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指出高校现有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这引发了社会的热切关注。本人认为有必要对该课题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厘定,包括:评价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评价方法。

关键词教师教学评价价值取向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自从有教师以来,教师就受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评价,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制度。中国则更晚,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真正的评价制度。这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评价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民众对教育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评价逐步被推至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台。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判断、导向、激励、调节等作用。显而易见,教师教学评价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大体可以分为奖惩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种模式。奖惩性评价倾向于给教师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下一个结论,其功能主要为鉴定、划分等级,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这种评价往往试图将教师教学工作纳入到某种程式化的规范体系之中。发展性评价注重以人为本,倾向于立足教师的未来,关注教师的专业价值、个人价值和伦理价值,强调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和社会性需求。对于这两种评价模式,是采取其中的一种还是以其中的一种为主导另一种为辅,或者两者有机融合,当前学术界并未形成普遍认可的结论。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还应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还不适合我国实际[1],我国教师管理绝不是标准化过头、个性化不足的问题,而是教师缺乏纪律、教师工作缺乏规范、教师劳动激励不足的问题[2]。也有学者指出奖惩性评价存在明显的弊端,应该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实践表明,来自外部的压力,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很难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甚至有碍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评价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促进教师发展[4]。评价模式选择的依据是对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笔者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与学是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与学应该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间一个建构活动。国外古巴和林肯的“第四代教育评价”观认为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赋予价值,其本质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基于这些理论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和目标应该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当前国外教师教学评价的改革体现了这一趋势,《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一个最重要的改革是关于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这次改革通过建立数据库体系,长期跟踪监测学生成长,以数据为依据评价教师教学效能。这种评价政策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重视教师自身对评价的主观感受。

2教师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带有一定模糊性问题,要做到评价的客观性,要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规律。首先,解决评价标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内涵,其教学规律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也就无法要求一致。因而评价标准就不应该是一个模式,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共性内容建立统一标准,而对于非共性的内容则允许标准有所不同。在共性内容的设计时,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地抽象化、概括化,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其次,评价体系的设计要考虑评价者的资质。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能及认知特点,因此应从有利于评价人员获得直接客观的评价信息并易于作出准确判断的角度出发,分设出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职能部门的评价应侧重于本部分所管辖的事务范畴;学生侧重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行专家的评价侧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评价的目标及可操作性原则,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然后按各主体所占的权重加权后得出结论。

2.2效益性原则

效益是指投资回报率,教师教学评价应遵循效益性原则,是指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评价换取最大的效果,“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教师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是一个理论上涉及多学科,在实践中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的问题。但在社会外部环境越来越追求效率和速度的背景下,教学投入产出的效能指数也要求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花费来换取最大的回报。教师教学评价涉及学校各个管理层级、各类管理岗位及教师,涉及各类数据、材料的收集分析,还要开展一系列听课、座谈等活动。当前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往往以终端审核的形式进行,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组织相关的检查,作出评价。这些工作的开展往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常常收效甚微。教师教学评价时注重评价的效益性。一方面,进行评价机制的精心设计,包括设计评价的流程、评价的组织结构等。另一方面,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成本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用于教师教学评价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进程。

2.3可行性原则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教师教学评价是实施教师绩效管理最主要的方法和依据。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等,评价的客体包括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因为评价主体各种主观性因素、利益相关、认知局限等会使得评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从管理上来规避这种偏差,可以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机制,包括进行评价流程的规范设计、进行各评价主体评价职权的界定、建立评价监管机制等。如针对学生因为顾虑评教会影响教师对其学业成绩的评定而进行违心的评价的问题,可以在评价前对学生进行评价意义的解释、将评教活动设置在学期的中后期等措施。再比如对教学管理人员评价其并不熟悉的教师学科专业能力而使评价信息失真的问题,可以采取对评价者进行培训、评价者只评价与其业务对接的部分等办法。针对评价主体的利益倾向性问题,可以采用非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价等。

3教师教学评价方法选择

教学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多因素制约的过程,而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既有优势又有局限。因此,为确保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准确度,应该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系。

3.1定量与定性结合

定量评价便于进行数据的统计评比,但往往过于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对于情感体验、素质等个性化的、模糊的现实难以进行界定。定性评价有利于评价客体了解自身的问题,便于评价主客体间双向交流,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但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评价主体的责任感和经验,难以精确的把握和比较。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都难以使评价“合规律”“、合目的”。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利弊,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问题进行反映,能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度、可信度。因此,在研究和构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对教师教学作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判断。总的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以奖惩性为主导的评价观还是以发展性为主导的评价观,基本上都主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

3.2过程与结果结合

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目标导向性,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与学过程的实施。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教学效果,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实施的过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成就增长为主要指标,即教师评价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5]。对于过程的评价,注重教师平时教学过程的考察,可以采取查阅资料、听课与座谈、随机抽查、建立学生信息员等方法采集过程性评价信息。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随机评价和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价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或环节中进行。这种评价,教师、学生及被评价单位等事先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定期评价反映的教学水平往往比平时要高,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教学的潜在水平。随机评价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机进行的评价活动,一般采取综合评价,主要反映教学常态活动的水平。我国目前进行的教学评价中,一般都是定期评价,很少采取随机评价。显然,这种评价更多反映的是非常态教学活动的水平,较常态偏高。因此在进行教师教学评价,应该将常态的评价和非常态的评价进行结合,以常态为主反映教师教学效果,以非常态为主观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潜力等信息。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2]张俊友.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J].教育学报,2007(1).

[3]刘恩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4]赵新云.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21).

[5]孙煦东.美国:重新设计教师评价系统[N].中国教师报,2015-11-18.

作者:曹远明 沈琪美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