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从学生内心所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由内及外、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风建设,才是学风建设的根本途径。从此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并且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在学风建设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要把学业规划与辅导纳入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中,做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还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地位,科学规划,形成网络,为本校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学风建设不仅对高职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郑州市11所高职院校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是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树立学习典型等方式来加强学风建设,但这种方式注重的是依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来规范和引领高职生的学习,而不是通过从学生内心所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内及外、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风建设的效果自然也就不显著。近几年来,在推进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生具有内部激励作用,自我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可以真正唤起高职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进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作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导向着手,重点探究如何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载体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导向

学风建设是指高职院校依据高职生学习的特点、规律和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高职生治学精神的培养活动,其本质就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方面所施行的综合的人性化管理,是融合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1]。依据学风建设的内涵,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在尊重每个高职生个体差异、强调每个高职生个性发展的基点上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要“以生为本”,满足高职生的“个性”需要。90后的学生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十分强调个性以及个人爱好,不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高职生更喜欢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就要与时俱进地树立起“以生为本”的学风建设理念,摒弃那种无差别、标准化的模式,尊重高职生的共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指导方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还要彰显“促进高职生发展”的价值导向。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高职生更为关注“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具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全员发展。个性发展就是要尊重高职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全面发展就是不只关注智育,应该全面关注“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授人以渔”,助推高职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全员发展就是学风建设要面对全体高职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更不是个别学生。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重要载体的充分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价值导向完全一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高职院校的院长(主管副院长)带领下,以全体教职工协同参与的方式,依据高职生整体与个体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教育规划,通过系统性、全员性、全程的教育与指导活动,引导高职生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成熟。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的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决定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对在职业中达到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了解[2]。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上来看,虽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为重点,学风建设是以“学习”为重点,但两者价值导向是完全一致的,都要“以生为本”,促进高职生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共同引领下,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成熟,通过指导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业规划,并细化为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每一个阶段都含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解决高职生学习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并且由于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也将促使高职生长期保持一种良好学习的心态和状态。通过指导高职生进行自我探索,能够让高职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进一步明晰自己的兴趣,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明确自己的能力、技能结构和层次,从而规划自身能力和技能提升的目标。自我的探索将会激发高职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进一步明晰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界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促使他们主动对照这些条件进行学习和锻炼。这无疑使得他们能够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可以说,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引导高职生找寻到自己学习内在的需求、动力,激发他们内部的能量去建构学习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学习,适时反思、调整、再执行,从而成长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同样,良好的学风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文化氛围方面将会大力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开展。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助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入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理论及实践中,拓宽学风建设新的视角学风建设要有落在“实地”的措施和可执行计划。中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学风建设所借用。比如:现在提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理念,可以为学风建设谋划出切实可行的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目标的SMART、SWOT分析等方法,同样适用于学业规划目标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分解细化步骤(目标、项目、聚焦式任务),同样适用于学业目标;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这种终身教育思想恰当地指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在内容体系上是交织在一起的,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并开拓其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必然会促进学风建设效度的提升。

(二)将学业规划与辅导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促进学风建设体系化发展

将学业规划与辅导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把学业规划与辅导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内容上全程融合,在方式方法上全面融合,在工作团队上全员融合。

1.内容方面的全程融合

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一样,是一个不断探索、执行、调整、再探索、再执行、再调整的过程,不断地螺旋式积累。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顶岗实习是其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全程化”是两者显著的特色,并且相互融合与渗透。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不同任务,循序渐进地有侧重进行教育。在学前阶段,高职院校可以在高考填志愿期间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招生宣传中,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就业、职业发展科学且全面地认知,了解学习、职业发展、生涯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其在大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一上学期,学校应引导新生对专业正确认识、认同,了解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和行业,了解就业形势和趋势,正确理解大学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方法,并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大一下学期,学校应引导学生对与职业相关的素养、知识、能力和技能进行探索,并将职业与自我的探索相结合,指导学生把自我探索和职业相结合,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业规划。大二阶段,学校应指导学生结合暑假的实践和职业体验,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并全方位学习知识,积极实践,提升能力和技能,或者依据创业计划进行学习或实践。大三上学期,学校应指导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补缺和技能提升计划,了解就业形势,提升择业技巧、创业途径、升学咨询、角色转换等内容。大三下学期,学校应对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进行调适,辅导他们提升自身的工作技巧,指导深度总结,为就业做准备。对于毕业的高职生,学校也可以对他们在社会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跟踪帮助;对在创业中遭受挫折的优秀学子给予鼓励和支持;寻找成功的学生,树立典型,以带动在校生的学习。

2.方式方法上的全面融合

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致力于满足高职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第一是系统化的课程。系统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化。第二层意思是课程的方式要线上线下融合,既有传统的课堂讲授,还要网络授课。第三层意思是在其他课程中的渗透,应科学预设、连贯并形成系统。第二是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涵盖的方式有参观、模拟招聘、练摊、创业孵化、实习和实训等。第三是讲座。讲座涵盖专业认知教育、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第四是交流会,比如校友会、新老生交流会、打工和兼职经验交流沙龙、典型学生经验交流会等。第五是测评与指导,包括咨询与指导、各种职业测评、就业测评、心理测评等。第六是情报资料的阅读。学校可以以系部为单位,组建实体阅览室或者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传递。

3.工作团队上全员融合

高职生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仅仅靠学生管理人员无法满足,这势必要求多个主体以团队的形式通力合作。多个主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及工作人员、辅导员、任课教师,还包括政府、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中的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授课和工作。这里所说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是指打破课程的界限,以章节为单位,结合教师的特长,多个教师完成某门课程的教授任务。此外,要培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对学校开设的某类专业(专业群)的精确认知,不要试图让他们熟知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熟知某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这个专业所在系的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该专业对应的企事业单位人员一起合作,才会更有成效。辅导员既是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当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还没有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也没有能深入学生的内心需求,效果自然不佳。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培训、委托培养、重点发展、挂职和交流等方式,以培养一支拥有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格的专业型辅导员。教师是最需要调动积极性的队伍。他们熟知高职生所学的专业,在课程中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培训、研讨和交流等方式,一方面提升教师“教”的造诣,传授高职生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关于“就业、职业发展”知识的了解,以提高其辅助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同政府、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高职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及实践的机会。同时,聘请公共就服务机构的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师、企业知名人士、行业内的专家等担任高职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因为这些人不仅熟知行业内的专业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3]。对于上述四者,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多方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协同创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的效度。

(三)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地位,科学规划,形成网络

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与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学风建设的“教学”“学生教育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条线,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框架中,统筹校内外资源,科学系统规划,制定出各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长期、中期、近期和短期目标及其执行方案。高职院校要成立院系两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负责院系两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心(替代原来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功能也不仅仅是负责就业工作)是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执行机构,负责把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战略细化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并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和系部。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心是各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该机构负责把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战略细化为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并分解到系里各个教研室和班级,组成系级纵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系统和横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作体。高职院要校运用院系班三级运作模式,协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形成一个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宏观管理,重点是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委员会微观运作,围绕“高职生”的需求,“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正能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黄长喜,刘芳芳,邹佳莹.基于职业生涯视野下的高校良好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6.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3]孙文菁.论本土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以美国高校为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2):35.

作者:赵忠见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