉下心来学好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虽然学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接近100%,但在调查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于专业不够了解且兴趣不足,3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倦怠。原因来自多方面。有些学生是因为高考时填报志愿并不是基于个人的兴趣,而是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对于专业的了解非常少。而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尚未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和内容的转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着手点。学习动力的欠缺会导致大学生学业成绩不佳,甚至影响未来的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在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心理驱动总和,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内部动力(内驱力)和外部动力(外驱力)。本文主要探讨内驱力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大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表现

1.缺乏学习兴趣,对于专业认识不清。很多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与专业的接触基本就是教材,而对整个专业的发展历史、当前发展状况、发展前景等缺乏宏观的了解。正是由于视野的狭隘,导致学生“啃”书本知识苦而无味,感觉学了很多,实际却不知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因此,出现部分学生对于专业不认同,缺乏学习信心,感觉非常苦闷,陷在不想学习而又不得不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2.对于学习的认知和目标存在误区。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功利的趋向,对于所学的知识,只关心“有什么用”,而忽略了漫长的知识累积和夯实的过程。有的学生将大学的学业当作获取学历的手段,对于学习知识的态度非常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当前经常出现的迟到、旷课甚至作弊等违规违纪行为,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3.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本科阶段非常看重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升。但是很多大学生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有所懈怠。大学的课堂信息量非常大,教学进度较快,需要学生课后付出很多努力,方可将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到位。然而一部分学生在课下主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缺乏对于学习的思考与探索精神,学习方法不到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二、提升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专业意识教育体系。组织专门的师资为学生做本专业的介绍,包括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就业前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情况。重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专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

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采用科学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技术,指导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知识,从而设立合理的生涯发展计划。

3.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借鉴研究生导师制,为本科学生设立导师。导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专业上的交流,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困惑给予专业指导,有效地补充课堂交流的不足,帮助学生厘清学习目标。

4.开展专业类活动与竞赛。开展形式丰富、意义深远的专业类活动与比赛,在实践和竞争中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达到以练促学、以赛促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5.树立专业领军人物榜样。在本专业内培养和发现能起榜样带头作用的学生代表,并将学生的事迹广为宣传,总结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邀请学生榜样与学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同辈的力量鼓舞学生投入学习。

6.加强校企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见习、实习等机会,促进就业单位与高校的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专业相关的企业和行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校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益萍.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1-94.

[2]胡国荣,李元清.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82-83.

[3]陈善晓,张兴红.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8-11.

作者:周晴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第四篇:强化实践教学推动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存在着有些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建设不够、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率和覆盖面不够等问题。高校应不断深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等,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校;学风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氛围。

一、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日臻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越来越多,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发展不均衡,在课程实践教学设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着些许问题。

1.有些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间实践

教学建设情况大相径庭,有些课程实践教学缺位,学生课程学习仅局限于书本,书本之外没有实践环节进行巩固、充实、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有些课程虽然实践教学设计内容丰富,相应的实践设备配套齐全,但学生实践过程看得多做得少,没有真正融入其中,实验设备成为摆设,实验室利用率低,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资源浪费;有些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建设进度远远跟不上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较多,不能同课堂教学内容接轨,阻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左铁镛院士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上指出:“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主要是认识不到位,导致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直至现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仍被列为教辅队伍。什么叫教辅?那就不是教师,是辅助人员。既然教师都不是,他怎么能够有地位呢?实验室怎么会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地位较低,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深入。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建设不够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增强学习针对性。当前,各高校不断加强同校外企业、社会机构、政府机关等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搭建平台,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落地很多,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受限于安全、时间短等,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多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实践成为各院系完成实践教学要求、应付上级考核任务的手段,目标歪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建设、利用不够,不少校外实践基地停留在挂牌阶段,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功能仅停留在一纸协议上,没有深入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在服务学生实践发展上的价值功能。

3.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率和覆盖面不够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集人文、社会、地理、资源于一体,其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有力抓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日渐丰富,宽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但也存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率和覆盖面不高的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但受限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平台不够,大学生科技创新组织宣传、氛围营造不够,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较少等原因,仍无法满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同时,高校教师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协同校外资源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力度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推动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措施实践教学

同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关系密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的过程,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对加强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大有裨益。高校应结合实际,在做好、做精现有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内容、新举措,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确保实践教学各项举措掷地有声,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推动高校优良学风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构建突出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载体,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效。高校要立足各专业实际,贴近社会需求,建立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衔接紧密、体系完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优势实践课程群。同时,依托各专业,不断强化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提高实验室师资力量,打造同专业相适应、亮点突出、功能完备的实验教学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优越的软硬件环境,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使用与功能发挥,制订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验室实践管理办法,强化实验室日常管理,确保实验室不仅在规定的教学时间使用,也要注重课余时间的预约开放,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做实验,切实发挥实验室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

高校应通过制订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加实践锻炼实施意见等途径,积极鼓励、引导教师贴近专业,走进校外企业、社会机构、政府机关等社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主动同社会实际接轨,深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深刻把握专业知识在社会的实际应用状况、社会发展难题等,更好地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高校要主动加强同社会单位的联系,深化双方合作,积极推动在社会机构建立研发中心和实践教学中心,协同社会资源,努力为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应广泛邀请国内外高校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学习学科前沿动态,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开阔教师的思路与视野;要大力推动科研工作,支持教师围绕研究领域组建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协同创新,凝聚科研特色优势等,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应始终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积极推进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功能开发,使之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主阵地,广泛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应本着“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阵地,定期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一线进行实践,真刀真枪地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效接轨,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掌握度、运用度;聘任校外实践基地技术人员担任讲师,邀请技术人员定期走进课堂,围绕实际应用知识、发展问题等进行讲学,通过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拓展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内容,密切联系,深化合作,积极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比较优势,切实增强校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4.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深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应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推动实践教学深入。应积极鼓励教师担任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引导教师把自身科研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应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助力度,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助学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提供场所,便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应用。贴近专业,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努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率和覆盖面。应注重协同社会资源,积极争取社会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持,把社会实际问题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题目,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内容;积极争取设立社会专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应切实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和做法,着力构建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麟,等.关于本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23):124-126.

[2]崔源,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

作者:王循聪,刘兴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