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大学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人的发展与改造的实践活动,教育对象应该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客体与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在转变、在互动,被动与主动是交替发生的,哪一方受到抑制或缺损都不能得到良性的转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自觉与主动精神,只有在感受到自己所具有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够释放和发挥。

一、强化主体管理制度,落实实践方法

制定学风相关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坚持开展学风督导,在督导过程中严格落实,让学生参与制度管理与督导过程,形成制度化。例如课堂学风建设实践中,落实课堂考勤与请假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严格的通报及处理方法。课堂管理实行部门管理与学生课堂自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班委对于课堂自治发挥的作用,将课堂自治结果与班级和班委评优相结合,提高课堂学风自治的主体性。

二、加强学风主体队伍建设,带动整体提升

杜绝不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具体举措通过管理与培养。管理上通过三个依托:依托班主任、依托班委、依托社团。班主任定期查课堂与宿舍,集中进行交流反馈;班级成立班级机制、班风制度、考勤制度等;社团参与评比与管理课堂及宿舍,进行宣传与组织活动。培养上可以通过推进特色班级培养,强化班级学风,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相关活动,将学术沙龙、文体竞赛、社会调研、讨论学习等活动带到班级活动中。

三、重点培养学生干部,增强模范引领

加强学生干部学风督促,以德促能、榜样示范。重视学生干部的发展与工作,注重培养。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工程系在实践中开展“三培训、三交流、三创新”。针对社团干部、班干部、党团支部干部,对其进行培训和实践锻炼。定期开展学生干部交流会,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干部政治水平训练”、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等培训与考核。成立专门委员会,在大三班级增设专门班委,成立班级就业保障委员成立考研委员与就业委员,定期了解考研和就业动向,收集与公布相关资料,定期组织考研集中复习,开展考研交流会,收集与公布专业实习、就业信息,组织班级实习、参观,开展就业经验交流会,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等,在督促学风的同时保障就业。

四、强化主体学习意识,思想促进行动

培养从“三育”目标开展。“育信念”,以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信念推动行动,抵制落后、抄袭等不文明行为;“育理想”,培育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开展相关主题演讲、辩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引导大学生结合个人理想、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学好专业;“育精神”,开展礼仪知识讲座、新生思想道德讲座、校园文明规范学习等,制定“宿舍文明十不准”,“课堂文明宣言”等。开展诚信意识教育,杜绝作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自我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实施感恩教育。开展爱心助学基金工作,可以采取有偿资助的形式,通过爱心回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进而回报母校、回报社会。通过活动培养感恩意识。开展感恩父母、老师、社会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升个人精神品质。

五、关注特殊主体行为,推进以帮带扶

实施“导师制”,细化“帮扶制”。管理工程系连续三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通导师制网络申报平台与导师选学生平台,将工作系统化、效率化。细化“帮扶制”:对于班级学习困难的学生,协同班主任,进行谈话与分析原因,分析生源地、家庭原因、学科专业等,找到切入点,进行帮扶教育,成立帮扶小组,实施“学风三创”:“师生联创”、“优学联创”、“班级联创”,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方面的问题比汉族学生更明显,具体表现:少数民族学生受到饮食、穿着等生活习俗的局限;大多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在用普通话授课的大学课堂学习比较费力。针对少数民族同学可能出现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与少数民族同学和家长建立联系档案,定期对其学习状况、生活环境进行关心与调查。

六、营造主体学风文明,诚信促进规范

积极营造校园学习氛围,通过校园横幅、橱窗、网站、微博、“校园人人网”等进行宣传教育。鼓励教师在“第一课堂”以身示范,做学生的学习榜样;班主任自我约束,并组织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与宣传。学生社区形成大学生学习进步、文明培养的场所。

作者:张嫦娥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