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翻转课堂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形式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从“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入手,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随着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研究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微课”和“翻转课堂”并不是教育革命的“万金油”,毕竟成功的教学不能是“见术不见人”,缺乏对“学习者的研究”必将以失败告终。因而,把“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课程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考量课程本身是否能够最大效度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并适应当下的教学环境,由此才能进一步判断其推广的可行性和价值。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微课”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时长较短,可视性较强的微型教学视频;从内容上讲是能够展现教学环节中某一个重点或难点的课程资源。事实上,“微课”概念历经了“60秒课程”、“一分钟演讲”,到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大卫•潘洛斯(DavidPenrose)教授提出的“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的演变过程。“微课”虽然时长有限,但是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结合,作业支持系统也比较完备,同样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教学方式,并且可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的补充和拓展,为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Mazur)将其研究的“翻转学习”与他创立的“同伴教学法”进行了整合,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塔尔博特(RobertTal-bert)教授认为,学生在课后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课堂知识,遇到难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他主张采用课下进行传授知识环节,课上进行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环节的“翻转式教学”。从2007年开始,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过程以及教师讲课的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并在2012年1月30日,举办了第一个课堂教学开放日,对参观者展示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虽然最初的起因是想帮助由于天气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可是却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曙光。[2]2011年,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发表了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可汗学院网站运用电子黑板教学系统,让教学者通过参考系统中所记录的学习参与者的练习情况,来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萨尔曼•可汗在演讲中提到他上传到Youtube上的很多免费教学视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普遍好评,而且这些教学视频在一些学校中的试验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此启发,许多教师也要求学生课下认真观看视频以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把精力聚焦在完成相关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上。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模式,也颠倒了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复习的学习方式。这种“颠倒的”、“翻转的”的教学安排和学习安排,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翻”与“转”不仅仅是课上与课下内容的翻转,教学结构的翻转,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翻转。“翻转课堂”引发了国内教育界对于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开启了新一轮教育革命的大门。[3-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资源与方式的有效结合,符合教育与学习的规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割裂状态,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并将知识内化,进而反思并提出问题,随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因而,这是一种既人性化又个性化的具有交互性的学习模式。

二、“翻转课堂”运用于英美文学课程之可行性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美文学原著阅读理解和欣赏的综合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或是“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升”等。随着近些年来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推陈出新,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思想愈加朝着“文化与文学并重”的方向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对某一时代的某一作家的某一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将某一作家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主要作品、风格特点等等一一详述的教学方式,甚至难以达到最基本的“必修课”的初衷,学生逃课,或者来了就伏案大睡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可能仅剩下几个作家的名字,还有基本对不上号的作品名称。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差。学生通过记录笔记、观看教师课件达到了解作家作品的方式降低了融入文学作品意境,欣赏作品的可能性。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不能及时回馈至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充分。学生的学习因不能获得有效关注和指导,而渐渐产生被忽视的心理状态,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丧失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这种教学结果不仅违背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也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能够与英美文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契合,从而为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提供了可能性。

(一)“翻转课堂”与课程特点相适应

将微课运用于英美文学课程,可将课程内容涉及的时间线索为经,重点作家为纬构建学习框架,同时将重点、难点进行细化,以制作出内容充实、讲解生动、视频效果精良的微课。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把时代背景、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及文学理论知识等重难点知识进行细化和内化。与此同时,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在线学习、在线提交作业、在线咨询教师或与同学讨论,并得到教师的反馈意见;教师亦可在线布置作业、在线答疑、在线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整合课堂讨论内容,预先做好课上准备工作。以此为基础,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环节的设置也将更加紧凑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报告和展演。问答式、演讲式、剧目表演等多种教学模式均可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掌控教学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到鼓舞,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保障,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会进一步迸发。例如,讲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学生们既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谈中国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可以就某一幕、某一场演一演。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和老师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和更深的体会,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契合教学内容安排,既可以帮助教师走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怪圈,转换教学思路,为教师寻求课堂教学和管理的新方法;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帮助师生构建课上、课下互动的新机制。因此,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能够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契合,可行性和推广意义重大。

(二)“翻转课堂”与高校英语专业师生能力素养相适应

高校英语教师群体具备年轻化和学历水平高层次化的特点。一项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发现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平均年龄为31.19岁。教师队伍的这些特点使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同时更具良好的创新精神,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5]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也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能够积极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性教学,这为英语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此外,英语专业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利用各种软件和多媒体资源设备进行课件制作、查找搜索相关课程资源,这样“翻转课堂”实施获得了技术资源保障。换句话说,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能够有效地完成“微课”的制作和“翻转课堂”的实施。

(三)“翻转课堂”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需求

当今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于被动接受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和方法,对于新事物、新理念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浓厚的兴趣;他们热衷网络和数码产品,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甚至要高于某些教师。无论是课下观看微课视频,查找资料,还是课上同老师与同学探讨交流,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具备探索精神和批判思维的学习主体。基于“微课”的英美文学“翻转课堂”形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因而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6]

(四)“翻转课堂”与教学硬件条件相适应

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是一场教学的革命,更是信息技术的革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要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前期高质量、高水平视频和课件的制作,同时更需借助信息网络媒体力量进行推广。[7]目前广大高校都努力建设校园网络,提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水平,教学环境的技术条件日益完备。高校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校内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把推广较好的成果进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和借鉴学习,进而将此推广至全国或更大范围。此外,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推广途径还可以借用新媒体形式,比如微博、微信和App或设置客户使用终端。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客观条件也能够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良好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部分高校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硬件条件,师生也具备实施该教学模式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并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英美文学课程特点,因而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6]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作者:张琦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