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风建设论文2篇

高校学风建设论文2篇

第一篇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一)学风的主体和内涵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所谓学风,通俗的说就是学习的风气。针对高校学风来说,就是指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学风还表现在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学习者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学风建设的主体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师在整个学风建设的环节是相互影响的,他们互动发展,互为因果影响的主体。

(二)学风建设的现状尽管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要在高校范围内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在整个高等教育的范围内,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考试则追求“六十分万岁”;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所学和生活脱节太大,“知识无用论”让这些学生只求顺利毕业,不能深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学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大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多年来只是因袭旧式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不能及时的更新的知识体系,近些来更有一些教师出去论文抄袭的丑闻。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不仅存在教师方面,也存在于学生方法。教师和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两大主体。如果提高这两大主体的学风,是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当时学风建设工作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这也注定了当前学风建设的特点有着复杂性和多面性。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大学学风建设的特点,对于推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履行大学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目标和方案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学风的内涵是什么,也谈到了学风建设的两大主体以及这两大主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节中我们主要谈高校学风建设的目标以及在此目标之下的可行工作方案。

(一)高校学风建设目标高校学风建设要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学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和老师追求真理,以真理为最终导向。追求真理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它要求老师和学生要有认识真理并传播真理的热情和勇气,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术人格;以真理为最终导向就要有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不盲目服从。“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给追求真理的一个很好诠释,这也是良好学风下一个学人的人格魅力。高校学风建设要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大多数的学生最终要走出“象牙塔”而走向社会。很多的科学研究也是会社会发展而服务的,高校是社会重要的生产力之一。所以我们在高校中进行学风建设,就要培养学生和老师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方法。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大学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风浓厚的大学往往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就越大,赢得社会的资源也就会越多,这就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高校学风建设方案首先,以大学精神促进学风建设。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国科技大学的“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等校训中蕴涵的大学精神。这些知名高校有着自己浓厚的大学精神,正是这些不同的大学精神让这些优秀的大学成为有灵魂的高校,也形成相对浓厚的学风。所以我们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宣传和明确自己的大学精神。同时,又不能让大学精神止步于宣传上,还要全校的教职工身体力气的去践行自己的大学精神。只有知与行的统一的大学精神才能让一所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其次,加强自我教育。在学风建设中有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进行两大主体的自我教育,对学风建设来说大有裨益。教师要把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进行结合,把教学育人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应该时常审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自己的道德标准,让自己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学生也要经常的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不仅把自己当成学习的客体还要当作学习的客体。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是在学习方法上的自我教育,更要在道德标准上进行自我教育。如果学生能够有强烈的道德感。就不会在学习时无所事事,更不会有抄袭和作弊这种行为发生。最后,以制度建设强化学风建设。学风建设要想规范化和标准化,最终还是要有相关的制度去规范。良好的制度能够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方式,能够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指导和明确。制定相关制度时,一方面要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要明白制度不是为了让人不自由,相反它会让遵守它的人更加自由。良好的制度能够为高校营造一个轻松而自由的学术环境。每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风建设制度,但是只要遵守高效性、权威性和人性化都不失为一个良好

三、总结

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良好的学风才能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再上一个台阶,才能让大学谓之为真正的大学。

作者:王萌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第二篇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当代高等学校具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而将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科学知识文化的获取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学风建设的成果能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及学校未来发展的走向。如果一所学校的学风不正,学校的口碑与声誉势必受到影响,那么学校发展也将无从提起。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是一脉相连的,学风教育永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优良的学风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高等学校履行职能,完成社会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塑造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网络化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了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从当前大学生的总体上来看勤奋学习、刻苦认真是主流,但学风上的不正之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目前很多学生在高中的目标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但一旦考上大学后就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失去目标,不知道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不知道加强哪方面的能力、不知道将自己培养成哪方面的人才等问题,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能拿到一张大学文凭,日后好找工作。缺乏远大理想、不思进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沉溺于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等。缺乏组织纪律性,学习散漫、随性,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在考试中采用作弊等手段。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风和校风,对学生个人及学校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高校教育与中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方式,中等教育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学习方式,而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任务要比中等教育轻松不少,这就给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为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强调自我管理。而目前有不少大学生都处于中等教育中的被动学习状态,学习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督促,缺乏自我管理,导致课程考试不及格。第三,学习氛围不浓。一所高校的学习氛围到底怎样,要从学生早读、课堂学习、晚自习的出勤率、图书馆的占座率、图书的借阅人次以及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科技竞赛情况等数据来判断。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都窝在宿舍中聊天、上网、玩游戏,图书馆书籍的借阅量偏少。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情上。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第一,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必须要求高校的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充分发挥高校老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有很好的引领作用。用良好的教风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达到以教风促学风的目的。学校要在评选师德标兵与优秀工作者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成绩。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目标,不知道自身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毕业后要从事怎样的工作。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只有学生认识到自身在高校中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才能促使他们去认真学习,从而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第三,加强对日常行为的管理。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如早读、课堂、晚自习的签到率以及对考试不及格学生的再教育等。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管理,建立学生个人相关学习情况的档案,并把这些数据归档,作为“奖、助、补、贷、减”等措施的依据,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有力抓手。但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作者:时正杰单位: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